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变桨与撬棒协调控制改善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

来源 :电力自动化设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2952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撬棒保护电路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快速变桨控制技术和撬棒保护电路技术协调的控制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仅能够限制双馈机组转子过电流,还能够抑制其转速的快速增加,从而防止机组过速跳闸,改善系统转速稳定性,确保双馈风电机组成功穿越电网电压跌落故障。利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完成了基于2个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压故障条件下的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故障穿越方案的有效性.尤其是对于较长时间的电压故障.故障穿越能力提高的效果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由于拓扑和调制策略的不同,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系统在直流侧发生故障时呈现出与两电平电压源型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不同的故障特性。在PSCAD
依据等频差原则推导了等值两机系统失步过程中电压的变化特点,根据失步中心频率与两侧系统频差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基于支路两端母线频差的失步解列判据.通过计算支路两端母线
考虑系统失电负荷量、电网有功损耗、线路负荷分配失衡度和开关操作次数,构造出舰船电网重构模型。以网格为载体,在邻域范围内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采用精英策略,提出基于多目标
提出了一种具有低输出电压纹波的三态伪连续导电模式(PCCM)CUK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在CUK变换器的中间储能电容(过渡电容)上串联一个开关管,使得中间储能电容电压
利用辽宁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和沈阳地震台数字化地震记录,计算了沈阳台记录到的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辽宁地区M_L3.0级以上地震的波速比,同时将辽宁地区(38~44°N,119~125°E)以沈阳台为中心划分为四个象限分区进行分析讨论各区波速比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对应第三象限的分区中发生的中强地震波速比急剧下降,这和辽宁地区的中强度地震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过对比地震波速比的
引入复杂系统理论中同配性的概念,将线路的负载率和其脆弱性进行匹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量化线路潮流分布特性的指标——线路同配性指标,并应用该指标对系统的自组织临界性进行了
在含分布式电源(DG)的复杂配网继电保护研究中引入可靠性和运行风险评估,有助于克服由于DG介入可能出现的保护拒动和误动。结合DG的随机性特点,从复杂配网电流保护的特点入手,
为使得配电网重构更为合理而有效,提出一种配电网多目标动态重构新方法。以降低网损和减少开关操作次数为综合优化目标构建配电网多目标动态重构模型,采用基于图论中代数连通
提出可用于实际分析的断面潮流分析模型,通过选择观测断面,将对全网的分析转化为对每个观测断面的分析,从而实现全网的分散解耦分析。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简化了基于惯性中心的
基于输电线路分布参数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参数检测法的双端非同步数据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利用故障前两端电压、电流数据实时修正非同步角度和线路参数,再利用故障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