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背景下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主体

来源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典》第1249条承继原《侵权责任法》第82条的内容,对流浪动物侵权问题作出了规定。但该条内容仍然存在缺陷,未对无法找到流浪动物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时的侵权责任承担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一立法缺陷导致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意见分歧颇多,影响了法律适用的权威性和确定性。在流浪动物致人损害案件中,仍然应当以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并结合具体案件情况确定其他的责任主体。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信息技术日趋成熟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一切实体性、物质性的现象与代码之间进行编码、压缩、传输、转换的可能。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也日趋紧密,数字技术在设计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家大力进行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目前乡村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反映到环境建设上主要为参与主体、内容、形式和可持续性的普遍性问题。基于对数字技术的了解,对乡村环境建设中数
摘 要:建设美丽乡村是基于当前社会形势,为建设美丽中国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理念,是对过去新农村建设理念的升级,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建设。我国的农业发展居于世界前列,农村分布较广,面积广阔,同时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依然处于劣势。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可以加快乡村建设。以广西地区为研究对象,对乡村建设优化村寨生态环境展开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