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其他高等院校的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家的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以及笔者所在的西南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的课程实际做法,对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关教学模式。
  关键词 建筑设计 教学方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201-4
  建筑设计是各大学建筑院系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应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使学生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能独立地分析、解决设计问题,能够在毕业后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1 现今建筑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建筑设计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教师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多数高校仍在沿袭以任务书为中心的被动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老师的下发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来进行绘图。对于前期的实地调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走马观花似得,这使得学生们不能深入的分析任务书的要点,但是为了完成课程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是在机械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种模式虽然早已暴露出诸多的弊端也在试图改进但始终没有恰当的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措施。在建筑设计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缺少创造性思维,缺少必要的灵活性与选择性,这样也形成了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不强和学生学习自主性很差的局面。
  2 针对建筑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教学模式
  2.1 引入“师生互选”的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师生互选”的机制,就是把建筑设计课程分成三到五个专题小组分别进行教学,教师根据自身研究的专题制定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全权负责本小组的教学安排;学生通过对教师及其专题内容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题小组。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逐步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也渐渐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双方形成一个和谐与默契的整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与提高教学效果。
  2.2 运用“师生相互研讨”教学模式
  “教”与“学”是建筑设计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教学的进行需要学生与老师间有良好的沟通,能够很好的互动,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明白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往的建筑设计教学过多地强调了教师“教”的重要性,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在不断的修改自己的方案,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完全被打断,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不再适合当今的教学。
  按照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提倡采用师生相互研讨的教学模式。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通过学生主动的表达进行交流,从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还可以以研讨的方式进行,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方案,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设计,在设计的最后阶段学生可以相互间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评价分析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而后将方案进行新一轮的修改和设计。最后阶段学生将自己的方案做最终陈述与演示,当场回答其他同学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把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出,当面予以信息反馈,形成一个完整和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开放式互动研讨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2.3 推行“教学工作室”制度
  建筑设计课程是一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自我领悟的主干课。尽管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原理可以用语言传授,但更多的内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手制作与领悟。教师的作用更应当侧重于把学生引向正确的设计道路,更多的要靠他们自己的体会。该课程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要培养出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就必须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加广阔与自由的环境。该环境不仅有利于同班、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有利于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的影响。“教学工作室”制度就是对三年级以上学生的建筑设计课程,打破原有按年级分班教学的状况,代之以不同研究方向的工作室为基本教学单位。
  这种教学制度最明显的优势体现于多年级的联合教学,每个工作室都会同時拥有多个年级的学生和导师,从三、四、五年级学生到研究生,不同年级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不同程度的设计工作。这样长期交流的结果,使低年级学生能从高年级学生那里学到更有效的操作办法,高年级学生也能从低年级学生身上获得更有创意和大胆的想法,而组织整个工作室运转的教师,则可以省去很多重复性的知识讲授工作,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
  2.4 开展与其他高校联合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试验
  多年来我国建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往往是独立进行的,这种操作方式在其他专业中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但对于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讲,肯定是一种遗憾。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在进行联合毕业设计行动,这样不仅能加强不同院校的师生合作与交流,而且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通过其他高校与设计院参与的联合毕业设计的教学,使得学生们达到了共同分析与解决问题、经受锻炼的目的。学生通过全面的“实战”训练,使自己提前完成了社会转型,提高了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也是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3 结语
  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教育。作为建筑学设计的理论课,建筑设计原理的改革发展方向应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要求,紧密围绕课程的实践性,为建筑设计的课程实践做好理论铺垫,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建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沃沃.重新思考中国的建筑教育[J].建筑学报,2004(2).
  [2]王少飞,徐岩.营造体验——建筑学专业二年级教学实践课初探[A].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6.
  [3]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陕西:陕西科技出版社,1998.
  [4]罗奇.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观察与思考[J].华中建筑,2011(11):161-1 6 4.
  [5]郑皓.彭锐.全球化语境下的详细规划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研[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4)
  作者简介
  梁爽(1977-),女,四川绵阳人,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韩懿玢(1989-),男,河南平顶山人,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管理者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根据人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相互作用原理,人的积极性和工作动机是由人们的各种需要引起的,所以需要便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需要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物质需要的普遍性,二是精神需要的迫切性,三是荣誉需要和成就需要的强烈性。
摘要:高等教育管理是在教育部组织领导下实施的对高校的教育政策、教育目标、教育规划及教育督查,通过自上而下的层级化行政管理机制得以实现。在高校教育机构中,学生是最大的利益集结点,所以让学生参与高校教育管理是最好的选择。本文阐述了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探讨分析了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的措施,旨在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必
作者简介:谢菡菡(198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辅导员。  摘要:在我国,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教师团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对学生的成长、学习、生活等起到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辅导员的角色无可替代。因此,大力推进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依托当下发展形势,对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的问
摘要:本研究基于互联网课程教学的兴起,根据对行业及市场的人才需求调研,提出了以互联网为媒介加深师生互动的课程设想,并对网站课程的定位、目标、具体改进模块和手段进行了探讨,强调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师生互动的活跃性。  关键词:品牌管理,服装,课程建设, 课程论坛  【中图分类号】G642  一、课程定位实时更新  随着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服装行业的变化也屡屡出现新的趋势动向,服装高校的教学研究必须
摘要:独立学院走过了近十年的办学历程,办学经验不断累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因积欠学分降入下一年级学习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本文以降级学生为例,就导致学生降级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 降级 成因分析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一、引言  独立学院利用普通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吸引
摘要:在当今高等教育中,本土校园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核心问题。大学生的课程体系国际化体现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需求。我国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因为看中了国外高校的优势资源和文化环境,怎样逐步提高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学院和专业的國际化水平,成为了面向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直接问题。打造一个合理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则成为提高我国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点。  关键词:
在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情况下,针对LDPC码的译码算法进行深入分析后,对适用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硬判决译码算法与软判决译码算法进行了仿真与对比分析,并通过引入乘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仍在实践教学和经验学习中不断的探索。本文从“能力本位”出发,阐述了如何让其运用到现代高等英语教育改革中,实现高等英语教育的全新局面。  关键字:高等职业教育 能力本位 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  一、引言  “能力本位”的中心思想是由崗位需求来确定能力的目标,通过对职业或目标岗位的分析,对某一类社会群体和职业岗位群的深入调查,将知识运用到岗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