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1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68-02
  教学永远都是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这些不足和那些遗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不断变革,我们知道,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如何千奇百变,教学方式如何与时俱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化。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文课堂必须真实化
  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学生到学校是为了学习知识的,如果学生什么都懂了,什么都会了,那还要老师来干什么?所以课堂上是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不明白,我们也就是要从学生出错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地方入手,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明白到明白。
  有的老师为了上好一堂课,刻意隐藏许多东西,在台上“做秀”、“表演”。这样效果其实不好。语文课就是要真“刀”真“枪”,要有真实感才行。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真实地展现在别人面前呢?我以为教师要做到既“目中有人”,又“目中无人”。“目中有人”是指眼中有学生,以学生为主导;“目中无人”指眼中不能有听课的老师,只是你的学生,你是文本与学生的纽带,而不是台上表演的演员。所以,你没必要表演给大家看,只有将自己真实课堂展现出来而已。
  那天,听了一堂语文观摩课,《最后一头战象》,上课的是一位年轻教师。课堂中有个环节,让学生写文本感受。教师在巡视。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环节。然而,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却什么也没做,无目的地走走。那是在装装样子啊!我想,既然巡视,就要对中等生,学困生作些实际的指导,与孩子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对文本的理解,对文中村寨人把战象如同敬上宾的那种具体做法的看法。这样一提醒,我想,就不会出现后面课堂交流时那尴尬的场面!
  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不要为了制造课堂氛围,不要为了体现教学艺术,就忘记了课堂真实的东西。
  二、语文课堂必须实际化
  现在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感情升华时,还配有音乐或影像的辅助。这本是件好事。然而,有些教师却不考虑实际情况,滥用课件,好像不用课件,就不足以体现“教改”的特征。试想想:铺天盖地的课件是否能够替代学生对文本的品味、咀嚼?是否用在了帮助学生去理解、感受、欣赏、评价语言之处?是否真正为语文学习服务?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服务?为语文学习的目的服务?
  一位老师在教《草虫的村落》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感受草虫村落的生动,就通过课件展现了大量形象的画面,还配上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来欣赏。画面确实很漂亮,不但让学生陶醉,连我们后面的听课者,也啧啧赞叹不已。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动物世界的有趣,并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们并没有多少时间去自己感知文本,而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感悟。
  老师如能花大部分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去感悟文本,让学生探讨“一只小虫,作者为什么把她说成是游侠?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作者为什么把她们当作居民?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要体现什么?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作者独特的想象说明了什么”……教者倘若能让学生结合文本多加以体会,在此基础上,再用几分钟的时间去欣赏画面,学生理解课文的意蕴,也许效果就不同了。
  三、语文课堂必须基础化
  语文课是要折射出“语文味”,就必须实实在在地从语言文字入手,切不可丢掉本体,忽视对文字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对于文本中咀嚼的地方要慢品细嚼。
  那么,我们就必须在学语文时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认知、理解、体会、赏析,让学生着眼于一个标点、一个词汇、一个句子、一段话的感悟,给孩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广阔的语言世界。那些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都是虚化语言文字学习的表现,应予以摒弃。
  如教诗歌的课文,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赏析,通过对课文背景、对课文中心的讨论、理解,才能身临其境,自己主导,自己去学习,去发现新东西,学到新知识。我上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嫦娥》时,“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整篇古诗中,让学生抓住一个“悔”字,就可以抓住文本的主题意旨了。如何抓住重点字,就让学生反复地诵读,然后交流、讨论。最后抛出问题:哪个词最能体现嫦娥的心理?通过学生刚才的自读、自悟,交流、讨论,答案也就不容质疑了!
  又如:上人教版六年级《索溪峪的野》,课文写到野,具体写了山野,水野,动物的野,人的野。怎样让学生掌握这个主题思想,孩子通过对课文的接触,揣摩,再对文本中每个自然段第一句话慢品细嚼,就清楚了文中都是围绕一个词“野”字展开叙述的,学生理解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上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赵州桥》一文,我让学生找找课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很快,孩子们一下子找出了“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我就利用这句中心句,让孩子对课文深入地探讨。“坚固”, 赵州桥都是用石头砌成,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美观”,桥上都雕刻着样式不同的狮子,那些狮子的形态没有哪两只是一样的。这样,孩子对于文本的解读也就易如反掌。
  又如:上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既是课文的重点段,又是课文的结尾部分。“宝库”体现在哪?“大花园”又如何来说明?从文中找出答案来。我相信孩子的阅读能力。真的,只10分钟的功夫,孩子都有了自己的结果了。
  教学无痕,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呼唤回归,要朴实、真实,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让语文回归传统,回归常态,还语文一个“本我”!
其他文献
在创新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受到空前重视的背景下,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开展幼儿创造型力培养也成为幼儿园实践改革的重要的任务,在幼儿园开展《幼儿生活体
思想政治工作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不同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永远不变的,是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正面对着一个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面对着社会转型期人们日益增强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面对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和传播手段的深刻变化,大家也许会有迷惑,甚至会有迷茫。应知道,思想作风形于外而源于内,内心有什么样的思想指导,外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软环境建设对于强化高校育人功能、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此阐述了乌鲁木齐“7·5”事件以后,新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它是写作的基础,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现代文阅读便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题型,在现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抓
《儒林外史》、《孽海花》、《围城》三部小说的作者吴敬梓、曾朴、钱钟书有着很大的文化心理趋同。他们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走向的省思,又有着对知识分子人格建设和价值
<正> 重油乳化是一门新型节能技术,国外早在六十年代就广泛的应用,我国发展重油乳化节能技术是近几年的事,但已在节能领域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目的:观察小剂量秋水仙碱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胸痛的再发。方法:110例伴高尿酸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