鸢尾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鸢尾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248只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鸢尾素干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n=62).模型组和鸢尾素干预组大鼠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再行缺氧处理,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右侧颈总动脉而不做结扎和缺氧处理.高、低剂量组大鼠分别于侧脑室注射0.15μg、0.30μg重组鸢尾素多肽,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PBS.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差异;采用TTC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caspase-3(CC3)及BCL-2/BAX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高剂量组大鼠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穿越平台次数较模型组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侧大脑半球出现大面积梗死,细胞核固缩及核裂解明显增多;高剂量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右侧大脑半球梗死面积减少,细胞核固缩及核裂解减少.模型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24 h及48 h,假手术组CC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CC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BCL-2/BAX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上述实验指标及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与模型组类似.结论 鸢尾素可以有效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且疗效与鸢尾素使用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大脑皮层及海马区域细胞凋亡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在脑梗死患者中不同细胞色素P450(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动态抵抗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例脑梗死患者,筛选出非氯吡格雷抵抗(NCR)患者,然后随机分为
患者,女,37岁.因“停经79 d,阴道出血伴下腹痛3h余”,于2018年11月7日19:20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8年8月20日,9月中旬自测
目的 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干预管理体系.方法 检查门诊存在的不合理处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定处方设置错误、跨科用药不熟悉、系统限定开本科室诊断、
早产儿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高危人群.EOS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易导致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或使用时间过长,进而引起耐药菌株产生,使早产儿病死率和不良预后的
目的 探讨基于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的儿童体脂肪量对血压和血糖代谢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16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通过BIA仪器测量体
目的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了解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深圳市6家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829例1~12月龄婴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
地中海贫血是因调节血红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珠蛋白链形成障碍的遗传性血液疾病.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公认的唯一治愈手段,其经历了预处理方案的演进,供体及移植物来源
母乳中存在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活性蛋白、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寡聚糖、益生菌和细胞等.大量研究表明,母乳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对于婴儿生长发育有着多种保护作用,如抗菌、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