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美国大学校园的宗教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整个10年里都在增加。到1984年,学生们对公立大学的宗教课程已趋之若鹜,参加宗教礼拜的人数创下历史记录。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大学校园的宗教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整个10年里都在增加。到1984年,学生们对公立大学的宗教课程已趋之若鹜,参加宗教礼拜的人数创下历史记录。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证实了这种对宗教的持续兴趣,并指出:"在许多校园,宗教团体是发展最快的组织"。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有超凡感召力、自称得到神灵启示的和宗教的复兴团体特别快地增加,而主流的基督教新教团体"在大学生中间拥有的追随者很少"。国家对大学新生所作的调查显示,1985年,5.6%大学新生表明他们不会优先选择传统宗教组织。宗教活动的增加,经常引起争议的非传统原教旨主义者的行为以及大学校园中出现的膜拜团体等,所有这些引起了时任大学管理当局的关注。本文探讨为什么大学生容易受影响而加入膜拜团体?考察了校园内的膜拜招募,对加入膜拜引发的问题进行评估,提出了大学校园、教育管理当局应对膜拜、邪教组织的渗透和入侵,需要考虑和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自编初中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评定问卷,对大连市360名初中生施测,以考察初中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初中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包括积极应对、妥
本文旨在对中国文化中鹤的意蕴进行探讨归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中国文化及周边国家文化中,鹤的意蕴大都偏向于褒义的文化意蕴,比如健康长寿、高尚品德、祥瑞。本文主要讨论鹤
教育的“深”,择业的“广”
UED:您从天大建筑学院毕业后是怎样的从业状态?在法国的游学经历对您有何影响?朱铁麟:我1989年从天大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始终坚守在这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我多年的校园心理咨询经验、以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出发点,从家庭因素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家庭因素对
近来常感忙碌,即……使心有所感,也无暇下笔只能存放于心里。须知世间可存的东西众多,存钱,存物,存世俗人情……唯独灵感却是稍纵即逝,等到查阅内心时,才发觉早已无踪无迹,勉
人物 克音·塔娜——女,五十来岁,达斡尔族外兴安岭巴日部落首领。 敖拉·扎莫——女,十八岁,塔娜的女儿。 墨尔迪·萨那图——男,二十多岁,巴日部落的优秀猎手。耶德根——男,七十
今天,本刊重新发表了任继愈先生的《关于宗教与无神论问题》,作为对先生逝世三周年的纪念。这篇文章原载198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宗教·道德·文化》一书,由于发行量小,
上世纪80年代,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戏剧样式兴起于剧坛,并通过“春晚”走进了大众的生活,成为文艺舞台上颇受欢迎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笔者对小品的创作也
In the 1980s, t
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宗教信仰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情况,介绍本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状,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