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风的八种误解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anl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预防中风的发生,首先对它要有正确的认识,只有了解它才能有效地对付它。然而,现实生活中,尚有不少人对中风认识模糊、不准确。甚至存有一些误解。因此,很有必要加以澄清。
  
  误解之一:中风是一种疾病
  
  中风是中医学上的一个病名,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或俗称。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类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称为小中风)等。其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出血性中风;余者为缺血性中风。
  
  误解之二:只有老年人才得中风
  
  虽然中老年人容易患中风(9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但青年人也可患中风,而且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多发生于年轻人。年轻人较常见的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和贫血等,以及慢性肾炎引起的恶性高血压,均可引起出血性中风。儿童患中风者甚少,但亦有报道。
  
  误解之三: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中风
  
  一些动脉硬化病人血压正常,但因病情严重,可致脑动脉血管管腔高度狭窄达80~90%以上,影响脑血流量,也可发生中风。血压偏低者可致脑血管发生痉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梗塞。另外,血压过低致脑血流缓慢,容易发生血小板聚集,血液粘度增加,致血栓形成而发生中风。此类中风一般均为缺血性的。
  
  误解之四:瘦人很少得中风
  
  瘦人得中风者只不过比胖人少些。因为瘦人同样可以发生动脉硬化、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而且,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体内蛋白质不足也能诱发中风。所以摄取蛋白质偏少的瘦人,更应警惕中风。
  
  误解之五:得了中风不死必瘫
  
  近年来,治疗中风的新药及新疗法不断涌现,中风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使中风后生存5年以上者达62%,生存6~10年者达20%,11~15年者达15%,16~20年者达3%,平均寿命已达66岁。肢体偏瘫的恢复率也有提高,许多病人的后遗症轻微,甚至不留后遗症(缺血症),生活可以自理,有些尚能恢复正常工作。
  
  误解之六:中风者不能手术治疗
  
  目前,無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国内、外均已开展了外科手术疗法。而且效果较好。缺血性中风手术的目的在于重新建立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环,现在已开展颅外动脉搭桥术、大网膜颅内移植术、椎动脉减压术和动脉内膜切除术等。出血性中风的手术适应症是中等量的脑出血经内科保守疗法效果不佳、病情逐渐加重者。另外,小脑出血及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采取手术疗法。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开颅清除血肿和立体定位手术清除血肿,后者方法简便、安全,但宜把握好手术时机,病人要尽早住院观察。
  
  误解之七:中风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其实,中风容易复发是其一大特点。复发率可达25%。这是因为。所谓中风治愈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等并没有治愈。因此,中风恢复后一定要继续治疗原发病,加强自我保健,并定期复查,警惕和防止复发。
  
  误解之八:父母亲得中风者,其子女也一定会得中风
  
  有人以为中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父母亲曾死于中风,自己就惴惴不安。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中风都具有遗传倾向,只有由动脉硬化、高血压引起的中风才与遗传因素有关,后天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等才是发病与否的关键。因此,中风患者的子女不必为此忧心忡忡。但必须指出。这些人患中风的危险性可能超过一般人群。为此,应加强自我保健,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少吃些盐及高脂肪食品,同时讲究心理卫生,并定期体检。若能及时发现并认真治疗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则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中风的发生。
其他文献
进餐和服药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可是要从药效学的角度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则颇为密切。许多药物饭前、饭后服用,效果大不相同。由于胃内容物对药物的崩解度和溶出吸收有不同的影响,食物的组成结构又涉及到药物的吸收率与生物利用度,故而食物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引起增效或降效。脂溶性药物在高脂饮食餐后吸收增加,导致药效增强。水溶性药物则受到食物酸碱度的影响,食物与药物酸碱度一致,则药物吸收正常或增加;酸碱度若相
女人的一生,要经历男人所没有的许多生理变化,要担当起男人所没有的许多生理负担。正因如此,如性肝炎患者常有男性患者所没有的种种麻烦。  一、月经异常:不少肝炎患者诉说,得肝炎后月经发生紊乱,经血时多时少,甚至出现痛经,乃至不孕。这是由于肝炎引起肝脏正常代谢发生障碍所致。月经是靠卵巢和脑垂体分泌的一些激素来维持的,其中,以雌激素孕激素最为重要。正常情况下,这些激素不断地产生,发挥其生理功效后又不断地在
缺牙老人吃什么好呢?、我们认为,一般可多吃鲜、嫩、软、素的莱,少吃腥、腻、硬、荤的食品;烹调上,多蒸、煮、烧、烩,少炸、烤、煎;制法上少用整料,多用碎精料(如丝、片、茸),坚持素菜细作,荤菜索做。这里为无牙老人提供三种菜谱,供同志们参考。    嫩煮银丝    原料:嫩豆腐,盐、味精、葱,胡椒粉,少量虾籽。  制法:1 豆腐整块入开水中烫一下,以防碎散。然后修去硬边,切成丝。再把豆腐放入盆中,用开
我亲爱的老爸爸方安国离开我们已两年了。要是他仍健在,我们全家五代同堂将愉快地为他老人家祝贺110岁大寿哩。此时此刻,我思潮澎湃,爸爸的形影萦迴在脑中,浮现在眼前,我永远忘不了他那慈祥的面容。  爸爸虽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担他还想活,他说:“我要活到2000年,那时一切都大变了,我要到各处看看,那是多么美好呀!”  爸爸在事业上曾经取得较大的成就,他是上海正广和汽水公司的董事长。在旧社会的上海和天津,
人们总是喜欢笑,讨厌哭。然而,哭并不都是坏事。人们感到精神或肉体的痛苦时,有时哭一场,会感到轻松一些,不过百分之九十九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  但人刚生下来却是非哭不可的,因为它是婴儿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如果一个孩子从娘胎落地,过了五秒钟还不哭,或者哭声不大,那么,接生员要把孩子拍打几下,把他打哭,或用别的方法,让他尽量地大哭大叫。如果还是不哭,父母可就要哭了,因为那孩子多半是没有活下去的指望了。
饮食文化在中国,着重体现在饮与食上,而俄罗斯人的饮食文化,则更侧重于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无论是旅游胜地的饭店、影剧院的小吃部或路边大众化的公共食堂,那种精心而设的独特情调,总给进食者以一份安逸、舒适的感觉。  古城苏兹达里有一家俄罗斯中古情调的酒家,我们曾去寻访。进门后,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将我们引入衣帽间。脱去大衣,放下手提包,我们便先去探访地下酒肆。7、8米深的地下,一间幽暗狭长的酒吧,卖酒也卖
据医史记载,1880年我国曾发现一位特大巨人,叫庄英新,他33岁时身高达279厘米,在有记录可查的古今中外巨人榜中名列第三。  一般认为:凡身高远远超过该地区、种族同年龄、同性别人正常平均身高者,可认为是巨人症患者。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大致有:多基因遗传因素,包括种族、地区特点等;神经一内分泌因素,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功能等;外在因素有营养、疾病、锻炼、辐射等。  常见的巨人症
缺铁补铁、缺钙补钙、缺锌补锌,这已是当今众所周知的营养常识,然而,对于人体缺磁与补磁,也许就鲜为人知了。  人,自始至终生活在0.35~0.7奥斯特的地磁场中间。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体须臾离不开磁。细心的人会发现,手表被磁化以后,若放在铁板上过一会儿就退磁了,因为铁是导磁物质。同样的道理,人们饮用的自来水经过铁管输送时,磁场就会被削弱吸收,失去原有的自然磁性。现代城市广厦林立,汽车如梭,管道如
衰老的一个明显标志是面部皮肤打皱。当人体不健康,患了各种慢性病,如胃肠病、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病、妇女病、传染病、物质代谢障碍等病时,会使人体衰弱,提前出现衰老现象;各种皮肤病,如皮肤结核、麻风病等,或长期烈日曝晒,酗酒、吸烟,长期失眠、精神忧郁时,也会出现病态皮肤,另外,滥用表情肌,如噘嘴、眯眼,皱眉蹙额,以及不适当地化妆等,也可过早出现皱纹,尤其在额部最早出现(俗称抬头纹),随后在眼角,口角、耳前
“哈达不要太多,有一条洁白的最好。朋友不在多少,有一位知音的最好。”这句古老的藏族谚语,使我想起1当年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蒿同志无微不至关怀小藏胞健康的故事——  1956年4月,在祖国内地已是春风不寒杨柳的季节,然而,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银色世界。就在这时,受党中央、毛主席和全国各族人民重托的中央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陈毂元帅,率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代表团,前赴西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