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面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用何种模式进行旧村改造与新村规划建设是需要探讨的问题。该文从墨玉县雅瓦乡库来克村村庄规划工作的实践出发,在对库来克村庄建设现状及村民意愿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尊重民意,凸显特色,改善生活、生产条件为相关对策。
【关键词】村庄规划;相对分散;特色发展;改善环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特别是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和援疆工作的深入落实,将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村庄整体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相继铺开。但是在具体操作中,采用何种模式进行改旧建新,对于多数基层政府和广大村民来说,尚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本文以墨玉县雅瓦乡库来克村村庄规划为例,通过对已建村民建房情况、村民建房意愿及各村经济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在学习、借鉴外发达地区的农村改造、新农村规划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墨玉县民族和发展特色,提出了相对分散、密切联系的改旧建新规划思路。
一、村莊建设情况
墨玉县大多数村庄规模不大,分布乱。为了生活便利,就近耕作,都习惯把沿路作为建房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以道路为主线,呈“一“字式或“工”字式排布。居住用地包围农田,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田中建房”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村落风貌,而且也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农房占地多,浪费大,且多为土坯房,抗震级别远远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匮乏。
二、村庄布局规划选择
目前对于和田地区农村的规划,首先应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政策,结合本地特色,尊重当地大多数农民的意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模式。
1、分散布置:在现状建设用地基础上,结合现状布置,建筑以抗震加固为主,规整宅基地,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优点:拆迁量少,容易实施,适合近期的整治。
缺点:土地浪费大,基础设施投资大,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弱,不易管理。
2、集中布置:主要在闲置地上或建设用地上进行集中连片的建设,较远的农户逐步搬迁,在集中建设用地上新建建筑和新划宅基地。新建部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雅瓦乡库来克村村庄规划平面图
优点:土地集约化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小,使用率高,行政管理方便。
缺点:拆迁量大,投资大,不易实施,需要长期才能实现
3、相对分散、密切联系:结合现状居民点的布局,在各相对集中的建设区,呈分片区布置, 以道路或是带状宅基地或公共服务设施相互联系。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的对比,第三种方案优势明显,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也为当地村民和领导所认可。
三、特色发展
1、产业特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色林果业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新疆建成绿色有机林果业大区,林果业在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这对南疆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2]。
自古以来南疆农民就有种果树的习惯,房前屋后,常种有杏子、核桃、苹果、桃子、无花果、巴旦木等,在南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发展特色林果业被列为重要内容,把传统的小而全变为规模生产,出现了大片的杏园、红枣种植示范基地、核桃精品园,特色林果业的产值和收入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特色林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农民收入普遍提高,农民的收入从传统的粮食收入转变为粮食收入和特色林果业收入二者相结合。
2、居民点的特色
大树环抱—居民点都有较大较高的树木,树种以银白杨和圆冠榆。起到标志性作用,在南疆平原地,远远就能看见高大的树木,示意居民点就要到了;同时标志着村庄的历史沧桑和改善居住环境。规划应加以保护树木,并建设新的绿化景观。
前院后园—宅基地的布置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是生活活动的场所,多数架有葡萄棚,果树。后院园子,种有各种果木和蔬菜,还有厕所,家禽、家畜棚所等,是庭园经济的场所。
3、建筑特色
由于南疆地区干旱少雨,冬夏分明,以及历史上与中亚交往甚密等原因,当地建筑多采用木柱密肋式平房或土坯拱及穹窿顶的建筑。
清真寺是穆斯林群众的重要公共活动场所,清真寺在建筑上特色明显,寺院内皆有较大的庭院,其入口多建有高大的穹窿顶拱门及邦克楼,建筑华丽醒目,往往成为广场上的主景建筑。
四、配套设施
1、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条件,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关系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战略的成败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我国传统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单中心供给模式因资金缺乏,市场有效竞争不足,导致了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严重不足。为解决有效供给不足这一困境,必须改变过去由政府单一中心供给模式,转向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的多中心供给模式[3]。
村委会、活动室、卫生室和警卫室已建设完毕,其主要是配套相关设备等设施。针对服务农民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改善问题,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除设立卫生室、添置必备设备外,还要引进专业医护人员,以解决群众就近看病医疗需要。
目前较为缺乏的是教育设施用地,大多村庄没有幼儿园,孩子直接上学前班或小学的情况较为突出。幼儿园建设纳入新型农村的整体规划,做到学前教育与新型农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方便农村子女就近入园;公共活动主要在清真寺内,规划应结合清真寺建设礼堂,做为婚丧嫁娶的集中场所。
2、基础设施配套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担负着新农村建设中的“硬件”建设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扩大内需、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任务。为此,应针对南疆农村急需解决的环境整治、污水排放、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进行认真的规划思考。通过合理规划,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建议不断整合农村单村、联村等规模较小的基础设施工程,使基础设施乡村联片、城乡一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镇基础设施改造,乡镇、行政村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向周边延伸,扩大覆盖面,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与城镇联网。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工程的投入力度,对偏远村庄的村级基础设施系统,应按照自治区的相关标准进行改建,努力达到五通一平新农村,且确保其安全达标。
五、结语
和田地区村庄规划编制在政府的推动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自上而下的规划编制方法和思路的延续、地方政府和规划人员对村庄规划的本质和特殊性的认识不足,都导致了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困难、规划实施效果不尽理想。笔者认为,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或管理问题,而是涉及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应该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视角进行研究。因此,村庄规划应打破传统的城市规划思维,向社区规划模式转型,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改变当前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组织模式,推动村庄规划日趋完善,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中国改革报,2006-02-22
[2]李维良. 特色林果业改变了南疆农村面貌. 亚心网,2008
[3]魏涛. 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多中心供给模式.青海省社会主义学院2007.3.23
[4]周锐波,甄永平,李郇. 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机制研究—基于公共治理的分析视角.规划师,2011.(10):76-80
【关键词】村庄规划;相对分散;特色发展;改善环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特别是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和援疆工作的深入落实,将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村庄整体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相继铺开。但是在具体操作中,采用何种模式进行改旧建新,对于多数基层政府和广大村民来说,尚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本文以墨玉县雅瓦乡库来克村村庄规划为例,通过对已建村民建房情况、村民建房意愿及各村经济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在学习、借鉴外发达地区的农村改造、新农村规划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墨玉县民族和发展特色,提出了相对分散、密切联系的改旧建新规划思路。
一、村莊建设情况
墨玉县大多数村庄规模不大,分布乱。为了生活便利,就近耕作,都习惯把沿路作为建房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以道路为主线,呈“一“字式或“工”字式排布。居住用地包围农田,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田中建房”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村落风貌,而且也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农房占地多,浪费大,且多为土坯房,抗震级别远远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匮乏。
二、村庄布局规划选择
目前对于和田地区农村的规划,首先应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政策,结合本地特色,尊重当地大多数农民的意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模式。
1、分散布置:在现状建设用地基础上,结合现状布置,建筑以抗震加固为主,规整宅基地,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优点:拆迁量少,容易实施,适合近期的整治。
缺点:土地浪费大,基础设施投资大,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弱,不易管理。
2、集中布置:主要在闲置地上或建设用地上进行集中连片的建设,较远的农户逐步搬迁,在集中建设用地上新建建筑和新划宅基地。新建部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雅瓦乡库来克村村庄规划平面图
优点:土地集约化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小,使用率高,行政管理方便。
缺点:拆迁量大,投资大,不易实施,需要长期才能实现
3、相对分散、密切联系:结合现状居民点的布局,在各相对集中的建设区,呈分片区布置, 以道路或是带状宅基地或公共服务设施相互联系。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的对比,第三种方案优势明显,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也为当地村民和领导所认可。
三、特色发展
1、产业特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色林果业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新疆建成绿色有机林果业大区,林果业在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这对南疆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2]。
自古以来南疆农民就有种果树的习惯,房前屋后,常种有杏子、核桃、苹果、桃子、无花果、巴旦木等,在南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发展特色林果业被列为重要内容,把传统的小而全变为规模生产,出现了大片的杏园、红枣种植示范基地、核桃精品园,特色林果业的产值和收入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特色林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农民收入普遍提高,农民的收入从传统的粮食收入转变为粮食收入和特色林果业收入二者相结合。
2、居民点的特色
大树环抱—居民点都有较大较高的树木,树种以银白杨和圆冠榆。起到标志性作用,在南疆平原地,远远就能看见高大的树木,示意居民点就要到了;同时标志着村庄的历史沧桑和改善居住环境。规划应加以保护树木,并建设新的绿化景观。
前院后园—宅基地的布置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是生活活动的场所,多数架有葡萄棚,果树。后院园子,种有各种果木和蔬菜,还有厕所,家禽、家畜棚所等,是庭园经济的场所。
3、建筑特色
由于南疆地区干旱少雨,冬夏分明,以及历史上与中亚交往甚密等原因,当地建筑多采用木柱密肋式平房或土坯拱及穹窿顶的建筑。
清真寺是穆斯林群众的重要公共活动场所,清真寺在建筑上特色明显,寺院内皆有较大的庭院,其入口多建有高大的穹窿顶拱门及邦克楼,建筑华丽醒目,往往成为广场上的主景建筑。
四、配套设施
1、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条件,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关系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战略的成败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我国传统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单中心供给模式因资金缺乏,市场有效竞争不足,导致了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严重不足。为解决有效供给不足这一困境,必须改变过去由政府单一中心供给模式,转向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的多中心供给模式[3]。
村委会、活动室、卫生室和警卫室已建设完毕,其主要是配套相关设备等设施。针对服务农民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改善问题,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除设立卫生室、添置必备设备外,还要引进专业医护人员,以解决群众就近看病医疗需要。
目前较为缺乏的是教育设施用地,大多村庄没有幼儿园,孩子直接上学前班或小学的情况较为突出。幼儿园建设纳入新型农村的整体规划,做到学前教育与新型农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方便农村子女就近入园;公共活动主要在清真寺内,规划应结合清真寺建设礼堂,做为婚丧嫁娶的集中场所。
2、基础设施配套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担负着新农村建设中的“硬件”建设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扩大内需、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任务。为此,应针对南疆农村急需解决的环境整治、污水排放、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进行认真的规划思考。通过合理规划,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建议不断整合农村单村、联村等规模较小的基础设施工程,使基础设施乡村联片、城乡一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镇基础设施改造,乡镇、行政村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向周边延伸,扩大覆盖面,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与城镇联网。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工程的投入力度,对偏远村庄的村级基础设施系统,应按照自治区的相关标准进行改建,努力达到五通一平新农村,且确保其安全达标。
五、结语
和田地区村庄规划编制在政府的推动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自上而下的规划编制方法和思路的延续、地方政府和规划人员对村庄规划的本质和特殊性的认识不足,都导致了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困难、规划实施效果不尽理想。笔者认为,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或管理问题,而是涉及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应该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视角进行研究。因此,村庄规划应打破传统的城市规划思维,向社区规划模式转型,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改变当前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组织模式,推动村庄规划日趋完善,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中国改革报,2006-02-22
[2]李维良. 特色林果业改变了南疆农村面貌. 亚心网,2008
[3]魏涛. 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多中心供给模式.青海省社会主义学院2007.3.23
[4]周锐波,甄永平,李郇. 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机制研究—基于公共治理的分析视角.规划师,2011.(10):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