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的有效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笔者通过随堂听课和问卷调查,总结出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有效评价方式适时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我们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呢?
在课堂提问的评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有的教师喜欢对学生的答案用“对”与“错”来判定,给予学生肯定或是否定的评价;有的教师对于课堂评价不能切中要害,含糊其辞,缺乏责任心;有的教师则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作任何评价。这种状况的存在就使学生无法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正确与否及其根据、原因与解决、修正方法。课堂中教师本应处于的主导作用也无法得以体现,课堂一片死寂。
二、课堂提问的评价缺乏情感性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事,当学生回答完提问后,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如果不能给予积极的回应,态度冷淡,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配合课堂教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后,学生也不愿再积极回答问题。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赶进度,往往忽略课堂评价这一环节,不给学生提供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师仍是评价的主体,并没有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四、课堂提问的评价过分夸张
有的教师对于评价没有客观认识,为免于挫伤学生的回答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评价及赞扬,不仅会使学生滋生自满情绪,还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间的威信,对于教师的评价产生怀疑。
如何解决当前评价中的问题,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呢?
一、以激励与赏识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从罗森塔尔效应我们可以看出:赞美、信任与期待是一种能量,可以对人们的行为的变化发挥重要作用。当一个人获得外界的赞美与信任时,便会感觉到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从而提升自信,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自身价值也得到实现。在此过程人们为了避免令对方失望,会尽力达到对方所期待的,从而使这种社会支持得以持续。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赞美,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效应。这种“激励赏识”在课堂评价中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在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合理存款》课堂教学中,对于压岁钱存款利息的利用,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捐给汶川灾区,奉献爱心;有的说给老师买点礼物,说声老师辛苦了等等。对于不同的答案,我的教学评价准确简练、自然真诚,赞成学生新颖的想法并给予赞赏和支持,使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使其焕发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给学生参与的权利,把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改贯彻的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课堂始终是学生的。课堂提问评价不应只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教师将这种评价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开阔思路的平台,将其潜力充分开发出来。把课堂权利在一定的限度内交给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生的提问可以得到全面补充不断完善,这样也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有效把握评价时机,提高评价的效度
课堂提问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就小学教学的内容而言,提问时机是由教学内容所处于的阶段来决定的。在教授之前,要根据所要教学的知识点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提问,此教学目的主要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知识相融会贯通。此外在知识点之间为学生设置关联性、衔接性问题也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使学生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将知识点融汇串联在一起。提问也可以适当地放在课堂结尾部分,通过提问,可以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考察,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反馈。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将提问环节放在哪个教学阶段,要根据教学情况做出具体安排,不一定是局限于上述提及的三个教学阶段。
四、把握评价的过程性
首先,以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这是提问的目的。对待学生回答的反应,不应停留在重复、更正层次,停留于学生的回答结果,而应及时引领,巧妙提升,使学生实现更大的发展。比如,在小学六年级下册专题问题《节约用水》中,我先将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了下去。在第二节课交流时,我先选择了一份并不完善的设计方案,也正是因为学生这不完美的方案,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想象空间。其次,在交流过程中,把评价重点放在探索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上,并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其自主实现方法的优化;最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对方案进行提炼,使学生从零散感性的认识得到提升,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进。
五、把握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评价没有过多的夸奖,只是寥寥数语,但生动、新颖、亲切、富有感召力的词语,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魅力像诗一般的优美,引领了学生快乐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风趣、恰当真诚的课堂评价语言,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更加热爱课堂,使课堂丰富多彩。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无声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评价信息。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简单的拍肩抚摸都会使学生受到鼓励,增强学生信心。语言评价和非语言评价二者相结合,有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感到更亲切。
总之,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回答作出客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良好的课堂评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师生交流构建良好平台,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献文,孔令明.教育艺术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
[2]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J].福建教育,2003,(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有效评价方式适时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我们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呢?
在课堂提问的评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有的教师喜欢对学生的答案用“对”与“错”来判定,给予学生肯定或是否定的评价;有的教师对于课堂评价不能切中要害,含糊其辞,缺乏责任心;有的教师则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作任何评价。这种状况的存在就使学生无法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正确与否及其根据、原因与解决、修正方法。课堂中教师本应处于的主导作用也无法得以体现,课堂一片死寂。
二、课堂提问的评价缺乏情感性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事,当学生回答完提问后,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如果不能给予积极的回应,态度冷淡,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配合课堂教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后,学生也不愿再积极回答问题。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赶进度,往往忽略课堂评价这一环节,不给学生提供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师仍是评价的主体,并没有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四、课堂提问的评价过分夸张
有的教师对于评价没有客观认识,为免于挫伤学生的回答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评价及赞扬,不仅会使学生滋生自满情绪,还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间的威信,对于教师的评价产生怀疑。
如何解决当前评价中的问题,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呢?
一、以激励与赏识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从罗森塔尔效应我们可以看出:赞美、信任与期待是一种能量,可以对人们的行为的变化发挥重要作用。当一个人获得外界的赞美与信任时,便会感觉到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从而提升自信,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自身价值也得到实现。在此过程人们为了避免令对方失望,会尽力达到对方所期待的,从而使这种社会支持得以持续。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赞美,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效应。这种“激励赏识”在课堂评价中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在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合理存款》课堂教学中,对于压岁钱存款利息的利用,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捐给汶川灾区,奉献爱心;有的说给老师买点礼物,说声老师辛苦了等等。对于不同的答案,我的教学评价准确简练、自然真诚,赞成学生新颖的想法并给予赞赏和支持,使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使其焕发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给学生参与的权利,把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改贯彻的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课堂始终是学生的。课堂提问评价不应只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教师将这种评价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开阔思路的平台,将其潜力充分开发出来。把课堂权利在一定的限度内交给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生的提问可以得到全面补充不断完善,这样也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有效把握评价时机,提高评价的效度
课堂提问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就小学教学的内容而言,提问时机是由教学内容所处于的阶段来决定的。在教授之前,要根据所要教学的知识点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提问,此教学目的主要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知识相融会贯通。此外在知识点之间为学生设置关联性、衔接性问题也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使学生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将知识点融汇串联在一起。提问也可以适当地放在课堂结尾部分,通过提问,可以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考察,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反馈。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将提问环节放在哪个教学阶段,要根据教学情况做出具体安排,不一定是局限于上述提及的三个教学阶段。
四、把握评价的过程性
首先,以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这是提问的目的。对待学生回答的反应,不应停留在重复、更正层次,停留于学生的回答结果,而应及时引领,巧妙提升,使学生实现更大的发展。比如,在小学六年级下册专题问题《节约用水》中,我先将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了下去。在第二节课交流时,我先选择了一份并不完善的设计方案,也正是因为学生这不完美的方案,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想象空间。其次,在交流过程中,把评价重点放在探索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上,并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其自主实现方法的优化;最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对方案进行提炼,使学生从零散感性的认识得到提升,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进。
五、把握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评价没有过多的夸奖,只是寥寥数语,但生动、新颖、亲切、富有感召力的词语,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魅力像诗一般的优美,引领了学生快乐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风趣、恰当真诚的课堂评价语言,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更加热爱课堂,使课堂丰富多彩。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无声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评价信息。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简单的拍肩抚摸都会使学生受到鼓励,增强学生信心。语言评价和非语言评价二者相结合,有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感到更亲切。
总之,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回答作出客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良好的课堂评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师生交流构建良好平台,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献文,孔令明.教育艺术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
[2]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J].福建教育,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