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专门教人做人的课程。教授这门课程时,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自主、民主”的教育理念,我们提出“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老师为学生们创设情境,设计体验、经历和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足够的活动机会,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去学会生活、发展自我、共同分享,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
1.“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模式
“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模式是基于“自主、民主”的教育理念,依据“合作学习”原则提出的。由学生结合成学习小组,分工协作,通过“明确目标”—“设计方案”—“分工准备”—“小组活动”—“班内交流”五步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它是一种由学生自我组织,分工合作的开放型的活动方式。
2.“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合作小组的构建
基于对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合作教育等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讨,我们提出创建具有特色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所谓“异质”就是将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格特征等的学生编成一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具有多样性、互补性、可竞争性。
在活动中,小组相对独立,活动目标的确立,活动方案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活动成果的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 在分组过程中一般可采用学生自由结合和教师适度调控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由结合,尊重学生的意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但完全由学生自我选择必然形成“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现象。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寻找自己的“补集”,避免组内出现“同类项”。把学生按成绩、性格、能力搭配起来,6~8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实力相当的“作战单位”。小组形成后,保持相对稳定,教师平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合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模式的操作方法
(1)明确活动目的。小组合作活动中首先要明确活动目的和要求,它是整个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安排,活动成果的自我评价都需要全组成员目标明确。它是整个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全组共同努力,才能准确把握。明确目标是合作的第一步,是一个全组统一认识的磨合过程。
(2)设计方案。活动的目的一旦明确,活动小组应马上设计方案。这一过程应由全体成员共同完成,不可由个人或老师来包办,每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反复讨论,最终形成全体成员认可的最佳方案,以指导整个小组的活动。
(3)分工准备。“五步自主小组合作”优势就在于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优势,在活动中一定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每个人在活动中都要担当一定的任务,小组内要科学分工,通力合作。分工准备是学生自学相关知识,向着成功目标迈进的重要步骤,它是小组活动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的准备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到以后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因此十分重要。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防止个别学生因为各种情况放弃努力,影响整个小组的活动效果。
(4)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实践活动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包括“小组调查”“讨论探究”“组内交流”“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等多种内容。主要任务是在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准备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研究、交流,探究真知,整合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果,最终实现活动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推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所有成员团结互助,优势互补。
(5)班内交流。这一过程一般在课堂内完成。可采用汇报演讲、辩论或板报、手抄报等方法充分展示每个小组的活动成果。通过交流,互通有无,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反馈、评价在班级营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使合作与竞争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模式实质是集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于一体的多边活动。它的大部分过程要在课外完成,不会占用过多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五步自主小组合作”倡导的是合作学习,有效消除了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民主气氛缺乏,课上交流互动不足的弊端。
1.“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模式
“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模式是基于“自主、民主”的教育理念,依据“合作学习”原则提出的。由学生结合成学习小组,分工协作,通过“明确目标”—“设计方案”—“分工准备”—“小组活动”—“班内交流”五步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它是一种由学生自我组织,分工合作的开放型的活动方式。
2.“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合作小组的构建
基于对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合作教育等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讨,我们提出创建具有特色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所谓“异质”就是将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格特征等的学生编成一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具有多样性、互补性、可竞争性。
在活动中,小组相对独立,活动目标的确立,活动方案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活动成果的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 在分组过程中一般可采用学生自由结合和教师适度调控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由结合,尊重学生的意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但完全由学生自我选择必然形成“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现象。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寻找自己的“补集”,避免组内出现“同类项”。把学生按成绩、性格、能力搭配起来,6~8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实力相当的“作战单位”。小组形成后,保持相对稳定,教师平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合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模式的操作方法
(1)明确活动目的。小组合作活动中首先要明确活动目的和要求,它是整个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安排,活动成果的自我评价都需要全组成员目标明确。它是整个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全组共同努力,才能准确把握。明确目标是合作的第一步,是一个全组统一认识的磨合过程。
(2)设计方案。活动的目的一旦明确,活动小组应马上设计方案。这一过程应由全体成员共同完成,不可由个人或老师来包办,每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反复讨论,最终形成全体成员认可的最佳方案,以指导整个小组的活动。
(3)分工准备。“五步自主小组合作”优势就在于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优势,在活动中一定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每个人在活动中都要担当一定的任务,小组内要科学分工,通力合作。分工准备是学生自学相关知识,向着成功目标迈进的重要步骤,它是小组活动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的准备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到以后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因此十分重要。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防止个别学生因为各种情况放弃努力,影响整个小组的活动效果。
(4)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实践活动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包括“小组调查”“讨论探究”“组内交流”“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等多种内容。主要任务是在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准备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研究、交流,探究真知,整合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果,最终实现活动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推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所有成员团结互助,优势互补。
(5)班内交流。这一过程一般在课堂内完成。可采用汇报演讲、辩论或板报、手抄报等方法充分展示每个小组的活动成果。通过交流,互通有无,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反馈、评价在班级营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使合作与竞争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模式实质是集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于一体的多边活动。它的大部分过程要在课外完成,不会占用过多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五步自主小组合作”倡导的是合作学习,有效消除了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民主气氛缺乏,课上交流互动不足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