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基础素描是美术特长学生的重要必修的内容之一,它是一切专业学习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每一位学生将来在专业上的发展潜力。高中特长生基础素描的练习有利于特长专业教学的稳步前进,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挥。但是,素描不同于涂鸦式的练习,也不同于儿童时代简单的绘画训练,它有着严谨的作画步骤和方法。要使基础素描的训练行之有效,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构图意识、审美能力等。
【关键词】特长生高考基础素描能力培养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基础素描是美术特长学生必修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每一位学生将来在专业上的发展潜力。同时,它也是当前各专业院校招生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对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基础素描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素描不同于同于涂鸦式的练习,也不同于儿童时代简单的绘画训练。它有着严谨的作画步骤和方法,要使基础素描的训练行之有效,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对美术特长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敏锐的观察力培养
素描是视觉的艺术,基础素描的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的观察力。在作画之前,应对所描绘对象进行深入观察。先整体,后局部,认真观察分析物体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固有色关系、材质关系和空间关系。不能盲目的提笔就画,要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多给学生讲解物体间的区别,多观察,勤思考,克服浮躁的性情,培养沉着,冷静的性格,从而使学生在观察能力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同时,一定要教会学生随时随地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一切可视现象,学会比较和鉴别,领会不同形象的特征,逐步加深对各种形象特征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养成这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久而久之必大有益处。在素描写生练习中,模特、石膏像或静物等是相对静止不动的,这是培养观察能力的良好机会。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不仅要定点观察,而且应该移动自己的位置,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观察,尽量使自己明确对象的整体及主要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学习,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定能够取得成功。
二、良好的构图意识培养
素描最重要是要解决造型问题,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和素描作品的成败。所以要巧妙安排画面,使构图体现出美的形式感,一定要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在构图时要让学生注意每个物体的大小、方圆、比例、位置和整组物体重心等关系。在基础素描中,常见的构图方式分为:三角形构图、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三角形构图,也叫对称式构图:主体物置于画面中心,非主体物置于主体物的两边,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均衡式构图:主体物置于一边,非主体物置于另一边,起平衡作用,底形分割不均匀。均衡式构图一般表达动态内容,三角形对称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除三角形构图外还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在给学生深入讲解构图方式的同时并做示范,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各种构图方式的特点。比如临摹一组静物,它属于哪种构图,有何特点要给学生指出来,并在画纸上把它画出来。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有的学生所画物体在画面中过大,则显得画面拥挤,也就是所谓的“满”;有的学生所画物体又太小,全挤在一起,画面就显得“空”;有的画的偏上,给人感觉顶着天;有的画的偏下,又让人感觉趴在地上;偏左或偏右都会使人感觉到画面失去平衡而显得不稳定……这些问题不但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考验学生的构图能力。在构图训练中,教师可以先尝试让学生自己摆一组静物并在画纸上做小的构图草稿,再给学生进行讲评,使他们明确构图的优缺点在哪里;其次再通过一些自由构图创作的训练来增加学生对构图的学习和理解。
在几何石膏形体的训练中,如果把球体,正方体,锥体,圆柱体都摆在一条线上,这时画面就缺少变化,主次不分。我们可以把正方体置于中央,球体可以放在正方体上,这两个作为这组静物的主体物,圆柱体放倒后置于正方体右侧,锥体置于左侧,这样就形成一个三角形构图,画面稳定了,层次感也有了,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构图时一定要认真观察物体的特征,切适用什么样的构图形式,使构图一定要具有形式美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基本能避免散、乱、空、塞等弊病。
三、深入刻画形体结构能力的培养
对形体的深入刻画,其实也就是形体结构、空间的表现。对物体形体的深入刻画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不正确的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我经常看到一些学生画了很长时间,可是画面体感仍然出不来,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对所绘物象结构的正确认识。比如在刻画人物头像时,其头部可以概括成为一个圆球形,这种概括方法在对于表现整个头部的动态而言,有很大的优势,且方便快捷;眼睛可理解成球体,鼻梁为圆柱体,额部为方形体,嘴部及上下颌骨为圆柱形等;运用体面、团块的归纳,不要孤立地画它的外型。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注重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
再次,让学生学生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在色调素描练习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在上调子的时候,要先从明暗交界线人手铺出大的明暗调子,使石膏像呈现出体感,然后根据体积与结构进一步画出主要的形与中间层次,明确区分受光、背光两大面,整体观察、局部入手刻画各部分的细节。如果学生对画面的明暗关系把握不准确,结构含糊不清就会出现“花”“灰”“糊”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强调整体意识,在素描完成前对整个画面做一次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检查与调整。不断加强学生对物象结构的研究和加强对造型能力的训练。
四、画面美感处理能力的培养
整体调整是最后一个阶段,而且是关键环节段,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画面整体的需要进行加工,对画面进行美感整理,突出画面的空间层次,使画面更完整。素描是有生命的,艺术到一定的层面便是向自己的灵魂负责。在学习中,学生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一幅画要画到什么样才叫画完呢?”许多学生认为是画到自己画不下去或不想画了,那这幅画就可以结束了,这种想法与做法是错误的。那什么样的画是完整的呢?要处理好几个方面:虚实关系,空间关系,质感和量感的体现,明度的对比,主次关系、深入的刻画等。素描的整个描绘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分析美、发现美。教师要准确地考察学生对素描作品的表现和处理能力的差别,就在于通过学生对画面的整体处理,来考察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所以,学生要不断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
在高中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素描,在素描学习中得到快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同时,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练习,培养一定的能力,才会训练就一双慧眼,发现素描中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促进特长专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宫六朝:《静物素描教学问答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年版。
[2]孙振兴:《素描》, 上海画报出版社,1997.4 。
[3]吕品田:《美术观察》,美术观察杂志社,2007.2。
[4]魏永利、殷金山:《美术技法理论一透视解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关键词】特长生高考基础素描能力培养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基础素描是美术特长学生必修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每一位学生将来在专业上的发展潜力。同时,它也是当前各专业院校招生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对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基础素描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素描不同于同于涂鸦式的练习,也不同于儿童时代简单的绘画训练。它有着严谨的作画步骤和方法,要使基础素描的训练行之有效,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对美术特长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敏锐的观察力培养
素描是视觉的艺术,基础素描的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的观察力。在作画之前,应对所描绘对象进行深入观察。先整体,后局部,认真观察分析物体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固有色关系、材质关系和空间关系。不能盲目的提笔就画,要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多给学生讲解物体间的区别,多观察,勤思考,克服浮躁的性情,培养沉着,冷静的性格,从而使学生在观察能力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同时,一定要教会学生随时随地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一切可视现象,学会比较和鉴别,领会不同形象的特征,逐步加深对各种形象特征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养成这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久而久之必大有益处。在素描写生练习中,模特、石膏像或静物等是相对静止不动的,这是培养观察能力的良好机会。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不仅要定点观察,而且应该移动自己的位置,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观察,尽量使自己明确对象的整体及主要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学习,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定能够取得成功。
二、良好的构图意识培养
素描最重要是要解决造型问题,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和素描作品的成败。所以要巧妙安排画面,使构图体现出美的形式感,一定要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在构图时要让学生注意每个物体的大小、方圆、比例、位置和整组物体重心等关系。在基础素描中,常见的构图方式分为:三角形构图、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三角形构图,也叫对称式构图:主体物置于画面中心,非主体物置于主体物的两边,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均衡式构图:主体物置于一边,非主体物置于另一边,起平衡作用,底形分割不均匀。均衡式构图一般表达动态内容,三角形对称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除三角形构图外还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在给学生深入讲解构图方式的同时并做示范,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各种构图方式的特点。比如临摹一组静物,它属于哪种构图,有何特点要给学生指出来,并在画纸上把它画出来。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有的学生所画物体在画面中过大,则显得画面拥挤,也就是所谓的“满”;有的学生所画物体又太小,全挤在一起,画面就显得“空”;有的画的偏上,给人感觉顶着天;有的画的偏下,又让人感觉趴在地上;偏左或偏右都会使人感觉到画面失去平衡而显得不稳定……这些问题不但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考验学生的构图能力。在构图训练中,教师可以先尝试让学生自己摆一组静物并在画纸上做小的构图草稿,再给学生进行讲评,使他们明确构图的优缺点在哪里;其次再通过一些自由构图创作的训练来增加学生对构图的学习和理解。
在几何石膏形体的训练中,如果把球体,正方体,锥体,圆柱体都摆在一条线上,这时画面就缺少变化,主次不分。我们可以把正方体置于中央,球体可以放在正方体上,这两个作为这组静物的主体物,圆柱体放倒后置于正方体右侧,锥体置于左侧,这样就形成一个三角形构图,画面稳定了,层次感也有了,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构图时一定要认真观察物体的特征,切适用什么样的构图形式,使构图一定要具有形式美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基本能避免散、乱、空、塞等弊病。
三、深入刻画形体结构能力的培养
对形体的深入刻画,其实也就是形体结构、空间的表现。对物体形体的深入刻画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不正确的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我经常看到一些学生画了很长时间,可是画面体感仍然出不来,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对所绘物象结构的正确认识。比如在刻画人物头像时,其头部可以概括成为一个圆球形,这种概括方法在对于表现整个头部的动态而言,有很大的优势,且方便快捷;眼睛可理解成球体,鼻梁为圆柱体,额部为方形体,嘴部及上下颌骨为圆柱形等;运用体面、团块的归纳,不要孤立地画它的外型。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注重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
再次,让学生学生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在色调素描练习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在上调子的时候,要先从明暗交界线人手铺出大的明暗调子,使石膏像呈现出体感,然后根据体积与结构进一步画出主要的形与中间层次,明确区分受光、背光两大面,整体观察、局部入手刻画各部分的细节。如果学生对画面的明暗关系把握不准确,结构含糊不清就会出现“花”“灰”“糊”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强调整体意识,在素描完成前对整个画面做一次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检查与调整。不断加强学生对物象结构的研究和加强对造型能力的训练。
四、画面美感处理能力的培养
整体调整是最后一个阶段,而且是关键环节段,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画面整体的需要进行加工,对画面进行美感整理,突出画面的空间层次,使画面更完整。素描是有生命的,艺术到一定的层面便是向自己的灵魂负责。在学习中,学生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一幅画要画到什么样才叫画完呢?”许多学生认为是画到自己画不下去或不想画了,那这幅画就可以结束了,这种想法与做法是错误的。那什么样的画是完整的呢?要处理好几个方面:虚实关系,空间关系,质感和量感的体现,明度的对比,主次关系、深入的刻画等。素描的整个描绘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分析美、发现美。教师要准确地考察学生对素描作品的表现和处理能力的差别,就在于通过学生对画面的整体处理,来考察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所以,学生要不断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
在高中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素描,在素描学习中得到快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同时,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练习,培养一定的能力,才会训练就一双慧眼,发现素描中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促进特长专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宫六朝:《静物素描教学问答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年版。
[2]孙振兴:《素描》, 上海画报出版社,1997.4 。
[3]吕品田:《美术观察》,美术观察杂志社,2007.2。
[4]魏永利、殷金山:《美术技法理论一透视解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