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长余辉材料CaGdAlO4:Cr3+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er1978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Cr3+掺杂的近红外长余辉材料中,主要研究工作是关于强晶体场和中等晶体场格位的发光中心与长余辉特性(发射波长、余辉时间和光存储性质)的依赖关系,但缺乏对处于弱晶体场格位的C r3+与长余辉特性关系的研究.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不同铬离子掺杂浓度的钆铝酸钙(CaGdAlO4:x%C r3+)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发和发射光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离子掺杂浓度和热处理条件对粉末样品的微结构、形貌、粒子尺寸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2.0% 的掺杂浓度范围内,由于具有相同配位数的Cr3+和Al3+半径相近,Cr3+取代了CaGdAlO4中的Al3+格位.从样品的激发谱中可以发现,240,373及592 nm的激发峰分别归属于Cr3+的4 A2→4 T1(4 P),4 A2→4 T1(4 F)和4 A2→4 T2(4 F)的跃迁,对应于276和313 nm的激发峰则来源于基质中的Gd3+8 S2/7→6 Ij和6 P2/7→8 S2/7的跃迁;在红光(592 nm)的激发下,650~850 nm范围内出现了极大值位于744 nm的近红外宽带发射,并叠加有若干窄带近红外发射.近红外发光强度随着C r3+的掺杂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佳掺杂浓度为1%.对上述优化浓度的样品经真空气氛800℃热处理后,发现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由417 nm增大到843 nm,发光强度增强了2倍.实验发现,在CaGdAlO4基质中,Cr3+取代了处于弱晶体场环境的A l3+格位.通过晶场参数计算和光谱分析,指认了样品光致发光的起源.通过激发光谱数据的计算,发现晶体场强度Dq/B=1.54<2.3,理论计算表明Cr3+处于较弱的晶体场格位环境,与实验研究结果相符合.发射光谱中670 nm宽带发射可归属为4 T2→4 A2的零声子线,744和756 nm宽带发射对应于4 T2→4 A2的声子边带跃迁.热处理后的样品,余辉时间超过了60 s.尤其,与C r3+处于中等和强晶体场格位的情形相比(近红外发射峰极大值位于697 nm),处于弱晶体场环境的铬离子近红外发射峰的极大值移动到744 nm,更接近于第一生物窗口的中央,这将更有利于生物医学成像的应用.该研究对发现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和拓展其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多旋翼无人机以其机动性能灵活、机械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等优点,在航拍、农业植保、环境监测、电力巡检、运送快递、目标跟踪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多旋翼无人机的研究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多旋翼无人机的组合导航技术、控制技术和目标跟踪技术展开了研究工作。无人机组合导航方面,建立精确导航系统模型和高精度多源信息融合算法是其两大核心问题;无人机的控制因其具有非线
学位
光储静止发电系统无旋转动能,大规模集中接入后,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将面临多种挑战。电力系统的机械惯性必然降低,系统的阻尼也将受到影响,为保障系统频率的动态稳定性,本文研究光储系统的虚拟惯性控制及区域间振荡阻尼控制,有效地解决静止发电单元接入电网后面临的系统稳定性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光储静止发电单元接入电网后的惯性表现,以及同步发电机自身的机械惯性。结合蓄电池的充放电原理,给出蓄电池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电力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规模交直流互联输电逐步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基本格局,由此带来的交直流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基于电压源的新型直流输电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系统受扰后的动态过程更为复杂。基于此背景,本文在总结传统高压直流输电和新型直流输电系统基本原理与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对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的暂态运行特性与优化控制相关问题进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