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hotoshop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笔者针对在中职学校PS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技能竞赛参赛学生专业、教学思路、教材和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试图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PS 教学 思考
Photoshop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开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图形处理软件操作的软件之一。笔者从事PS课程一线教学多年,碰到一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技能竞赛参赛学生专业引发的思考我校最早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开设PS这门课程相对较早,教学实训条件及师资配备情况均较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上手相对较快,完成教学项目任务相对较容易。但是,如果需要学生独立设计或创作一幅PS作品,很多问题就逐一暴露出来,例如作品的颜色搭配,文字、图形的处理、版面设计,创意构思等方面。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完成的作品,缺乏审美观。多年来,我校组织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平面设计项目的比赛,一直成绩不是很理想。通过赛后的总结、思考、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还是出在教学这个环节上: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甚至连基本的美术功底都没有,怎么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在技能竞赛中获奖呢?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时进行调整,09年开始在艺术类专业中开设PS课程。通过一年多的努力,09年选派了五名艺术类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平面设计专业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赛后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分析中又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例如,学生由于非计算机专业,PS软件操作上手时间长。软件使用思路较为僵化缺乏灵活性,效率低,操作时间严重不足。思考: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PS课程还是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PS课程的开设也为艺术类学生再深造和面向市场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和选择。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是否就无缘平面设计竞赛呢?答案是否定的。发挥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优势,增开平面设计作品鉴赏等课程,吸纳对平面设计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通过课外辅导班或类似大学的选修课程形式,参加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方面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
二、教学思路引发的思考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有些老师基本上是这样进行的:先给出任务,然后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演示,最后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操作步骤,再把任务完成一遍。其实PS只是一个软件,只是我们应用的一个工具,软件的操作学习只是PS课程学习中的一小部分。PS课程不同于其它专业课程,它是一门学习如何设计创造的课程,学生通过对PS的学习,不仅要学会PS软件的使用,更多的是应该培養学生如何去进行设计创造,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思考:要搞好PS课程的教学,思路新,是关键。新思维、新方法、新形式是PS教学思路革新的重点。新思维:思维决定发展,教给学生一个好的方法不如教给学生一个好的思维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尽量选择求变的思维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与设计。新方法:PS本身也具有这样的特点,相同的效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以在实际的PS教学中注重新方法是关键,不要老套路一法到底,是PS教学的最大忌讳,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新方法。新形式:不同于前面两点,新形式更注重的是平时对PS优秀作品鉴赏的积累。
三、教材引发的思考目前的PS教材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PS软件功能介绍为主线的说明书式教材,另一类是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内容的任务式教材。说明书式教材,教学内容往往趋于功能介绍形式,内容呆板,学生学习完本课程,也只是会使用PS软件的功能,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谈不上用软件进行创造性设计。案例式教材,更多来源于实际的操作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PS的热情,能够实现学有所用。
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式教程,或者是综合多本案例式教程,通过增减、重组、修编等方式,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或讲义。例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形式、内容等。分解教程,以案例教程方法为经,校本教程拓展为纬,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对本课程中相关功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条件引发的思考PS课程一般对机房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但由于学校条件有限,难以具备高档次的多媒体演示机房。在机房没有投影,老师要进行讲授只能依靠多媒体教室软件,再加上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深入的教学工作,学生实训效果不佳。这些在一定上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率。
思考:PS课程理想的教学环境是高配置的多演示机房,老师可以随时进行多媒体演示和讲授,学生也可以随时进行上机操作,老师通过教师机可以观察到所有学生的操作情况,通过局域网老师可以和学生实现实时互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这样的教学条件。但是我们可能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管理,来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比如,学校在机房安排时,把配置高的机房分配给对机房配置要求高的课程,如:PS、3D等;把配置低的机房分配给对机房配置要求不高的课程,如:录入技术、计算机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机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机房机器设备的完好率和网络的畅通。当然,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更应多方争取资金投入,更新落后的硬件设备,改变教学条件落后的被动局面。
五、结束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平面设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会有更多、更新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把PS这门课程教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参考文献:[1]胡岚,浅谈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J],大江周刊·论坛[2]王改娜,翟佳春,浅谈中职教育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J],商情
Photoshop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开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图形处理软件操作的软件之一。笔者从事PS课程一线教学多年,碰到一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技能竞赛参赛学生专业引发的思考我校最早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开设PS这门课程相对较早,教学实训条件及师资配备情况均较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上手相对较快,完成教学项目任务相对较容易。但是,如果需要学生独立设计或创作一幅PS作品,很多问题就逐一暴露出来,例如作品的颜色搭配,文字、图形的处理、版面设计,创意构思等方面。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完成的作品,缺乏审美观。多年来,我校组织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平面设计项目的比赛,一直成绩不是很理想。通过赛后的总结、思考、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还是出在教学这个环节上: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甚至连基本的美术功底都没有,怎么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在技能竞赛中获奖呢?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时进行调整,09年开始在艺术类专业中开设PS课程。通过一年多的努力,09年选派了五名艺术类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平面设计专业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赛后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分析中又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例如,学生由于非计算机专业,PS软件操作上手时间长。软件使用思路较为僵化缺乏灵活性,效率低,操作时间严重不足。思考: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PS课程还是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PS课程的开设也为艺术类学生再深造和面向市场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和选择。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是否就无缘平面设计竞赛呢?答案是否定的。发挥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优势,增开平面设计作品鉴赏等课程,吸纳对平面设计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通过课外辅导班或类似大学的选修课程形式,参加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方面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
二、教学思路引发的思考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有些老师基本上是这样进行的:先给出任务,然后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演示,最后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操作步骤,再把任务完成一遍。其实PS只是一个软件,只是我们应用的一个工具,软件的操作学习只是PS课程学习中的一小部分。PS课程不同于其它专业课程,它是一门学习如何设计创造的课程,学生通过对PS的学习,不仅要学会PS软件的使用,更多的是应该培養学生如何去进行设计创造,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思考:要搞好PS课程的教学,思路新,是关键。新思维、新方法、新形式是PS教学思路革新的重点。新思维:思维决定发展,教给学生一个好的方法不如教给学生一个好的思维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尽量选择求变的思维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与设计。新方法:PS本身也具有这样的特点,相同的效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以在实际的PS教学中注重新方法是关键,不要老套路一法到底,是PS教学的最大忌讳,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新方法。新形式:不同于前面两点,新形式更注重的是平时对PS优秀作品鉴赏的积累。
三、教材引发的思考目前的PS教材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PS软件功能介绍为主线的说明书式教材,另一类是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内容的任务式教材。说明书式教材,教学内容往往趋于功能介绍形式,内容呆板,学生学习完本课程,也只是会使用PS软件的功能,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谈不上用软件进行创造性设计。案例式教材,更多来源于实际的操作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PS的热情,能够实现学有所用。
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式教程,或者是综合多本案例式教程,通过增减、重组、修编等方式,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或讲义。例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形式、内容等。分解教程,以案例教程方法为经,校本教程拓展为纬,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对本课程中相关功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条件引发的思考PS课程一般对机房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但由于学校条件有限,难以具备高档次的多媒体演示机房。在机房没有投影,老师要进行讲授只能依靠多媒体教室软件,再加上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深入的教学工作,学生实训效果不佳。这些在一定上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率。
思考:PS课程理想的教学环境是高配置的多演示机房,老师可以随时进行多媒体演示和讲授,学生也可以随时进行上机操作,老师通过教师机可以观察到所有学生的操作情况,通过局域网老师可以和学生实现实时互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这样的教学条件。但是我们可能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管理,来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比如,学校在机房安排时,把配置高的机房分配给对机房配置要求高的课程,如:PS、3D等;把配置低的机房分配给对机房配置要求不高的课程,如:录入技术、计算机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机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机房机器设备的完好率和网络的畅通。当然,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更应多方争取资金投入,更新落后的硬件设备,改变教学条件落后的被动局面。
五、结束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平面设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会有更多、更新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把PS这门课程教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参考文献:[1]胡岚,浅谈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J],大江周刊·论坛[2]王改娜,翟佳春,浅谈中职教育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J],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