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后别庙空间布局演变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y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时期施行皇帝太庙、皇后别庙制度。诸皇后别庙集中分布地称"后庙"或"皇后庙",并与其南侧的太庙,合称"两庙"。北宋皇后别庙,可以分为三个各具布局特征的历史时段:(1)宋初太祖、太宗、真宗时期,皇后别庙制度渐次确立,"后庙四室"(孝惠、孝章、淑德、章怀)遵循礼秩尊卑,自西而东依次布局。真宗生母元德庙别处择址,与诸皇后别庙共存。(2)仁宗、英宗时期,受前代先例与本朝实际综合影响,"后庙四室"与奉慈庙的组合格局随之形成,其中,奉慈庙借助建筑空间的多次改易,体现奉祀对象的更替以及祭祀等级的高低。这一时期新出现的皇后城南祠殿,因礼制尊卑因素,暂被排斥于北宋皇后别庙空间体系之外。(3)神宗、徽宗时期,随着元丰六年太庙升祔制度的改革,"后庙四室"格局最终消失,徽宗朝因本朝皇后相继崩薨,皇后别庙再度因袭传统位置设立,又因受元丰六年改革部分消泯皇后品秩差别的影响,原本被孤立且供奉于都城以外的祠殿皇后神主,开始被正式融入皇后别庙制度体系之内,实现由都城之外向汴京内城"后庙"空间的集结。
其他文献
人们一般从学理和思想的角度论述五四的时代主题,并据此理解其时的新诗精神,其结果百年新诗是遮蔽了新诗精神的丰富性。实际上,作为百年新诗精神的开端,五四新诗的精神远比启
将从水貂中分离的犬瘟热病毒(CDV)HB株,以培养纯化的犬瘟热病毒HB株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通过ELISA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犬瘟热病毒结构蛋白的单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