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绘画的方法,让学生能画出几幅像样的习作,更重要的是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美术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重任时刻谨记于心,让创新的火花在美术教育中绽放。在此我谈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创新,重视“低龄时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重视从低龄开始。学习活动离不开思维,观察力的培养、形象思维的发展,儿童时段是关键期。这个时段学生的思维最自由、最丰富,创新的潜力最大。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进行引导,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形成创新的意识。比如在一年级的《美丽的印纹》教学中,我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进行印印画画的游戏活动:学生把自己带的各种瓶盖、积木、模型和在校园中现找的树叶、树枝、石块等不同的形状物品蘸上颜料印到画纸上。然后启发他们看看印的痕迹像什么,可以添加成什么,怎么样才能把它们联系到一起组成一幅完整的画,于是学生又对这些印出的形状进行添添画画,使之变成一幅新型的“看不懂”的绘画。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学生有的用瓶盖,有的用水果雕成一些形状,有的寻找不同的树叶,有的干脆用双手蘸上颜料在纸上进行印画。学生自由安排印痕在纸上的位置,我只提示其注意大小、颜色的协调等。这堂课学生的作业非常新颖有趣。他们在这堂课中既学会了观察利用各种物品的形状,感受到各种物品带来的美丽的印纹,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的思维活动。儿童在绘画和游戏中已经显露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所以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开发他们的创造和创新的潜能。
二、创新,创设“自由空间”
自由是灵感来源之一,没有自由,就没有灵气、没有感觉,也就不会有创新。主学科要赶进度,追求效率,无暇留给学生喘息的空间。美术注重的是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给学生创设自由空间,重要的是给学生心灵上、思维上的自由。在教学中教师要抛弃旧观念,不要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自己走,要让他们有自由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超越常规,敢于放开想象的翅膀在美术的天空自由翱翔。即使学生没有做出好的成果,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新的教学标准和教材也给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给学生限定死板的范围和标准,而要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放开手脚、放开思维,大胆想、大胆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产生新的观念。
三、创新,抓住“偶然创造”
美术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积极作用,离不开“偶然”的帮助。偶然可以说是思维上的一种解放和创新,在绘画中运用偶然性进行创作,学生不会受一些条条框框的规矩束缚手脚和思维,可以大胆随意地创作,在随机中去寻找好的创意和新的思维方式。
美术不像其他学科那么规范、严谨,美术的学科特点就是一个“活”字——思想活,行动活,评价活。教师不应排斥偶然出现的现象,不排斥错位、夸张等一切人为或意外的因素。学生抓住了美术创作中的偶然性,就等于抓住了创新的意识。因此,我开设了《偶然与艺术》的研究性课题,专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训练,在练习制作过程中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注入了充足的营养。
在《偶然与艺术》课题中,我带领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和各种方法技巧(如拓印、合印、扑印、盖印、滴洒、流淌、吸附、吹动、喷弹、泼洒等),从中去体验、寻找和发现偶然与艺术的关系,寻找偶然创造出的新奇的美丽。
通过“偶然创造”的训练,学生都体现出了创新的精神,产生了创新的火花。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承认这种“偶然性”,承认“偶然”就等于发展了“创新”,鼓励学生抓住美术活动中的各种“偶然”的创造就是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大帮助。
四、创新,注重“坚持不懈”
创新思维的培养,如婴儿成长一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坚持不懈地把创新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和过程中,使创新与学生的年龄、学识增长同行。
教学过程中能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节无处不在,也许一个很微小的环节就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点,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善于思考、发现、运用、总结。让我们伸出创新的双手,放飞创新的心灵,在教学中共同呵护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绽放得更加灿烂绚丽。
一、创新,重视“低龄时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重视从低龄开始。学习活动离不开思维,观察力的培养、形象思维的发展,儿童时段是关键期。这个时段学生的思维最自由、最丰富,创新的潜力最大。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进行引导,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形成创新的意识。比如在一年级的《美丽的印纹》教学中,我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进行印印画画的游戏活动:学生把自己带的各种瓶盖、积木、模型和在校园中现找的树叶、树枝、石块等不同的形状物品蘸上颜料印到画纸上。然后启发他们看看印的痕迹像什么,可以添加成什么,怎么样才能把它们联系到一起组成一幅完整的画,于是学生又对这些印出的形状进行添添画画,使之变成一幅新型的“看不懂”的绘画。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学生有的用瓶盖,有的用水果雕成一些形状,有的寻找不同的树叶,有的干脆用双手蘸上颜料在纸上进行印画。学生自由安排印痕在纸上的位置,我只提示其注意大小、颜色的协调等。这堂课学生的作业非常新颖有趣。他们在这堂课中既学会了观察利用各种物品的形状,感受到各种物品带来的美丽的印纹,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的思维活动。儿童在绘画和游戏中已经显露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所以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开发他们的创造和创新的潜能。
二、创新,创设“自由空间”
自由是灵感来源之一,没有自由,就没有灵气、没有感觉,也就不会有创新。主学科要赶进度,追求效率,无暇留给学生喘息的空间。美术注重的是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给学生创设自由空间,重要的是给学生心灵上、思维上的自由。在教学中教师要抛弃旧观念,不要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自己走,要让他们有自由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超越常规,敢于放开想象的翅膀在美术的天空自由翱翔。即使学生没有做出好的成果,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新的教学标准和教材也给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给学生限定死板的范围和标准,而要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放开手脚、放开思维,大胆想、大胆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产生新的观念。
三、创新,抓住“偶然创造”
美术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积极作用,离不开“偶然”的帮助。偶然可以说是思维上的一种解放和创新,在绘画中运用偶然性进行创作,学生不会受一些条条框框的规矩束缚手脚和思维,可以大胆随意地创作,在随机中去寻找好的创意和新的思维方式。
美术不像其他学科那么规范、严谨,美术的学科特点就是一个“活”字——思想活,行动活,评价活。教师不应排斥偶然出现的现象,不排斥错位、夸张等一切人为或意外的因素。学生抓住了美术创作中的偶然性,就等于抓住了创新的意识。因此,我开设了《偶然与艺术》的研究性课题,专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训练,在练习制作过程中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注入了充足的营养。
在《偶然与艺术》课题中,我带领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和各种方法技巧(如拓印、合印、扑印、盖印、滴洒、流淌、吸附、吹动、喷弹、泼洒等),从中去体验、寻找和发现偶然与艺术的关系,寻找偶然创造出的新奇的美丽。
通过“偶然创造”的训练,学生都体现出了创新的精神,产生了创新的火花。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承认这种“偶然性”,承认“偶然”就等于发展了“创新”,鼓励学生抓住美术活动中的各种“偶然”的创造就是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大帮助。
四、创新,注重“坚持不懈”
创新思维的培养,如婴儿成长一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坚持不懈地把创新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和过程中,使创新与学生的年龄、学识增长同行。
教学过程中能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节无处不在,也许一个很微小的环节就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点,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善于思考、发现、运用、总结。让我们伸出创新的双手,放飞创新的心灵,在教学中共同呵护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绽放得更加灿烂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