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育中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c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育人不仅要求促进学生的德育与智育的发展,还要求融合美育。文章从地理美育的育人价值视角出发,解读地理美育指标体系,以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河流”为案例进行剖析,希望给广大教师以启示。
  关键词:美育;地理美;学科育人价值
  一、地理美育的学科育人价值
  地理学科的目标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与《地理国际教育宪章》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美育目标的实现是学科目标达成的一部分,对人们思维品格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环境伦理观、国家意识、全球意识以及生活质量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具体来看,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感知各种自然美和社会美;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追溯分析,收获用因果关系分析问题,从时间和空间、整体和局部看问题的思维方式美;可以将所领悟到的思维方式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二、地理美育内涵指标体系解读
  美育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审美客体与审美手段的结合为载体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其中教师与学生是审美主体,教学过程中各种审美因素是审美客体,教学手段是审美手段,三者共生共存,不可或缺。要实现美育价值,必须正确处理审美主体、审美内容、审美手段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审美意识和渗透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挖掘美、发现美,并使用多样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其中挖掘美、发现美既包含了教师本身的形象美、人格美、言行美等,又包含教学材料中的各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美等。
  表一列举了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河流”的美育内容,借此分析美育的指标体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美育目标有层次之分。美育目标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要求学生能从欣赏走向创造。在培养审美欣赏能力阶段,通常会呈现各种丰富的自然现象,调动各种直接感官来领略美。在审美表现阶段,则考验学生能力的转化。学生要将之前的审美感觉以语言或行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此时的言行,往往是依据社会的准则,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而审美创造阶段,往往是学生自我提升和发展的阶段,要求学生将审美过程中的思想内化,进行创新。此时的言行,对终身发展有着更深远的影响。教师在挖掘美育内容时,要明晰具体的美育内容属于美的哪个范畴,对应哪个美育目标层次,可使用什么教学方式,进而再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三、地理美育学科育人价值的案例式解读
  在地理美育总目标指导下,笔者对“滚滚长江”一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分析审美手段在地理美育中的运用。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已经学过外流区、内流区的相关知识,知道河流的水文特征。其次,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一些读图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听过很多有关长江的诗歌和歌曲,同时也知道长江沿线部分大城市的城市特色,如上海、武汉、重庆,甚至去过当地旅游。再次,学生知道自己家乡河流的基本信息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教学目标】①在地图上,找出长江的位置及流域范围,树立空间意识和区域观念。②通过地图,总结长江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其給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图片,了解不同河段出现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环境的建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美育目标】①结合视频和图片,多视角欣赏长江的壮观美、多变美、规律美等,并用语言表达出来。②能欣赏人们在开发利用长江过程中的劳动美、思想美,并努力把劳动过程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实到生活中。③运用美的规则,创造出能表现家乡河流的原创作品。
  【教学过程】导入:“极限挑战”第五季中,成员们从上海起航,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迎接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挑战。下面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领略长江之美。教师播放“极限挑战”第五季第一期视频节选。
  美育目的:通过视频,音画结合,增加听觉和视觉刺激,给学生留下伟大长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环节一:长江初印象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江水系图,并就长江的起源、长度、水量、流域面积等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读图,并回答问题。
  美育目的:教师在短时间内完成作画,体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展示了学问美及人格魅力。学生易产生钦佩感,从而在无形中形成了尊师的品格。
  环节二:小组探究——认识长江
  教师分工并指导学生完成表二的填写。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读图,结合课本资料,完成表格填写并汇报。教师点评,通过展示图片来补充。
  美育目的:①读各种类型的地图,培养学生的平面思维与立体思维,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深化学生的思维。②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③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训练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利于语言美的形成。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理性分析,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⑤教师补充的图片,从自然美的角度,展示巫峡的俊秀美、虎跳峡的险峻美,展现我国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⑥教师补充的图片,从社会美的角度,展示了三峡水利工程的宏伟壮观、上海外滩夜景的绚丽多彩,揭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能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增强学生创造美的意识。
  环节三:保护长江
  教师播放极限挑战成员在黄浦江边捡垃圾视频片段,并就此提问:黄浦江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如不采取措施,将会有什么影响?教师展示图片,对图片做简要说明,并提问(所需资料:污水排进长江图、滥砍乱伐后森林图、汉口粤汉码头出现的一座座沙洲图、荆江治理工程图)。
  问题A:图中情形可能出现在长江的哪个河段?如不采取措施,将有什么影响?
  问题B:针对以上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长江?
  教师点评,总结。
  美育目的: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目前长江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美丑善恶的判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美育目的: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思维。
  课后作业:学生拍一张邕江的照片,并附上有关拍摄时间、地点、拍摄视角等相关说明。
  美育目的:学生自主进行拍摄,只限定主题,不限定具体内容,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地创造出能表现家乡河流的作品。
  地图法和实地考察法能使学生更易从地理视角感受到美的熏陶,音乐和美术(画图)等艺术手段的融合,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除此之外,运用网络用语、唐诗宋词等不同类型的语言,开展多媒体教学等也是地理美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美育目标来搭配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同时还可采用能突出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手段。
  总而言之,在进行美育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挖掘美的内容,协调好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手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韦华东,张胜前.在互动中实现人性美与地理美的交融——以“非洲的自然环境”为例[J].地理教学,2014(6):17-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竹资源是山区乡土资源中十分常见、实惠、利用价值很高的一种自然资源。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常太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地处于城厢区后花园的山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活中处处都是大自然,到处充满花草树木的自然美景。大自然中生活资源丰富,教师们不断挖掘山区竹资源,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孩子们在乡土资源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竹资源;区域活动;幼儿;快乐成长  山区竹资源丰富,我园利用此资源优
摘 要:文章以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专业实习为例,阐述了英语专业实习的现状,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案例,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利用企业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打造英语人才培养的“北城”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
摘 要:《培智学校义務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强调学生应多识字、少写字,并把识字教学集中在低年级阶段,由此可见识字教学的重要性。目前,一些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还存在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单调等问题,这不仅会降低识字教学的效率,还会阻碍智障儿童识字能力的发展。基于以上思考,文章试图从创设情境、利用游戏、编讲故事、寻找规律、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六个方面着手,对培智语文识字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可能大家不了解,小编在工作之余,还从事另一个神秘工种——帮作者答疑解问,学究点儿就是编辑部的《十万个为什么》;矫情点儿就是拉近编辑和作者的距离;通俗点儿说就是编辑日常工作啦。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宗旨,小编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真是伤了不止十万个脑细胞。  有一天,一个老没上稿的作者和小编聊天,因为连续好几篇稿子都没过审,赚不到稿费的他提了一个神问:“哪一种写作最赚钱?”  小编思考良久,最符合这个作
摘 要:文章阐述了幼儿园教师应如何立足“互联网 ”资源,促进主题活动的开展;深入地剖析了如何依靠“互联网 ”的优势,丰富主题活动环境,以及解决主题活动中出现的盲点问题,逐步提升主题活动的实效;分析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存在的短板,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互联网 ”;主题活动;开展;实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
摘 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开园以来,对后勤管理工作,我们一直坚持“三年一次规划,每年一点进步”的理念。2013年9月开园至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幼儿教育集团第十五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迅速增长,在岗教师队伍迅速扩充,幼儿园各类设施、设备的种类、数量全面增加,对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细致、更具体的要求。如何服务好全园师幼、如何管理好园内设施设备成了园务管理之后勤管理的重点工作。我们积极将“6s
摘 要: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教育改革、提升教育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而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旨在思考培养宜春地区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有效路径。该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生培养体系,学校师范生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提
摘 要:大学学术英语写作强调英语语言的逻辑性和内容的严谨性,文章基于学术英语写作的特点,具体分析了如何完成学位英语文献综述的写作。在强调语言输出质量的同时,关注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与养成,以便于更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作用,为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大学学术英语;文献综述写作;语言逻辑性;内容完整性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生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具有抽象性、理论性强的特点,因此学生易产生畏难心理。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内外师生互动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现状,文章基于任务型教学方法,以微课、动画、视频与VR教学情境为主要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直观、微观变宏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的任务情境,可以增强课堂学习的岗位代入效果,显著提
摘要:教学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理应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力求“神余言外”的境界。教师若有意识地将模糊状态用于教学,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心领神会,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艺术水平。  关键词:儿童美术;“模糊”教学;适度原则  “模糊”教学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这是针对美术教学中教师以个人的思维意志为精确结果,简单加于学生的思维和行动中,从而大大缩小了教学的艺术空间而提出的。“模糊”教学的依据是儿童美术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