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注重他人教育,却忽视了自我教育和反省,忽视了学生自我倾听能力的培植;注重外部环境的影响,忽视学生内心世界的洗涤与升华。如果我们在实施教育时,能够将教育过程“有痕化”,将学生每一天的成长过程存储起来,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从而促进学生冷静思考,客观分析,正视自我,倾听自我,引导学生进入“当局者清”的自我控制与反省的理想状态,将会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大的帮助,促进学生提高自我审视、判断、反省、修正的能力。
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了“成长模块图”,根据学生的每日表现,采取上升和下降的形式记录下学生当天的得失成败,形成一目了然的成长曲线模块图。通过模块图,能够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学生某段时间内的表现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帮助。
【成长模块图简介】
1.成长模块设计简图参考:(以某一周为例)
2.设计图说明
时间:模块图一般以一个周期为一次循环,周期可按周、月或固定天数进行划分。可根据评价内容的特殊性和需要来确定周期的长短。
升降:按照制定出的升降条例于当天晚上进行统计标注。一般黑色代表上升区,灰色代表下降区,有利于将升降幅度进行对比与分析。上升与下降时将上升格与下降格填满,便于形成色块图(也可用学生喜欢的颜色)。每次上升时以前天的最低点作为起点,下降时以前面的最高点为起点。
要点记录:每天用最简洁的语言记录下上升和下降的原因,以方便回顾、总结、反思和交流。
每周一得:根据色块图的对比情况,结合要点记录反思自我行为,从成败得失方面总结成文,以便今后的借鉴、对比和学习。
【操作要点】
1.制定条例。条例制定一般分两种类别:共性条例与个性条例。所谓共性条例即所有学生必须共同遵守和达成的学习、行为等原则;个性条例指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特别是缺点)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惩罚与激励条例。
例如:笔者班级制定的共性条例
班级成长模块评价参考细则:符合下列规定之一,每次每条上升2格:
①讲文明礼貌,未被他人举报有不文明现象;
②能自觉主动完成作业,态度端正,作业等级为A;
③课堂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过;
④有突出表现(如考试成绩优异、有感人事迹和行为、获得各种荣誉等);
⑤其它(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灵活进行商讨与制定)。
有下面情形之一,一次下降1格:
①受老师批评或处分;
②被他人(包括家长)举报有违反各项规定且情况属实;
③作业等级C以下;
④其它(根據具体情况而定)。
当然,条例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条例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条例内容应具有鲜活性与针对性,紧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外显特性,使条例内容环绕学生的成长生长点,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这样,成长模块图才能发挥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个性条例的制定一般是学生在老师和他人对自己提出存在的问题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条例补充和修改。个性条例可以通过小组内成员互相制定,互相提醒与监督来制定与实施。例如,作业拖拉的学生,可以增加如下条例:按时完成作业且书写认真,上升2格,作业拖拉一次下降1格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个性条例,使学生的自我教育目标更为明确,更加有效。
2.记录统计。记录时间一般为每天晚上与每周末。分为日详尽记录和周对比分析记录两种形式。日详尽记录即根据上升与下降的条例于当日晚上进行上升与下降的统计与模块图色块填空。日详尽记录的根据应该是要点记录中的内容和具体的材料(比如检测分数、作业等级等)。
周对比分析记录(见下表)是整体对本周的成长模块色块图进行综合观察与统计。周对比分析记录的步骤:
①格数统计。分别统计出上升与下降格的总数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
②得出规律。通过格数对比总结出本周上升或下降的对比情况。
③统计表格。将分析统计出的规律填入相应的表格中,为总结反思提供具体数据和直观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过于强调定量评价,容易让学生过于关注格数而忽视进步。班主任在制定评价细则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留有一定的操作弹性,适当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身的进步与成长。
总之,成长模块图其优点在于能够对学生的成长经历进行立体式的存储与输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我成长过程,倾听内心世界,进而洗涤内心,升华情感,其作用是说服教育无法比拟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尝试与探讨。
(作者单位:如皋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江苏南通 2265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了“成长模块图”,根据学生的每日表现,采取上升和下降的形式记录下学生当天的得失成败,形成一目了然的成长曲线模块图。通过模块图,能够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学生某段时间内的表现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帮助。
【成长模块图简介】
1.成长模块设计简图参考:(以某一周为例)
2.设计图说明
时间:模块图一般以一个周期为一次循环,周期可按周、月或固定天数进行划分。可根据评价内容的特殊性和需要来确定周期的长短。
升降:按照制定出的升降条例于当天晚上进行统计标注。一般黑色代表上升区,灰色代表下降区,有利于将升降幅度进行对比与分析。上升与下降时将上升格与下降格填满,便于形成色块图(也可用学生喜欢的颜色)。每次上升时以前天的最低点作为起点,下降时以前面的最高点为起点。
要点记录:每天用最简洁的语言记录下上升和下降的原因,以方便回顾、总结、反思和交流。
每周一得:根据色块图的对比情况,结合要点记录反思自我行为,从成败得失方面总结成文,以便今后的借鉴、对比和学习。
【操作要点】
1.制定条例。条例制定一般分两种类别:共性条例与个性条例。所谓共性条例即所有学生必须共同遵守和达成的学习、行为等原则;个性条例指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特别是缺点)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惩罚与激励条例。
例如:笔者班级制定的共性条例
班级成长模块评价参考细则:符合下列规定之一,每次每条上升2格:
①讲文明礼貌,未被他人举报有不文明现象;
②能自觉主动完成作业,态度端正,作业等级为A;
③课堂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过;
④有突出表现(如考试成绩优异、有感人事迹和行为、获得各种荣誉等);
⑤其它(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灵活进行商讨与制定)。
有下面情形之一,一次下降1格:
①受老师批评或处分;
②被他人(包括家长)举报有违反各项规定且情况属实;
③作业等级C以下;
④其它(根據具体情况而定)。
当然,条例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条例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条例内容应具有鲜活性与针对性,紧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外显特性,使条例内容环绕学生的成长生长点,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这样,成长模块图才能发挥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个性条例的制定一般是学生在老师和他人对自己提出存在的问题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条例补充和修改。个性条例可以通过小组内成员互相制定,互相提醒与监督来制定与实施。例如,作业拖拉的学生,可以增加如下条例:按时完成作业且书写认真,上升2格,作业拖拉一次下降1格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个性条例,使学生的自我教育目标更为明确,更加有效。
2.记录统计。记录时间一般为每天晚上与每周末。分为日详尽记录和周对比分析记录两种形式。日详尽记录即根据上升与下降的条例于当日晚上进行上升与下降的统计与模块图色块填空。日详尽记录的根据应该是要点记录中的内容和具体的材料(比如检测分数、作业等级等)。
周对比分析记录(见下表)是整体对本周的成长模块色块图进行综合观察与统计。周对比分析记录的步骤:
①格数统计。分别统计出上升与下降格的总数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
②得出规律。通过格数对比总结出本周上升或下降的对比情况。
③统计表格。将分析统计出的规律填入相应的表格中,为总结反思提供具体数据和直观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过于强调定量评价,容易让学生过于关注格数而忽视进步。班主任在制定评价细则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留有一定的操作弹性,适当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身的进步与成长。
总之,成长模块图其优点在于能够对学生的成长经历进行立体式的存储与输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我成长过程,倾听内心世界,进而洗涤内心,升华情感,其作用是说服教育无法比拟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尝试与探讨。
(作者单位:如皋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江苏南通 2265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