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英语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研究综述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多模态课堂话语”“‘多模态’并含‘课堂话语’”作为主题词,同时为了防止遗漏文章,还以‘多模态’并含‘课堂’等作为主題词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资源中进行检索,并且选取相关文章,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进行汇总。其中,所选取的文章均发表在2020年以前。结果显示:研究基本集中于对大学优秀教师的课堂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对于中小学教师课堂以及其他类型教师课堂的多模态话语关注度不够。其次,研究数量在近几年基本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但是量化研究的数量较少,并且材料性研究内容较为单一。最后,教学参赛视频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质,课堂实录下的教学视频分析数量还不够多。
  【关键词】多模态;多模态课堂话语;综述
  【作者简介】马宁(1996.04.27-),女,汉族,河南南阳宛城人,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一、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对课堂话语进行研究(周学恒、 邓晓明,2013)。关于课堂话语的定义,程晓堂(2009)认为课堂话语就是产生在课堂上的话语,可以分为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就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进行研究。程晓堂(2009)同时指出,在传统的课堂话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析视角就是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以课堂观察为主要方法,对收集的语料进行转写,对教师说的话语进行分析研究。随着话语分析研究的不断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成为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2003年,李战子发表的《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学分析》标志着中国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开始。关于多模态话语的定义,张德禄指出:“多模态话语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 2009)”。同时,随着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不断深入了解,中国学者将多模态与外语教育联系起来,探索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外语课堂中的应用。他们认为,教师传递信息的模态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教师的课堂话语是一个多模态过程,因此展开了关于多模态课堂话语的研究。目前来看,学者们对于多模态话语分析在中国的研究之现状及发展趋势,还有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外语教育中的相关研究,以及对于未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趋势都进行了详细的综述(程瑞兰、张德禄,2017; 冯德正, 2014;耿敬北、徐以中、陈子娟,2014),还有少部分研究专门针对多模态教学和多模态课堂进行综述,从教师多模态话语的元功能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出发,来分析探讨英语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意义(王昕、徐波,2014,汪婧、钱秀娟,2017)。因此,本研究基于对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资源的先期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相关的文章进行综述。
  二、 研究方法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教育教学研究紧密相连,从2007年至今,多模态外语教学相关研究飞速发展(耿敬北、徐以中、陈子娟,2014),但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研究只在多模态教育教学相关研究中占有很小的比例。本研究以“多模态课堂话语”“‘多模态’并含‘课堂话语’”作为主题词,同时为了防止遗漏文章,还以“‘多模态’并含‘课堂’”等作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资源中进行检索,并且选取相关文章,对检索文章逐一进行筛选、检查后,本研究最终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并且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进行汇总,其所选取的文章均发表在2020年以前。
  三、 数据的整理与讨论
  首先,本文对历年来发表的与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直接相关的文章进行统计汇总。中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开始于2003年,但是和课堂直接关联的文章,并不是从2003年开始。最初对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集中于介绍理论、提出方向,材料性研究偏向于对海报、电影等的多模态分析。2008年之后,多模态与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相关文章在数量上也呈现出平稳发展的状态。但是,与其他的相对成熟的研究话题相比,看多模态课堂话语相关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其次,从研究类型来看,量化研究的数量比较少。其中,对于文献研究的分类,高一虹、李莉春和吴红亮(1999)《关于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调查》一文中把文献分为材料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根据其的观点,非材料性研究则包括对理论的一些应用型描述,或者对自身经验以及观点的一些相关研究。材料性研究就是其他学者通常表达的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因此这部分研究就包括了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本研究采取上述分类原则对选取的文献进行分类比较,发现材料性研究下的少部分研究使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且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很少。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多模态课堂话语的分析理论基础来自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课堂话语相关的量化研究聚焦于学生学习与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之间的关系,包括多模态课堂话语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并且利用问卷调查、网上投票和教学实验等量化研究方法测试教师多模态话语输入与成绩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材料性研究集中于观察课堂录像,借助于软件,例如ELAN软件等,将课堂根据题材结构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对符号表现、模态特点、语用功能、教师的多模态话语特征以及模态协同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这类研究通常还会关注模态的概念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的达成,以及如何协同来达到这些功能的实现。非材料性研究多半关注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描述、介绍、发展、见解,建构外语多模态课堂、教师交互模态的一些设想,并对英语课堂上教师多模态话语的信息等功能进行剖析。
  从研究对象来看,对于大学优秀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的研究占据了主要地位,还有少部分研究选择把高职高专、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教师通常是已经赢得一些教学比赛的奖项。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一部分研究依托信息时代下发展的教学形式,对线上教师、微课教师等多模态课堂话语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少量研究试图发现不同的教学环境对多模态课堂话语的影响,因此将线上教师以及线下教师同时作为研究对象,将两者的多模态课堂话语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材料性研究的研究语料选择了比赛视频、教学公开课录像以及课堂实时录像。相对而言,课堂实时录像的分析数量较少,比赛视频以及教学公开课录像的数量相对较多。其中对于大学教师的比赛、公开课视频,大部分研究者会选择将“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的教师教学视频作为研究语料。   四、结语
  本研究所用文章均选自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但是由于期刊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于国内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基于以上讨论,本研究还是可以发现,关于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研究对象较为单一。多数学者的研究对象是大学优秀英语教师,对于中小学教师高职高专教师的关注度不够。同时,针对优秀教师或者获奖教师的研究较多,缺乏对其他类型教师的多模态课堂话语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认为,新手教师以及经验型教师的多模态课堂话语特征同样值得关注。其次,材料性研究的内容较为单调。本研究认为,不只是一节课中不同的教学环节模态配合不尽相同,对于不同的课堂类型,教师采用的多模态话语模态配合也不相同。学生对于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的反应以及特征是否会影响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的使用都需要深入研究分析。同时,教师的语言功能与各种非语言教学模态之间的关系有待探究。第三,课堂实录较少。教学公开课视频或者参赛视频存在一定的观赏性质,并不能夠代表真实的课堂信息。第四,量化研究过少。本研究认为,量化研究过少不利于反映真实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利于大面积地调查英语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的现状。本研究认为,对于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成果最终应该惠及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给新手教师或其他类型的教师提供方法,引导课堂知识的讲授,寻找模态的优选配合方案,帮助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
  参考文献:
  [1]程瑞兰,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在中国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期刊成果为例[J].中国外语,2017,14(03):36-44.
  [2]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3]冯德正,张德禄,O’Halloran.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进展与前沿[J].当代语言学,2014,16(01):88-99.
  [4]高一虹,吴红亮,李莉春.关于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调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01):65-72.
  [5]耿敬北,徐以中,陈子娟.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载文的统计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4, 35(06):68-73.
  [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7]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 6(01):24-30.
  [8]周学恒,邓晓明.近20年国内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49-52.
其他文献
【摘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类问题都受到教师的重视,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助新课程改革,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对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语言基本功建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
【摘要】本文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多元化诉求,分析自主学习体现出来的全程参与、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和有效参与等特征,提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活学生兴趣;巧妙借助学习载体,落实培养任务;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搭建自主学习支架;构建先学后教模式,提供自主学习支持等。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张晓宇(1984-),通榆县蒙古族学校,一级教师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听力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听力学习策略训练的理论,结合新课标对于初中英语听力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听力教学训练,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学习策略训练;行动研究  引言  在初中英语
【摘要】如果把英语比喻成一座富丽堂皇的高楼,那么词汇就是构成这座高楼转弯。作为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为此,笔者将立足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中职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浅析,以期能给其他中职英语教师同行带来参考,从而能推动中职英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继而能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助力。  【关键词】中职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方法  【作者简介】朱红艳
【摘要】随着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愈来愈受教师的重视。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为学生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案,以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以能动的学习态度融入充满趣味的小学英语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汲取英语知识与技能,打造精彩的小学英语课堂,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增添力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参与度  
【Abstract】This paper will take an example of one model essay of IELTS to analyze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in argument writing. It will contribute to improve coherence and enhance readability of a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逐年攀升,我国对外交流渐渐增多,英语属于国际间交流的主要语言,同时小学是学生各项思想观念创建的关键时期,英语学科归属于三大自然科目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者关键角色,其中写作作为英语学习必备组成部分,同样是学生的常见失分项,如何通过对现有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提升我国小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改善我国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文章就如何基于教材对现有小学英语写作教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行,互联网应用到被越来越多的领域。利用互联网互通互联的特点实现信息的获取和查询,为不同行业的进步和成长提供了路径。小学英语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反面有很大帮助,通过有效的互联网教学手段,学生能够获取不同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英语水平的提升。有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部分小学生在听力和写作方面的能力较差,不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小学英语教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一定的教学浅显化的问题,即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能够深度挖掘文本内容的内涵,这是浅层化发展状态的体现。而深度阅读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无疑为改善浅显化教学问题而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初中英语教师如何依托于教材内容来展开深度的阅读教学,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英语教学课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赵文文,江苏省徐州市撷秀初级中学。  
【摘要】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专心,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活跃,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就会对要上的课产生许多兴趣,然后在学习时自然也会更认真。初中英语在初中生的学习中是一门主要科目,它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这门课更有热情,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然后达到教学目标。本文从英语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导入来分析,并且探讨其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意义;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