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考量——英语转岗教师生态课堂缺失现状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操控者
有部分英语转岗教师把学生看成是毫无生机的“大口袋”,通过自己的权威把知识硬塞入“大口袋”,教师成为了英语课堂绝对的操控者。生态学认为,教育生态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对周围环境都有适应的上限和下限,如果超出他们的适应能力,将会适得其反,这就是生态课堂中应遵守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
2.学生是缺乏灵性的学习者
英语转岗教师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进行机械的讲解,师生之间的活动缺乏语境;课堂上出现了可怕的“静场”现象,教师违背了语言的教学原则。生态学认为,生物在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限制因子定律。
3.课堂是禁锢学生的“牢笼”
英语转岗教师会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学生像“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多是应试知识,根本无暇顾及学生语言的运用。生态学认为,人为地为困在鸟笼里的鸟 创造生存环境,它可能比笼外长得好,但是它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下降,一旦离开鸟笼,就再也经不起考验。
4.令人窒息的生存空间环境
目前,许多农村小学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导致教室拥挤不堪,学生的活动空间很小。教师布置作业时也很难做到分层次,学困生完成作业有困难,没有学习成就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生态学认为,生物生存必须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阳光等因素,条件不足时生物就难以生长。
5.课堂教学群体生态失衡
英语转岗教师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故步自封,教学资源不愿共享。生态学认为,和谐的种群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生长,每个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称生态位。如果激励得当,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实践——英语转岗教师生态课堂的有效践行
1.提高英语教师教学素养
转变英语转岗教师重知识思想。在教学中要建构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进行有机整合,不能仅仅实现知识目标。例如,我校各英语备课组利用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把一周里每节英语课的三维目标制定到位,一单元结束,对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进行笔试,对能力目标进行口语测试,情感态度目标主要由任课教师或听课教师根据每节课的达成情况来打分。
调动英语转岗教师建构生态课堂的积极性。英语教师要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经常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英语教师集体评课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教学自信心。
通过培训机构、网络平台等方式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教师流利的口语是上好英语课的前提,简洁的语言、正确的语调和适当的语速才能有利于营造绿色生态课堂。例如,我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英语教师口语进行培训,学校领导组织专人进行考核。为了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学校专门聘请专家为老师和学生上课,还会定期举行教师和学生的口语比赛。
2.营造平等和谐的生态课堂
在生态课堂这个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因子,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成权威,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操练语言,这样才会运用语言。如我在教学Unit 3 At a music Lesson时,为学生创设一个音乐课的情境,然后把学生带入情境以后,再让学生小组内边做动作边用英语与大家交流“I can... What can you do?”,学生在与同伴的操练中很快掌握了本节课的语言交际任务。
在生态课堂这个环境中,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生态因子,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提问、作业不能搞“一刀切”,要让学困生也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3.建立有效互动的生态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提问讨论等方式,将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积极主动交往、潜移默化地掌握语言技能的过程,只有这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互动,学生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剥夺了学生话语权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一味地灌输导致师生互动成为无效互动,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如我在每节英语课会注意统计自己讲了多少,学生交流了多少,如果教师的讲解超过了20分钟,我会立即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争取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交流运用。
4.构建彰显个性的生态课堂
在课堂教学这个生态环境中,其中的生态因子(学生)具有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
要让学生带着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语言知识只有走进现实生活世界,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价值,只有开放的、有个性的教育才是有灵性的绿色生态教育。如我在每节英语课中都会注意语言的拓展和延伸,特别注意关注学生语言的运用,例如我在教学6B Unit 3 Asking the way创设一个寻找电影院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来设计如何问题、指路。
5.走向多样性的生态课程
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能否保持平衡,与生态环境中的教育资源息息相关,如在农村小学中也可以倡导45人的小班化教学,这样就可以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也可以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机会。
课堂组织的模式也应立足于多样性,要打破原始的座位摆放模式,代之以开放的“T字型”“环型”等小组型,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开放师生的思想、言语乃至体态,使课堂成为一个具有生态性的平等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英语转岗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也有其自身的优点,比如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如能以建构生态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发现和改进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就能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操控者
有部分英语转岗教师把学生看成是毫无生机的“大口袋”,通过自己的权威把知识硬塞入“大口袋”,教师成为了英语课堂绝对的操控者。生态学认为,教育生态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对周围环境都有适应的上限和下限,如果超出他们的适应能力,将会适得其反,这就是生态课堂中应遵守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
2.学生是缺乏灵性的学习者
英语转岗教师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进行机械的讲解,师生之间的活动缺乏语境;课堂上出现了可怕的“静场”现象,教师违背了语言的教学原则。生态学认为,生物在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限制因子定律。
3.课堂是禁锢学生的“牢笼”
英语转岗教师会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学生像“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多是应试知识,根本无暇顾及学生语言的运用。生态学认为,人为地为困在鸟笼里的鸟 创造生存环境,它可能比笼外长得好,但是它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下降,一旦离开鸟笼,就再也经不起考验。
4.令人窒息的生存空间环境
目前,许多农村小学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导致教室拥挤不堪,学生的活动空间很小。教师布置作业时也很难做到分层次,学困生完成作业有困难,没有学习成就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生态学认为,生物生存必须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阳光等因素,条件不足时生物就难以生长。
5.课堂教学群体生态失衡
英语转岗教师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故步自封,教学资源不愿共享。生态学认为,和谐的种群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生长,每个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称生态位。如果激励得当,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实践——英语转岗教师生态课堂的有效践行
1.提高英语教师教学素养
转变英语转岗教师重知识思想。在教学中要建构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进行有机整合,不能仅仅实现知识目标。例如,我校各英语备课组利用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把一周里每节英语课的三维目标制定到位,一单元结束,对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进行笔试,对能力目标进行口语测试,情感态度目标主要由任课教师或听课教师根据每节课的达成情况来打分。
调动英语转岗教师建构生态课堂的积极性。英语教师要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经常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英语教师集体评课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教学自信心。
通过培训机构、网络平台等方式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教师流利的口语是上好英语课的前提,简洁的语言、正确的语调和适当的语速才能有利于营造绿色生态课堂。例如,我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英语教师口语进行培训,学校领导组织专人进行考核。为了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学校专门聘请专家为老师和学生上课,还会定期举行教师和学生的口语比赛。
2.营造平等和谐的生态课堂
在生态课堂这个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因子,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成权威,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操练语言,这样才会运用语言。如我在教学Unit 3 At a music Lesson时,为学生创设一个音乐课的情境,然后把学生带入情境以后,再让学生小组内边做动作边用英语与大家交流“I can... What can you do?”,学生在与同伴的操练中很快掌握了本节课的语言交际任务。
在生态课堂这个环境中,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生态因子,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提问、作业不能搞“一刀切”,要让学困生也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3.建立有效互动的生态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提问讨论等方式,将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积极主动交往、潜移默化地掌握语言技能的过程,只有这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互动,学生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剥夺了学生话语权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一味地灌输导致师生互动成为无效互动,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如我在每节英语课会注意统计自己讲了多少,学生交流了多少,如果教师的讲解超过了20分钟,我会立即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争取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交流运用。
4.构建彰显个性的生态课堂
在课堂教学这个生态环境中,其中的生态因子(学生)具有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
要让学生带着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语言知识只有走进现实生活世界,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价值,只有开放的、有个性的教育才是有灵性的绿色生态教育。如我在每节英语课中都会注意语言的拓展和延伸,特别注意关注学生语言的运用,例如我在教学6B Unit 3 Asking the way创设一个寻找电影院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来设计如何问题、指路。
5.走向多样性的生态课程
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能否保持平衡,与生态环境中的教育资源息息相关,如在农村小学中也可以倡导45人的小班化教学,这样就可以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也可以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机会。
课堂组织的模式也应立足于多样性,要打破原始的座位摆放模式,代之以开放的“T字型”“环型”等小组型,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开放师生的思想、言语乃至体态,使课堂成为一个具有生态性的平等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英语转岗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也有其自身的优点,比如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如能以建构生态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发现和改进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就能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