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目测法和血红蛋白检测法,评估孕妇在胎儿娩出后24h内的产后出血(PPH)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3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将其分别纳入剖宫产组(n=186)及阴道分娩组(n=146)。(1)对2组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2)分别采用目测法与血红蛋白检测法,评估2组受试者在胎儿娩出后24h内的PPH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3)分别采用目测法与血红蛋白检测法,评估2组受试者的PPH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4)计算血红蛋白(Hb)水平每下降10g/L时,受试者的PPH量。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受试者本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组受试者的年龄、孕次、产次、分娩孕龄、分娩前体重,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目测法评估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受试者在胎儿娩出后24h内的PPH量,分别为380.0mL(348.8~406.3mL)和274.5mL(220.0~331.1mL),剖宫产组胎儿娩出后24h内的PPH量,显著多于阴道分娩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4.4,P<0.001)。2组胎儿娩出后24h时,在Hb水平低于产前1d的Hb水平的142例与121例受试者中,分别采用血红蛋白检测法评估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胎儿娩出后24h内的PPH量中位数,分别为340.2mL(170.1~539.5mL)和377.1mL(103.1~652.8mL),阴道分娩组胎儿娩出后24h内的PPH量,显著多于剖宫产组,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H=6.6,P<0.001)。(3)2组胎儿娩出后24h时,Hb水平低于产前1d的Hb水平的263例受试者中,目测法估计PPH发生率,在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及所有受试者中,均显著低于血红蛋白检测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45.6、64.0,均为P<0.001)。(4)Hb水平每下降10g/L,受试者PPH量为374.9 mL(330.0~419.6mL)。结论血红蛋白检测法估计受试者在胎儿娩出后24h内的PPH量,较目测法更为准确,但单独使用血红蛋白检测法估计PPH量具有一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