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的财务平衡分析r——模式与实践

来源 :城市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pe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主导是中国式城市更新的一大特征,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基于政府视角的财务分析工具.按照两阶段增长模型和不可替代原则,城市更新可以分为资本性投入和建成后运营两个不同阶段,二者的财务必须独立地实现平衡,不能出现缺口.就财务平衡的模式而言,从时间上,可分为单一项目的静态平衡与多项目的动态平衡;在空间上,可分为就地平衡和异地平衡.一旦分析工具选择存在问题,财务上的“伪平衡”可能导致错误决策.土地赋予了中国地方政府强大的融资能力,这是中国面对全球竞争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宝贵优势,如果错误的城市更新模式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这一优势可能会被毁于一旦.不同的财务平衡方式,将会像当年的“土地金融”那样,导致中国城市发展的第二次“大分流”.
其他文献
存量发展背景下,面对城中村违法建筑等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深圳市率先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城市更新单元为核心的更新模式.但近年实践中存在碎片化开发、开发商挑肥拣瘦、蓝绿空间和遗产保护缺位、容积率过高公共利益受损、结构性失衡等困境,急需政府整体统筹.本文总结了片区统筹规划思路、主要内容和创新,并介绍了坑梓案例的详细做法.认为片区统筹规划通过空间统筹重新划定单元边界,通过拆建比规则的利益统筹确定各单元内配套要求及开发量,通过分期及实施方式统筹各单元的开发方式,有效推动了存量地区连片更新,促进了公共服务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