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世界水平”目标之我见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ng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6-0023-02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步伐的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将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中“学会共存”,进一步瞄准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拓展中外合作办学与交流的渠道。从近年来各地职业院校的实践来看,在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效可归纳出以下三个要点,即”增自信、探机制、抓机遇”。
  首先,要树立起“世界水平”的自信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果说“中国特色”是我们历来一贯十分强调的话,那么“世界水平”的要求在职业教育领域则是首次提出。但笔者发现,不少职业教育界业内人士似乎对此缺乏足够的底气,他们觉得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差距甚远,短短几年内就要求达到“世界水平”能行吗?甚至有人私下里嘀咕说,这种提法是否有在职业教育领域“放卫星”之嫌。笔者认为,我国职业教育要达到“世界水平”是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的,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而应当充满信心。国家提出的目标要求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我们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的。事实上,我们的“中国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体现出了“世界水平”,如单从“穷国办大教育”这个角度来看,全世界还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我们这样的水平?我们所拥有的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仅此而言即取得了举世瞩目和公认的非凡成就。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所评价的:“中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有效地增加了青年人的就业机会,更为世界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当然就2020年的发展目标而言,我们决不能满足于世界第一规模的已有基础,必须通过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来进一步加大“引入”和“输出”的力度,切实有效地提升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影响力,逐步做到与国际接轨的“世界水平”,这离我们并不遥远。
  其次,要探索建立“引入”的新机制。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国外经典模式方面,我国职业教育早已有过多年的实践,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BTEC、澳大利亚的TAFE等等我们都耳熟能详。而在当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学习与借鉴的重点已不再是单纯引入发达国家的模式和经验,而是有针对性地聚焦我国现实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如何通过现代化理念、标准、资源的系统“引入”来推进自身的改革。比如,在加大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引进力度方面,在职业院校增加国外优秀教师、跨国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的比例方面,在将国际化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等融入教学内容方面,能否形成有效的机制,这是衡量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是否达到“世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不理想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国情,职业学校办学如何通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引入”推进改革,江苏举办的“职教名校俱乐部校长论坛”针对这一难点问题就曾有过比较深入的探讨交流。南京金陵中专结合他们开展中外校企合作的实践,从资源互联课程相通、管理互联考核相通、教师互联教学相通、路径互联学习相通四个方面总结了校企合作共赢的新机制;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结合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项目的良性运营,积极探寻政府主导下的“政校企三位一体”共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机制,特别是建立了明确且具体的政府政策经费组织保障;张家港中专将其中德合作技能教学实践基地作为整个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样板区;常州武进中专以“胡格教学模式”项目实践推进能力、课程、方法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转型;南京玄武中专通过缔交国际友好学校、创设国际化交流氛围等举措尝试打通国际化办学之路,都是在系统“引入”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探索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机制。如果我们的改革不能够形成有效机制的话,那么任何“引入”的好东西也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最后,要努力把握“输出”的新机遇。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新形势,职业教育要优化调整自身的专业结构,在服务“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从近年来各地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来看,不少高职院校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新机遇,在“输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方面,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高职教育“输出”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同时探索高职院校到国外和境外办学、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拓展中国援外培训项目,为发展中国家服务,通过职业教育援外培训基地、海外培训中心等国际交流合作和培训平台,紧密结合技术技能硬实力而有效“输出”文化软实力。
  例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院校合作培养留学生,将东盟元素融入课程教学,面向东盟国家培养国际贸易人才;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欧美亚澳四大洲12个国家与地区的高校共建国际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共享国际合作办学资源并实现“学制互通、学分互认”,同时在芬兰、荷兰建立两个海外职教中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商务部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的作用,为95个发展中国家的600多名学员进行职教管理和教学培训,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和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与地质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境外找矿”项目,在莫桑比克实施的地质勘查找矿项目价值400多万元,找到潜在价值上亿元的特大型钛铁矿,并将项目生产、海外实训基地建设、师生培训等融于一体;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埃塞俄比亚纳兹雷特风力发电厂建设、苏丹两个水电站整体水工模型试验项目、赤道几内亚国吉布洛水电站运行管理技术人员培训等。此外,面向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我们是否同样也可以有所作为呢?比如护士紧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美国的标准床位和护士的比例应为1∶1,但目前在芝加哥这一比例只有1∶0.8,而当地高校护理专业办学能力有限,为此中美合作启动“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芝加哥分校”建设项目,标志着我国开始向发达国家“输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优质品牌。
  总之,我们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强调“中国特色”又要求“世界水平”,应当认真研究、学习借鉴和推广各地职业院校的示范性经验和引领性思路,在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中增自信、探机制、抓机遇,在“引入”和“输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尽快实现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
其他文献
“茆院长”也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虚拟存在。或是一个团队。但这又有什么要紧呢?问题是他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当手机已经变成“外挂器官”、当网络已经成为生活必须、当
1980年以来,陕西经济社会总用水量呈螺旋式缓慢增长,用水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用水水平处全国中等偏上。“十二五”末,陕西GDP将达2万亿元,定额法测算总需水123.35亿m3。根据陕西“十
导读:2012年,江苏省在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进程中,率先试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分别设计和试验了中职与高职“3 3”衔接、高职与本科“3 2”或“5 2”衔接、中职与本科“3 4”衔接等分段衔接贯通培养项目,在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到目前为止,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项目(以下简称“贯通项目”)的试验已经逐步进入到“转段衔接”的实践操作阶段。由于贯通项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有一个“中国第一局”——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局,2011年10月成立,整合了教育体育局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职能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就业培训、劳动保障管理服务、劳务及涉外劳动服务职能,编制36人。在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局的统整规划下,平桥区不仅联合区内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等21家单位成立了该省第一家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还建成了可容纳20000名学员学习实训、就业创业的集团公共实
水利科技档案是在水利建设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在新形势下,着力做好水利科技档案工作基础建设,加快信息化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机制
佳县刘家焉村供水工程运行年代长,加之2012年“7·27”暴雨洪灾影响,损毁严重,供水能力萎缩,已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供水工程的改造建设十分必要.文中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