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岛飞弹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s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小少年
  1985年5月21日,马克·卡文迪什出生在英属曼恩岛的道格拉斯。这是一个人口刚刚超过25000的小镇,但却是曼恩岛上最大的镇。曼恩岛常年海风呼啸,平坦的海滨大道让人想起盎格鲁街(Promenade des Anglais)—春季的巴黎尼斯赛最后一个赛段的保留曲目。
  马克·卡文迪什继承了他母亲的身材和性格:矮小,腿部肌肉发达,感情充沛又易于爆发。同时年幼的小马克也异常执拗,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如果妈妈试图给他穿他不想穿的衣服,他就会很固执地推开妈妈。谁也无法说服他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三岁时,马克遇见了他最重要的人生伴侣—自行车。这辆作为生日礼物的红色的女童自行车一直是小马克的宝贝,直到过了几年他父母又送了一辆BMX给他。自行车带给了他童年无尽的快乐。但是真正的自行车比赛的起点始于1995年。至今,马克·卡文迪什还能清楚地回忆起那一天:一个春天的下午,马克的弟弟安迪放学回家,高声向父母宣布,他想参加在道格拉斯国家运动中心的自行车社团,和弟弟感情相当好的马克也雀跃着要跟去。于是,在获得父母同意后,他和弟弟每周二都骑着自己的小轮车(BMX)去参加训练。
  第一场比赛很快就到来了,这并不是一场非常正式的比赛,可好胜心极强的马克·卡文迪什却极其看重。可最后结果表明,第一场比赛对马克来说是一桩不愉快的回忆:“那一次大概有20个孩子参赛,我是他们中个头最小的。我紧紧地按着我BMX的手刹,神经紧绷地等待着发号枪响,我甚至能感觉到肾上腺素在我的腿间流窜。一,二,出发!两分钟后,我完成了比赛,我的第一次比赛,该死的最后一名。”可想而知,这对骄傲的马克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毕竟他始终坚信自己是能够取得胜利的—如果不是车的原因。虽然和著名的卡文迪什爵士有着相同的姓氏,但马克·卡文迪什的家庭只是千千万万的普通英国家庭中的一员,甚至于不能马上满足小马克希望要一辆新的山地车的要求。不过马克·卡文迪什执拗的脾气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在他的天天软磨硬泡下,父母终于屈服了,在生日当天给他买了一辆山地车。事实证明卡文迪什之前的自信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第一个冠军,第二个冠军,第三个冠军……英国国家锦标赛少年组冠军。马克·卡文迪什开始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漫漫自行车征途。
  初出茅庐
  2003年底,英国自行车协会宣布他们将派六名U23车手去欧洲大陆进行一个为期两年的培训计划—主旨在于培养奥运冠军,特别是场地赛冠军。虽然更热爱公路赛的历史和地位,但是对于刚刚攒了不多的钱并结束了巴克利银行工作的马克·卡文迪什来说,这一计划无疑是天降福音。
  但想进入这一计划也并非易事。英国自行车协会为备选车手们做了测试,结果无情地显示马克·卡文迪什毫无成为职业车手的天赋。在英国国家队教练寇·赛尔兹韦德(Heiko Salzwedel)的强烈推荐下,英国自协还是勉为其难地让卡文迪什入选了。
  卡文迪什并没有让欣赏他的人失望,他表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和令人钦佩的刻苦。在2005年,他获得了世锦赛麦迪逊金牌。由于表现不错,2005年下半年,英国自协决定并安排他和另一名车手去德国的储蓄银行车队(Sparkasse)当培训生。虽然只在储蓄银行参加了几场比赛,卡文迪什就拿下了环柏林赛的赛段冠军。这也让他获得了在储蓄银行车队转正的机会。
  2006赛季对于卡文迪什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在储蓄银行车队,他尽情享受着公路赛的快乐,在各个赛事中所向披靡。环兰卡威赛段亚军、环柏林两个赛段冠军,以及在最重要的U23赛事之一—环图灵根赛中的赛段冠军,作为一个才21岁的年轻车手就有如此瞩目的成绩,这自然让不少车队注意到了他,纷纷向他发出了邀约。其中就有当时的车坛巨头德国电信车队。为了更好地观察马克·卡文迪什,德国电信车队邀请他到车队当培训生。并派他参加了环英国赛。卡文迪什描述自己当时“受宠若惊”:“作为一个培训生我真是太过于幸运了!像我一样的年轻车手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去冲刺。环英国赛上,布莱恩·霍尔姆(Brian Holm))让我放开手一搏,他甚至让麦克·罗杰斯(Mick Rogers)—一个环法冠军的有力竞争者来帮我干活儿!这说明大家都对我的实力寄予了充分的信心,我非常非常高兴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当然,卡文迪什的成绩也相当不错,他在环英国赛上掳走了两个赛段第二和绿衫。这不仅让他获得了德国电信车队的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也让他在英国U23世锦赛代表队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很难说重披英国国家队战袍和出征世锦赛这两点哪一点更让如今气满志骄的卡文迪什更为兴奋,但确乎对他来说是一桩极大的荣耀,更不用提2006年奥地利萨尔茨堡世锦赛的线路非常适合他的风格。马克·卡文迪什和参加U23世锦赛的年轻车手们都清楚地知道他的主要对手是谁—冲刺爬坡俱佳的德国新星杰拉尔德·西奥莱克(Gerald Ciolek)。自信的卡文迪什决定在爬坡的时候发起攻击,消耗对手的力量,然后在最终的冲刺中击败西奥莱克,得到他梦寐以求的彩虹衫。
  2006年9月23日,U23车手们一路死死咬住西奥莱克。在最后一个关键爬坡,西奥莱克摆脱了大部队,追上了前方的单飞小集团。卡文迪什赛后承认说当时他极其吃惊:“我当时吃惊得下巴都掉下来了,他是不想要世锦赛冠军了吧。下坡的时候我们肯定能追上他。最后冲刺的时候他会感觉到腿里像灌了铅一样。”事实上,事情从头到尾都没有按卡文迪什希望的方向发展。在山顶时,大部队距离西奥莱克集团只有十几秒。关键时刻,前方领路的摩托车摔车了。大部队随即陷入了一片混乱—紧急转向的、减速的、寻找队友的……短暂的十几秒钟让年轻毫无经验的U23车手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西奥莱克的自杀式攻击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回报—几分钟后,他成为了新的U23世锦赛冠军。
  这对卡文迪什是个不小的打击。他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罗杰·哈蒙德(Roger Hammond),倾述着自己内心的郁闷。罗杰只能安慰他,让他别多想,早点休息,毕竟世锦赛这样的单日赛中失利是常有的事情。但卡文迪什拒绝了,他不顾自己刚刚从奥地利飞回的疲劳,在自己的车上安了夜灯继续出去夜训了。这时的卡文迪什尚未意识到,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未来仍然有不少挫折正等待着他。   一个风头正劲又咄咄逼人的年轻车手总会遭到各种质疑。马克·卡文迪什 2007年获得的冠军们不但没有得到完全的肯定,相反却有很多车手对他的成绩不以为然。其中为首的就是环法绿衫获得者,著名比利时车手汤姆·布南(Tom Boonen)。
  2009年春天,汤姆·布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卡文迪什的速度很快,但是他的爬坡能力太弱了,每次一到爬坡就会掉出大部队。”这一番话,激怒了年轻气盛的马克·卡文迪什。
  他回到了曼恩岛,在呼啸的海风中坚持每天的加量练习。微小的进步每天都在点滴积累,最后结出了甜美的果实。
  2009年3月21日举行的米兰-圣雷莫赛是这个赛事的百年庆典,因此也特别受人瞩目。这一天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是一个美丽的意大利海滨周末,对车手们来说,这样的天气下比赛也是非常惬意的。但这并不意味比赛更为轻松。298km的长度、勒玛涅(Le Mànie)/吉珀萨(Cipressa)/波吉奥(Poggio)这三个主要爬坡以及海边凛冽的海风,不仅是让这个比赛成为五大古典(Monuments)之一的主要原因,也是绝大部分车手终身无法摘取米兰-圣雷莫桂冠的阻碍。
  卡文迪什清楚这一切,因为在之前举行的亚得里亚海-特伦蒂诺海赛上,他在吉珀萨山上的经历并不那么愉快:“我爬了五分钟后,我的心脏跳动得像摇滚乐一样,我的身体和腿都动不了了,乳酸像洪水一样涌向了我的腿部,我的肺无法呼吸……”赛后记者们纷纷笑话他:“卡文迪什在最后一个爬坡摔车了?”“什么?离终点还有17公里就摔车了?就波吉奥那样的爬坡他也能摔?”“哈哈,这就是事实啊!”“啊哈,那米兰-圣雷莫他没戏了,我看他可以忽略不计了。”
  卡文迪什并没有期待自己成为这次比赛热门,但是之前的失败并没有阻止他渴望着这个比赛的冠军—自行车界最大的荣誉之一。车队也非常重视这个比赛,请来了四次米兰-圣雷莫冠军埃里克·扎贝尔(Erik Zabel)为车队做指导,全队一起仔细勘察了米兰-圣雷莫的线路,希望能尽可能地充分为比赛做准备。
  发令枪响后,大部队中就出现了各种攻击,这并没有让卡文迪什太过惊慌,他知道,对他来说,最大的考验确实如汤姆·布南所说,是爬坡。勒玛涅很快出现在了面前。各个车队纷纷派人聚集在前面提升爬坡速度,试图甩掉一些爬坡没有速度的冲刺车手。卡文迪什安安稳稳地在大部队中部待着,一路到达了山顶,并且颇为享受爬坡比较好的队友马克西姆·蒙福特(Maxime Monfort)看到他时傻眼的表情:“哇,你爬得不错嘛!”
  还有30公里的比赛,吉珀萨和波吉奥仍然在前方巍峨屹立,如同巨大的阴影,等待着车手们的靠近。
  车队的运动主管们在这样的压力下也忍不住关心了一下卡文迪什的状态:“卡文,你感觉如何?”
  卡文迪什得意地笑了:“好着呢。”
  开始爬吉珀萨后,卡文迪什想起了两天前,他和埃里克·扎贝尔一起勘察比赛线路,研究比赛录像,最后研究出了如何在爬吉珀萨和波吉奥的时候保持一个平稳舒适的节奏,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持自己的体力。于是,他按照研究的结论开始爬坡,而其他很多车手只是凭着感觉加强踩踏,结果,到了吉珀萨最陡峭的地方,其他车手纷纷由于没有力气导致掉队,而卡文迪什,冲刺车手卡文迪什,却从他们身边平稳地骑行到了他们前方,其中也包括之前对他不以为然的汤姆·布南。在接近山顶时,另一个对手,胡安·安东尼·弗莱夏(Juan Antonio Flecha)看了他一眼—这目光和之前马克西姆·蒙福特看着他的眼神极为相似,他说:“卡文迪什,你能拿这个比赛的冠军。”
  最后的爬坡波吉奥终于到来了。在二百五十多公里的比赛后,车手们都疲惫不堪,平时看起来毫无难度的波吉奥也会给他们造成比平时大得多的伤害。但是对卡文迪什来说,波吉奥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像的那么难,“波吉奥完全不是问题。”他两周前就对车队运动主管皮瓦这么保证。 菲利波·波萨托(Filippo Pozzato)在前方加速,卡文迪什努力踩着车,保持在大部队第12个左右的位置。然后小心翼翼地下坡,转弯。
  圣雷莫近在眼前。最后三公里。
  忽然间,一个黑色的身影冲了出去,那是德国车手海因里希·豪斯勒(Heinrich Haussler)。
  豪斯勒越来越远,卡文迪什内心无比矛盾,一个声音告诉他:“卡文,你必须追上去!”另一个声音也响起来:“那个距离太远了,追上他你就没有体力冲刺了!”
  胜负只在一念间。卡文迪什已然冲了出去,这是一场赌博,巨大的赌博。
  卡文迪什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拼命踩踏,就像他一直以来那样做的,豪斯勒和他之间的距离在渐渐缩小缩小缩小。
  终点线近在眼前,卡文迪什弓起身子,全力冲刺,豪斯勒也一样。过线后,他们都停了下来,沉默着,谁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赢了。忽然间,沉默被打破了,豪斯勒哭了起来,这并非胜利者的哭泣声。卡文迪什也哭了起来,胜利属于他,各种意义上的胜利。
  “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10秒钟。”他这么说。
  无畏强敌
  2010年春天,卡文迪什又陷入了新的麻烦:牙疼和安德烈·格雷佩尔。
  安德烈·格雷佩尔和马克·卡文迪什的矛盾在卡文迪什加入车队的第一场比赛时就埋下了根源。但是当时车队并没有加以过多的注意。车队运动主管阿兰·派普后来回忆当时车队的考虑是:“我们有两个顶级的冲刺车手,他们就必须有所牺牲轮流为对方干活。当时我们觉得以这样的方式合作的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这有利于我们拿下更多的冠军。”
  车队的判断并没有错,这为车队带来了很多胜利,但是对于自尊心都很强的卡文迪什和格雷佩尔两位车手来说,这种状态却是不可忍受的。车队也改变了策略,让两人分开比赛,一方面缓和了车队矛盾,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多的车队冠军。2009年,两位车手都获得了大丰收,格雷佩尔拿下了20个冠军,包括环西的绿衫;卡文迪什拿下了24个冠军,包括六个环法冠军和米兰-圣雷莫。两个人都具有良好的状态,这也为更激烈的冲突种下了种子。
其他文献
这几年,运艳桥的脚步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奔跑到了美国西海岸,走过了尼泊尔的雪山之巅又踏上了法国的勃朗峰。皑皑雪山印下他坚强的足迹、茂密丛林保留了他奔跑后的汗水、酷热的沙漠上看得见他坚强的背影。  你最初是怎么爱上跑步这项运动的呢?  运艳桥:之前也跑步,但是算不上热爱,一次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有个马拉松名额你去跑一次吧,跑完之后果然尝到了甜头,可以说算是“一跑钟情”,一跑不可收拾。尤其是开始接触越野
2009年5月,TNF第一次在北京昌平举办了百公里越野挑战赛,当时报名者寥寥,绝无今天挤破脑袋争夺参赛名额的现象。从2009年至今已有四个年头,经过几年的孕育,参与超马的人群逐渐扩大,百公里比赛就有越来越多的趋势。2012年,光北京地区就有门头沟百公里、磨房百公里、TNF百公里等赛事,而这一年,全国各地的比赛,还包括磨房的深圳百公里、湖湘百公里毅行、以及11月的黔东南环雷公山超百公里(三天)。不少
出这次远门的时候我29岁,在此之前的生活算是顺利。还可以的学历,不错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和相恋近10年的女友完婚,我似乎获得了同龄人普遍追求的几样东西。虽然也和所有人一样觉得工作是无聊、加班是煎熬,但我觉得我的人生是在不断向前的,甚至还经常自我感觉良好。直到2010年在纽约学习,有机会闲下来,低头琢磨琢磨脚下的路。结果经过仔细寻找发现脚下走的人很多,但根本没有路,而是一条传送带。往后一看这条传送带
2013年7月6日,铁木真马拉松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简称西乌旗)举行。铁木真马拉松全名叫“铁木真山地车挑战赛及国际草原马拉松极限挑战赛”,除了草原马拉松,还包含山地自行车骑行比赛共三天的赛事。但是,来自全球五大洲的参赛选手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比拼速度,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像我一样,更多的是来此享受草原的美景。  西乌旗素有“天堂草原”的美誉,这里时空辽阔,一眼万里,草色入云,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骏马奔
:据我们所知,Jack Wolfskin是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国际品牌,那么Jack Wolfskin在全球发展定位是怎么样的?  Christian Brandt:Jack Wolfskin过去五到十年里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主要是在欧洲市场有了双倍的增长。2011年的全球总收入同比增长了20%,2010年为18%。与此同时,公司从品牌、定位和市场份额各方面都毫无疑问地成为欧洲地区的领导者;之后,
如果一定要为过去一年里国内自行车越野骑行运动的发展概括出关键词,那就是细化与变革,细化源于车型种类,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山地车大轮径时代已经来临,它正在逐步扫除玩家们的困惑,变得易于接受。变革则表现在观念的转变,初露端倪的山地车公园、高水平赛事以及野骑穿越正把爱好者们引领到真正的越野骑行运动中去。  据我所知,北京的李雨、李显一、纪华、李昂等人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骑山地车的人,他们都是专业队员出身,
攀岩九年后接触到传统攀,现在已经是我攀岩的第十年了。好像从大江游入了大海,攀登本身太过广阔。运动攀,将个人攀爬技巧和体能推动到极限,并充满了思考的乐趣,去追求平衡,发现身体和岩壁的微妙关系。而传统攀是一个个或惊险或美丽的过程。不是勇敢到没有恐惧,而是要去直面恐惧,在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都能够具备勇气,能够冷静、严谨和果断的处理各种状况。而那些最壮美的风景,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完美的一天  8月中
“继2008年秋冬发布会成功举办之后,伊思佳再接再厉,由全新的团队和设计理念筑造2009年属于自己品牌特色的服装和经营模式。这个秋冬季节,由伊思佳精心策划的集“激情,梦想、活力”于一体的2009年春夏服装发布会暨品牌招商会浓情上演。  此次发布会分为勇闯天涯、梦想之旅,休闲之旅三大系列。整体造型时尚动感,款式更贯彻品牌多样化的户外运动休闲风格。男装以硬朗、简约的线条为元素,女装则轻柔、优美,色彩以
OUTDOOR:您最初体验到登山滑雪是什么时候呢?  苏荣钦:2007年夏天在新疆慕士塔格峰的塔县路线,和一支国际队伍从顶峰滑加摔着下来,那时候技术还特别粗糙,对野雪还完全陌生,不停的摔跤,还记得那些一起滑雪的外国队员,一直认为我会摔死,哈,那时候太猛了!  OUTDOOR:登山滑雪将登山与滑雪两种运动结合,是否这是它的魅力所在?  苏荣钦:对,登山带给你往上攀登的激情,滑雪让你享受滑降的乐趣。攀
今年的春节来得格外早,1月26日就是大年初一了。如果你不想裹着羽绒服度过春节假期,那不妨到东南亚去逛逛,那里有别致的热带风情,那里有色彩艳丽的各色民族服装。不管是印度、泰国,尼泊尔,还是柬埔寨、老挝、巴厘岛或是越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异域风情,各种民族服饰都是穿在身上的风景。不管是买一身流光闪耀的漂亮纱丽回来收藏,还是做一身简约的奥代平日穿着,都一定能为你的旅行增添一份快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