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实施与专利运用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专利运用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有很多人简单地把专利等同于技术,把专利实施等同于专利运用与产业化,致使专利实施率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企业的追捧。專利实施仅仅是专利运用的一部分而已,盲目追求会带来许多弊端。
  关键词:专利实施;专利运用;专利战略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中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已广泛渗透到国际经济、科技、贸易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重视专利正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我国在专利权经营意识和专利运用策略方面还显得相当稚嫩,存在着许多误区,有很多人简单地把专利等同于技术,把专利实施等同于专利运用与产业化,实施率高就是专利运用与产业化工作做得好,更有政府部门在工作计划中还专门强调为提高专利实施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专利实施与专利运用,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已成为专利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严峻课题。
  一、专利实施及专利实施率
  关于“专利实施”,我国在《专利法》的第11条、12条中已做了明确定义: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上述行为的也视为专利实施,但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专利实施仅仅是涉及到专利的技术层面,即专利技术的产品化、商品化或产业化。
  二、专利运用
  清楚了专利实施及专利实施率的含义,专利有哪些属性,是否只有实施转化了才发挥作用,什么是专利运用,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讨论。
  1.专利的属性
  为什么要申请专利?申请专利有什么用?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专利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公开技术和利用法律、经济手段鼓励发明创造活动,保护和管理特定创新性智力成果,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专利作为一种产权,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收益性。申请专利就是为了获取對其发明创造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权,专利权人在此期间对其发明创造拥有排他性独占权,包括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权,这些权利对企业进入市场从事经营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利用专利权的上述特点,企业完全可以制定适合于自己的专利战略,即为获得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专利制度提供的专利保护手段和专利信息,谋求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总体性谋划[1],所以专利是集技术、经济、法律三位于一体的产物,并不等同于技术,它除具有技术属性、即将专利承载的发明创造技术内涵转变为物态的商品外,还应该具有以下属性:
  ①资产属性,专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专利权人的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可以在市场上直接交易、变现为资本,专利权人可以自己实施,也可以转让专利所有权或者通过专利的许可实施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还可以利用专利的垄断地位逼迫他人支付侵权赔偿金等等;②制度属性,专利是专利制度的核心,是法律赋予专利权人在一定期限内的排他权,获得这种权利既能延长仿造者的模仿时间,又能增加仿造者的模仿成本,还能使权利所有人控制市场和抵制他人的控制,由此产生的利润可以强烈的吸引权利人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即用有限专有性及由此获得利益的“胡萝卜”来鼓励创新[2],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③信息属性,据统计世界上约有95%的最新发明创造首先在专利文献中报导,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若能充分利用专利的信息性,不但可以将承载的信息资源转变为经济价值,还可以缩短60%的研究时间,节约40%的科研开发经费,进而达到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在高水平上起步、在分析的基础上创新、事半功倍的目的。
  2.专利的运用
  基于专利不等同于技术,具有多种属性,所以专利的价值就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实施转化上,还应该体现在专利的交叉许可、专利谈判、专利信息传播、专利广告、专利联盟、专利规则的运用、专利质押融资、专利投资入股、专利标准化等方面,体现在利用专利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利用专利阻挡竞争对手、确保自身利益,利用专利获得实际利润。所以专利运用就是从战略战术的角度充分利用专利的各种属性,实现专利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谋求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总称。专利实施仅仅是专利运用的一部分而已。如采用进攻战略的IBM公司,它们就基于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预测,积极主动地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经济实力,抢先研制出富有技术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的专利产品,并获得大量的基本专利,同时它们围绕基本专利进行再创新,形成了强大技术屏障的外围专利。这仅仅是一部分,更重要的,IBM公司把专利作为一种战术,当遇到别人找它麻烦的时候,它总是很容易地就能从别人的产品中找到IBM的专利,然后就可以很从容地找别人麻烦,从而进行交叉授权和业务拓展。共拥有1400多项专利,占全部专利数量的28%,且这些专利都是最基层、最核心的,这使高通在这个领域拥有从容和极其有利的地位,从而维持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所以在新形势下,专利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一定只有实施转化了才能发挥作用。
  三、专利实施不等同于专利运用与产业化
  由于专利制度自身的特点,使专利权这一“私权”也是具有垄断性质的“特权”,因此,专利权人在掌握专利权的同时,也就占领了他的“专利”领域的市场,在特定的时期内垄断了整个国家主权领域范围内的市场,所以专利不再仅仅作为法律手段来运用,而是越来越多地作为一种商业战略、商业工具和手段[3]。曾经担任过IBM公司CEO的G·理查德·托曼说:“我关注知识产权,我相信,现在,善于管理知识产权的公司将会成功,而不善于经营知识产权的公司将被淘汰”[4]。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67.
  [2]王先林.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1.
  [3](美)凯文.G.里韦特,戴维.克兰.尘封的商业宝藏——启用商战新的秘密武器:专利权[M]陈彬,杨时超.中信出版社,2002:63.
  [4]“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谈加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EB/OL].[2008-02-23]http://www.sipo.gov.cn.业界实务.
  作者简介:
  张鑫淼(1987—),女,汉族,辽宁朝阳人,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
  易玉(1963.12—),男,汉族,辽宁海城人,沈阳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针对连续重整装置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将ESD(紧急停车系统)和机组ITCC系统整合改造为1个系统,介绍改造方案和系统组态,改造后系统运行可靠、安全。
摘 要:柴油机因压缩比高、耗油率平均比汽油机低30%左右,且柴油价格较低,所以其经济性较好。一般7t以上的载重汽车和船舶大都使用柴油机,而且它的应用范围正扩大到中、轻型载重汽车,国外有的小客车也采用柴油机。柴油汽车占汽车总量的比例正逐步上升。因此,如何了解柴油机的性能,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对于每个柴油发动机的用户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柴油机;燃油系调;管理及维护  内燃机不能从停车状态自
在旋转机械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经常遇到不平衡、不对中、松动等故障,单进行频谱分析往往难以区分,通常需要采用轴心轨迹、测相位等方法进一步区别,而现场做轴心轨迹、测相位
为解决大型化工设备现场加工维修难题,设计简易工装,针对不同工况选择相应动力、加工机构、刀具及定位方案,实现设备现场车削加工。
摘 要:本文介绍了晋城地区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中的可视化研究背景及方法应用,重点介绍了光纤走向图、光纤报文查询手册和光纤断链可视化平台三种可视化的故障查询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智能站;检修;可视化  1智能站设备检修的可视化研究背景  由于智能站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特点,采样、控制和信号回路被光纤网络所代替,使得设备间的联络关系不够直观。在智能站设备检修中,需要对全站二次回路的完善性做检测;当采样或跳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市政排水系统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当前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市政排水工程的质量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具有保障作用。所以提高市政的排水工程质量,既能有效防止洪涝,又能够有效地对城市污染进行防治。  关键词:市政排水;工程;优化设计;施工管理  在对城市基础进行建设时,市政排水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人们正常的生活以及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针对信号干扰、中控电流显示、模块保护、设备冷停现象的处理、备妥丢失和无应答及立磨电气配合和辊压机问题,介绍DCS安装调试、维护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摘 要:本文提出了利用MOSFET管导通压降低,把MOSFET管组成整流桥,并且采用凌力尔特公司提供的LT4320理想二极管桥控制器,实现三相汽车发电机整流,详述了基于LT4320芯片实现理想二极管三相整流桥的电路组成,最后进行了对照实验,对验证电路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供的电路设计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值得推广。  关键词:整流器;二极管桥;理想;LT4320  一、引言  当前汽车行业当中普
摘 要:计算机技术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到了21世纪,计算机技术仍以足够明显的优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可以说,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艺术、娱乐、教育、医学、军事等领域都有计算机涉足的影子,可以说,离开计算机,很多行业将失去直接支柱。新闻传播作为传统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开始逐渐融入现代元素,其中计算机技术与新闻传播的融合,是新闻传播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