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潘多拉星球”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3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覺就像到了“潘多拉星球”一般,树林、山峰、湖水,在云雾的缭绕下融为一体,没有明显的物种界限,你站在那里,分不清是山在动?树在动?还是湖在动?湖光山色间,恍惚人间仙境一般。
  4月6日(周五,小雨转多云。再转小雨,进入无人区第五天)
  昨晚的营地,当地人叫卡拉门巴,又称边巴拉。
  早晨醒来,整束完毕,开始出发。
  出营地不久,即来到一大片的沼泽地,看到一汪汪的水沱,我才知道,原来昨晚边巴扎西找到的所谓水源,其实就是在这草坑里舀的水。想到此,喉结就不由自主的驿动了一下。
  草在水中,一坨一坨的,一脚踩下去,软软的冒出许多水。很快,大家的鞋全都进水了。我想停留下来多拍些景色,却被桑杰提醒我快走,看到脚不断地下沉,我连忙往前赶。在向导的带领下,七拐八拐,绕来绕去十几分钟,终于平安走出去了。
  虽然环境恶劣,但是眼前的景色却美不胜收。感覺就像到了“潘多拉 星球”一般,树林、山峰、湖水,在云雾的缭绕下融为一体,没有明显的物种界限,你站在那里,分不清是山在动?树在动?还是湖在动?湖光山色间,恍惚人间仙境一般。那片美丽而可恶的沼泽让我失去了将美景尽收眼底的愿望,令自己欲哭无泪。
  过了沼泽,前方进入一片原始森林,森林下面覆盖着大面积的积雪,最深可达半米厚。形态各异的巨树支撑起一个巨大的空间,其中树枝藤条穿来绕去,所有树枝树干上都布满青苔。我想,传说中的伊甸园也不过如此吧?
  从小就在北方长大的我,受孩提时代的电影《林海雪原》的影响很深,对“林海雪原”这四个字更多的理解是其包含的是一份地域的荒芜。而看到眼前的景色,我不得不对林海雪原四个字给予全新的诠释。这里有鲜花,有树藤,有众多的参天巨树,一切都郁郁葱葱,可偏偏上天还要在此基础上再赠予其一层洁白的圣雪。圣洁的生命所孕育出的色彩,恐怕只能在我们凡人的梦中才能偶然出现,可偏偏就在这里活灵活现的呈现于眼前。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片地带逐步成为人间的秘境,当电视宣传片中为人类滥伐林木,吞噬地球的资源而抗议时的镜头出现在我脑海时,这里直径约两米左右、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巨树却随处可见,更因没有人类的侵扰而悠然的生活着。
  浓郁之中,藤树相交,已然不能明显的区分谁是树?谁是藤?不禁想起那句歌词:进山遇到藤缠树,出山遇到树缠藤,藤死树生缠倒树,树死藤生死相缠。
  昨天到达的那个半山口不是我们翻越卡拉门巴的最高点,在那片湿润的树林里继续上升一段时间以后,于下午两点半左右,我们终于爬到地图上所标注的卡拉门巴(边巴拉)山口。不对,确切地讲,我门应该是爬到了卡拉门巴山口附近。因为,爬到一个垭口我们发现,又走错路了’大概错过了半个山头。
  在山口稍作休整后,就漫长的下坡,又是近两个小时,在四点二十分,我们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佛教圣地——“白马狗熊”。
  出得无人区,曾有朋友开玩笑的发来一条信息,问我“白马狗熊”那里是白马多呢?还是狗熊多?其实前人曾经做过详细的解释,这里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再复述一次:白马狗熊这个名字是从藏语发音翻译过来的,chung读穷(四声,是小的意思)、用熊字表示略有勉强,小的寺庙的意思。白马狗(Pemako),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地区的名字,叫成“派马口”也可以。意思是莲花。这个地区向南包括南迦巴瓦峰(Namcha Barwa),向北包括加拉白垒,向西包括派乡转运站和直白村,向东包括西兴拉山区。不包括墨脱,扎曲,雅鲁藏布大拐弯等等出名的地方。Pemako chung联在一起就是“莲花小庙”的意思,是一座有800年(也有说是两三百年)左右历史的古寺庙,毁于1950年的5.8级大地震,现在已经只剩下废墟遗址。这个寺庙遗址坐落于Pemako地区的核心位置,在一个有8座山峰所环绕小台地上(近似于盆地),雅鲁藏布江边还有200米左右的垂直高度。当地人也称“白马狗熊”为“小墨脱”,“墨脱”就是藏语“花”的意思。
  原先的寺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一些断垣残壁。前些年曾有3个喇嘛在这里闭关修行,建了三个小棚子,还有200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科考队前来遗留下来的一只黄色塑料划艇。寺院遗址处在离江边约400米左右的一块高出的平台,周围被雪山所环绕,就像莲花中心的宝座一样,集天地灵气于一体。
  原计划今晚在白马狗熊住宿,但地上的蚂蟥实在太多,大家决定继续前进到下一个营地——打隆。
  在温习雅江大峡谷的功课时,我知道距离“白马狗熊”遗址不远处,应该有棵巨大的红色檀香树。还没有来得及去找,队伍就要出发了’沮丧之间,跟着队伍走出白马狗熊遗址,结果刚走了不久,多杰就指着前面的一颗树冲我喊道“神木”!原来,这就是那颗有“白马狗熊之称的著名的红色檀香木。看我欣喜异常,多杰被感染了,拿起砍刀帮我劈下几块檀香木块送给我。那味道,幽幽的、香极了!
  从白马狗熊遗址走到江边比想象的稍微远些,大约走了40分钟,然后涉过一山涧,江对岸(北岸)的山就是阿布中。顺着江边继续向东走,不远有一段直插入江中的石壁,坡度在70度左右,要顺着石缝攀爬过去,别无他路。远远望去,可以明显地看到盛水季节留在崖壁上的痕迹,距离现在的水位落差在3—4米左右。要是晚来两个月,此段江面就足以让前来的队伍打道回府。大家小心翼翼的逐个攀爬上峭壁,稍不留意,就会滚入滔滔的雅江之中。
  等我战战巍巍的爬过峭壁后,坐在岸边的巨石上慢慢欣赏此处的风景。这里可以说是雅江大峡谷的第二个大拐弯,而著名的扎曲大拐弯,只能算是第三个。当走出大峡谷后,我终于明白,之所以扎曲大拐弯出名,是因为从排龙到扎曲也就一天的路程,无需进入大峡谷的无人区,而要想从加拉或扎曲进入到白马狗熊,仅仅按照单程计算,少则6-7天(加拉方向进入),多则10-12天(扎曲方向进入),对于摄影师而言,自然是不用辛苦和危险的扎曲更容易和好拍一些了。
  继续前行,约20分钟左右,一条10余米宽的山涧挡在眼前,这条山涧的名字就是打隆。在雨季,当你走到白马狗熊后,这条山涧与另外一条名叫所隆的山涧中的任何一条可能都会终结你的梦想。还好,我们找到了前人在河段上搭建的浮桥(几棵树堆积而成),顺利地通过了山涧。在傍晚6点半左右,我们赶到了宿营地。今天大家走得比较辛苦,全天行进了约20公里。营地海拔2496米。
  吃罢晚饭,我钻进帐篷,在脱袜子时,看到左脚背上赫然趴着一只硕大的草虱子,其头部已经钻进了我脚背的肉里。我听说过这东西的厉害,为防备它,还随身携带了一袋花椒(其气味可令草虱子远离自己),不成想,还是中着了。草虱子这东西很奇怪,一钻到你的肉里,它就死掉了’因为它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头再从你的肉里拨出来,你只能拔掉它的身体,但其头部和尖嘴会留在你的肉体里。真想不明白,它这种死亡攻击究竟是为了什么?为防止感染,一咬牙,我只能忍痛用瑞士军刀将草虱子的整个头部和近两毫米的尖嘴从脚背里连肉挖掉。然后用酒精消毒并敷以云南白药。再仔细检查了内帐和衣服,确认不会再有第二只草虱子之后,倒头便睡……
其他文献
获奖者:法国土鲁斯国家兽医学院研究小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玉米狐到西米鹿家里玩,一个不小心,把巴西米鹿摆在桌上一相框碰了下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007年夏天,我从台湾海洋大学毕业了。毕业前,我就已经设计好,毕业后馈赠自己一个旅程,到大陆去!    大陆的诱惑    为什么大陆对我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这要从10年前讲起。我第一次到大陆是专程到广州拜访我姐姐的笔友。当时,两岸交流还没有现在的“小三通”。我就从台湾绕道香港,然后再坐长途汽车才到达广州。我和笔友从未谋面,我们约在了火车站对面的中国银行见面。广州火车站人很多,是我在台湾火车站所
小松鼠,你上哪儿去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秋风习习,黄叶飘零。瓢虫妹妹静静地坐在一片树叶上,它是在思考去哪里收獲更多的快乐吧?瓢虫哥哥傻乎乎的,它趴在树叶上呼呼大睡,这么懒,难道它想变成一个小胖子吗?看下面,一片片落叶随着溪水缓缓漂流,它要越过山野,穿过树林,去远方收获更多的知识吧。(李文宇)
近来台湾经济走衰,增长率不断下降,全年“保1”也十分困难。揭示经济景气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台湾房地产市场也出现多年来的“冷秋”与“冷冬”,房价走跌,房屋交易大幅萎缩,房屋中介公司纷纷关闭,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新的不景气时代。台湾房市走跌,原因众多,但近年来以反高房价与呼吁“居住正义”的民粹主义盛行,迫使台湾当局甚至台北市政府不得不向民粹妥协,出台一系列的“打房”政策措施,导致房市走衰。  外界一直有一个
人生就像一页诗稿,从青丝改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我以为诗的篇章里,那浅藏的格局显得尤为重要。  何谓格局?百度给出的答案是:格,人格;局,气度,胸怀。而我以为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简单来说,格局包括胸襟,眼光的长短,为人处世的气派。  格局各有各的不同。《霸王别姬》里曾有这样笔触细微的文字:“头剃了,衣服一套,小豆子跟同门的师兄弟一个模样了。他把头摇
可爱的你从呱呱坠地(gū gū zhuì dì)那刻起,就拥有了温暖的父爱和母爱。在我们为妈妈庆祝节日的时候,可别忘了我们的爸爸哟!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就是父亲节啦,你想跟爸爸说几句贴(tiē)心的话吗?想送爸爸一样小礼物吗?还没想好?没关系,让我们先来听听北海市海城区高德小学的同学们给爸爸的贴心话吧!    马海龙:爸爸爱抽(chōu)烟,我想送爸爸一个又酷(kù)又闪亮的打火机。  陈倩倩:爸爸
1815年世界上第一份海外华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东南亚的马六甲面世,被近代新闻史学家戈公振誉为“开千古未有之创局”。他指出:“至是,中西文化融合之机大启。”  两个世纪过去了,中国从晚清政府治下任殖民者宰割的弱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步跨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也经历了从初步成长到成熟壮大的过程,海外华文媒体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
我五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几辆四驱车。  这些四驱车很好玩,我玩了很多天,四驱车就被我玩坏了。后来,我把玩坏的四驱车找出来,发现四驱车肚子里的马达还是好好的。我就想:我可不可以用这些马达来发明一些新玩意儿呢?  于是,我就从一辆四驱车的肚子里取出了一个马达,又从柜子里找出了一根细长的电线、一节电池、一块硬纸板。我想发明一台小小电风扇。我先把马达放在桌子上,再把电线剪成两段,然后用这两段电线把马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