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评价和对血清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及其质量、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wy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热毒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CK-MB质量、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

方法

选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治疗前后CK、CK-MB活性、CK-MB质量、cTnI和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7%比8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K、CK-MB活性、CK-MB质量、cTn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K、CK-MB活性、CK-MB质量、cTnI低于对照组[(55.87±6.98)U/L、(22.70±2.84)U/L、(2.99±0.37)μg/L、(0.16±0.02)μg/L比(68.42±8.55)U/L、(29.45±3.65)U/L、(4.48±0.56)μg/L、(0.74±0.0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热毒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利于临床表现的缓解,降低血清CK、CK-MB活性、CK-MB质量、cTnI,且可缓解机体炎性反应及提高免疫功能。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32例健康对照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PBMC中维A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白介素17(IL-17)、Notch1及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及
目的探讨非外阴部位硬化萎缩性苔藓的临床特点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诊治的11例非外阴部位硬化萎缩性苔藓患者临床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资料。结果11例中9例为女性,6例发生于颈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显示,表皮萎缩,基底层高反光消失,基底层环状结构缺失,真表皮界限模糊不清,真皮浅层散在高反光类圆形
期刊
期刊
目的报道一个酪氨酸血症Ⅱ型家系,并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分析1例10岁男性酪氨酸血症Ⅱ型先证者临床资料,收集其家系3代19人的血液、尿液标本,检测血、尿氨基酸含量;提取家系全部成员基因组DNA,检测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基因突变。结果患儿出生2个月后开始出现畏光,其后症状逐渐加重。6岁时,出现眼睛畏光疼痛。8岁时,手指指尖及足底等部位出现线状角化性斑块,触痛明显。眼科检查:角膜染色和眼底未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的临床表现、皮损形态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例CRDD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临床资料,分析其皮损特征并进行分型,同时对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0例CRDD患者中,多发皮损11例,单发皮损9例;按累及的解剖部位分单处16例,多处4例,共计24处。皮损表现为丘疹结节型10处(41.67%)、浸润斑块型12处(50.00%)和肿
目的探索一种高通量定量检测细胞自噬小体数量的方法。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轻链蛋白3(GFP-LC3)转基因小鼠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对照组(不接受照射或饥饿处理)、饥饿组(给予饥饿处理)、20 J/cm2长波紫外线(UVA)照射组和40 J/cm2 UVA照射组。处理后6 h,将细胞固定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采集图片。用ImageJ软件编辑宏指令对细胞内GFP-LC3绿色荧光点及细胞进行自动计数,并比较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