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处于走向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科技日新月异,经济迅猛发展,各国为提升整体国力,大力发展现代经济,争当时代的引领者。目前,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全球性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在这低迷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为保持我国良好的发展势头,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政府高度重视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与世界商贸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社会对能够使用外语从事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定位于涉外商贸服务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抓住经济发展契机,紧扣经济发展需要,优化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服务区域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所在地区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其办学方针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服务区域发展是其建设根本所在。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是合二为一的,高职专业建设首要考虑的是服务区域,基于区域经济特点,推行专业各方面建设,走特色建设之路。不难想象,高职教育若执行全国大一统的专业建设方案,千篇一律,必将失去活力,无法适应区域发展。只有服务区域经济,才能接“地气”,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永葆专业生命力和竞争力。广东是经济大省,涉外业务非常发达,有着与其它省份不同的产业结构,且本省也形成不同的区域产业特点,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根据区域需要开展专业建设。
二人才培养规格
我们要特别重视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失去竞争力,人才也失去优势,经济就缺乏发展动力。专业核心能力的定位必须与经济发展需求相接轨,紧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拓展优化。广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提升发展专业会展,打造亚太重要会展经济区的建设目标。在广东,尤其在广州等城市,除了历史悠久的广交会,还有广州国际家具展、广东美博会、广州国际汽车展等等,各类涉外大型展会络绎不绝,号称一年365日永不落幕,各类主题式会议也日益盛行,对口的专业人才缺口大。目前,涉外商贸更多以展会作为交易推广平台。而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以外贸业务能力为核心发展,已不能满足当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应及时拓展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立足于英语大平台,把商贸会展技能融入到专业核心技能。为确保专业核心技能的质量,技能考证应做相应调整,必须包括新兴产业的技能考证,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更多的技能证明。
重视职业素养培养。现代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仅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素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合二为一,才能发挥最佳的效应。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行为规范、与人交际等方方面面。学生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学习能力,才能应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社会,才能确保可持续性发展,不被时代淘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才核心价值体现之一,是确保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之一。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必须结合职业素养培养,且职业素养培养必须贯穿于学生三年学习之中,可采用开设相关课程或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力求处处显职业素养培养。此外,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组织各类活动,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提供更大平台,如,开展各类技能大赛、邀请企业人士开设专业讲座、组织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举办户外拓展运动、举行各类文体活动等。
三课程体系
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课程是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的重要保障。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需要,以技能为本,从初级→中级→高级逐步推进,围绕每个级别技能构建课程体系。避免过多纯理论性课程,加大“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比重,重视课证合一,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以“会展实务”为例,不能光讲什么是实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操作或现场锻炼中感知、认知和掌握专业技能。课程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适当辅以其它技能。如,“会展实务”涉及项目繁多,要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侧重而讲,如展位设计、材料选择等可一带而过,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项目都承包给设计公司完成,参展商只是提供展览需求和选定方案,参展商的工作重点是如何通过展会平台争取海内外客户,切勿本末倒置。淘汰过时课程,整合原有课程,增加体现新技术新技能的课程,如适当增加展会类课程。根据业务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如国际商务礼仪,更多注重西方发达国家的礼仪学习,然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阴影持续发酵,欧美国家的市场需求萎缩或扩展不大,广东继而开拓非洲、南美洲、阿拉伯地区等国家的贸易,从广交会客源构成可见一斑,鉴于客源的变化,国际商务礼仪必须增加新开拓地区的礼仪学习,以提升职业素养,取得更大的外贸工作成效。
四实训模式
大力推行校内生产性实训。仿真工作流程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以利于学生就业时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商务英语专业可建立外贸会展综合实训室,提供对外贸易、会展等业务一条龙仿真培训,按外贸公司格局设计外贸实训区,按功能和流程划分为前台、洽谈、外贸业务处理、文印等若干区域,会展实训区则建立一个标准展位和产品发布舞台,学生按学习需要进行单项或综合模拟训练。
依托涉外展会,开拓校外实训平台。充分发挥涉外展会的大平台作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涉外展会,实施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模式。珠三角地区丰富的展会资源为商务英语专业提供了各类专业实训机会,使学生在真枪实弹环境下检验和提升专业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从大一开始参加工学交替,从开始简单的工作任务,逐步过渡到技术含量高的任务,直至毕业顶岗实习,不断提高职业能力。 五校企合作
以互惠互利的“双赢”目标为合作基础,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邀请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通过与企业建立常态密切合作关系,有助于我们及时把握经济发展动态,了解发展需要,以便及时更新内容,优化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一致性。
学校参与企业业务工作。广东的各种展会大都由行业或企业主办及承办,每个展会主办方和承办方都亟需大量人手,每个展会都有大批的参展商参加。通过与组展商和参展商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展会,既满足了学校工学交替的需要,解决了学校生产性实习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工作人员,解决企业业务扩展的人力需要,各方各取所需,实现“双赢”。
成立“智囊团”式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专业人士组成,参与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学结合教材编写、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等,为专业建设提供专业指导,确保专业建设的时效性。
建立互兼互聘的共享型师资队伍,聘请企业人士从事专业教学及实习实训指导工作,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锻炼,并积极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以提升和更新教师的专业执教能力。
成立各类“订单班”,校企携手,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解决将来发展人才之需,且通过企业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弥补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性。在涉外展会的大市场中,商务英语专业可根据企业需求,成立服务特定展会的“订单班”,由校企双方进行专业培训,为展会提供服务。
六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具有职场经历,走“双师型”建设之路。教师可通过企业锻炼、指导学生工学交替实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获取职场经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确保理念和知识的更新。此外,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来充实教师队伍,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七国际合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必须具有敏锐的国际意识,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合作,主动了解国际发展状况,掌握国际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以保持专业发展的生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积极引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吸取其可取经验,试行教学模式改革。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全面引入国外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学生。如我校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办了TAFE旅游管理专业,迄今已成功办学8年,中澳合作办学为商务英语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先进教学资源参考,且商务英语教师参与TAFE专业教学,亲身体验了TAFE的教学模式,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商务英语专业老师通过亲身指导各类涉外展会,借助涉外展会平台,开拓了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行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要状况,更新理念,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一手资料。
总之,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建设必须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自我调整改造,以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老牌的外语专业,影响力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专业建设方面勇于探索,以保持其发展动力,发挥专业优势,又好又快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刘清涛,伊宏伟.谈高职教改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8).
[3]马君,谢勇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问题略论[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一服务区域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所在地区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其办学方针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服务区域发展是其建设根本所在。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是合二为一的,高职专业建设首要考虑的是服务区域,基于区域经济特点,推行专业各方面建设,走特色建设之路。不难想象,高职教育若执行全国大一统的专业建设方案,千篇一律,必将失去活力,无法适应区域发展。只有服务区域经济,才能接“地气”,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永葆专业生命力和竞争力。广东是经济大省,涉外业务非常发达,有着与其它省份不同的产业结构,且本省也形成不同的区域产业特点,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根据区域需要开展专业建设。
二人才培养规格
我们要特别重视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失去竞争力,人才也失去优势,经济就缺乏发展动力。专业核心能力的定位必须与经济发展需求相接轨,紧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拓展优化。广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提升发展专业会展,打造亚太重要会展经济区的建设目标。在广东,尤其在广州等城市,除了历史悠久的广交会,还有广州国际家具展、广东美博会、广州国际汽车展等等,各类涉外大型展会络绎不绝,号称一年365日永不落幕,各类主题式会议也日益盛行,对口的专业人才缺口大。目前,涉外商贸更多以展会作为交易推广平台。而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以外贸业务能力为核心发展,已不能满足当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应及时拓展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立足于英语大平台,把商贸会展技能融入到专业核心技能。为确保专业核心技能的质量,技能考证应做相应调整,必须包括新兴产业的技能考证,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更多的技能证明。
重视职业素养培养。现代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仅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素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合二为一,才能发挥最佳的效应。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行为规范、与人交际等方方面面。学生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学习能力,才能应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社会,才能确保可持续性发展,不被时代淘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才核心价值体现之一,是确保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之一。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必须结合职业素养培养,且职业素养培养必须贯穿于学生三年学习之中,可采用开设相关课程或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力求处处显职业素养培养。此外,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组织各类活动,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提供更大平台,如,开展各类技能大赛、邀请企业人士开设专业讲座、组织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举办户外拓展运动、举行各类文体活动等。
三课程体系
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课程是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的重要保障。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需要,以技能为本,从初级→中级→高级逐步推进,围绕每个级别技能构建课程体系。避免过多纯理论性课程,加大“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比重,重视课证合一,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以“会展实务”为例,不能光讲什么是实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操作或现场锻炼中感知、认知和掌握专业技能。课程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适当辅以其它技能。如,“会展实务”涉及项目繁多,要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侧重而讲,如展位设计、材料选择等可一带而过,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项目都承包给设计公司完成,参展商只是提供展览需求和选定方案,参展商的工作重点是如何通过展会平台争取海内外客户,切勿本末倒置。淘汰过时课程,整合原有课程,增加体现新技术新技能的课程,如适当增加展会类课程。根据业务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如国际商务礼仪,更多注重西方发达国家的礼仪学习,然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阴影持续发酵,欧美国家的市场需求萎缩或扩展不大,广东继而开拓非洲、南美洲、阿拉伯地区等国家的贸易,从广交会客源构成可见一斑,鉴于客源的变化,国际商务礼仪必须增加新开拓地区的礼仪学习,以提升职业素养,取得更大的外贸工作成效。
四实训模式
大力推行校内生产性实训。仿真工作流程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以利于学生就业时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商务英语专业可建立外贸会展综合实训室,提供对外贸易、会展等业务一条龙仿真培训,按外贸公司格局设计外贸实训区,按功能和流程划分为前台、洽谈、外贸业务处理、文印等若干区域,会展实训区则建立一个标准展位和产品发布舞台,学生按学习需要进行单项或综合模拟训练。
依托涉外展会,开拓校外实训平台。充分发挥涉外展会的大平台作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涉外展会,实施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模式。珠三角地区丰富的展会资源为商务英语专业提供了各类专业实训机会,使学生在真枪实弹环境下检验和提升专业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从大一开始参加工学交替,从开始简单的工作任务,逐步过渡到技术含量高的任务,直至毕业顶岗实习,不断提高职业能力。 五校企合作
以互惠互利的“双赢”目标为合作基础,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邀请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通过与企业建立常态密切合作关系,有助于我们及时把握经济发展动态,了解发展需要,以便及时更新内容,优化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一致性。
学校参与企业业务工作。广东的各种展会大都由行业或企业主办及承办,每个展会主办方和承办方都亟需大量人手,每个展会都有大批的参展商参加。通过与组展商和参展商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展会,既满足了学校工学交替的需要,解决了学校生产性实习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工作人员,解决企业业务扩展的人力需要,各方各取所需,实现“双赢”。
成立“智囊团”式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专业人士组成,参与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学结合教材编写、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等,为专业建设提供专业指导,确保专业建设的时效性。
建立互兼互聘的共享型师资队伍,聘请企业人士从事专业教学及实习实训指导工作,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锻炼,并积极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以提升和更新教师的专业执教能力。
成立各类“订单班”,校企携手,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解决将来发展人才之需,且通过企业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弥补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性。在涉外展会的大市场中,商务英语专业可根据企业需求,成立服务特定展会的“订单班”,由校企双方进行专业培训,为展会提供服务。
六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具有职场经历,走“双师型”建设之路。教师可通过企业锻炼、指导学生工学交替实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获取职场经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确保理念和知识的更新。此外,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来充实教师队伍,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七国际合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必须具有敏锐的国际意识,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合作,主动了解国际发展状况,掌握国际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以保持专业发展的生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积极引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吸取其可取经验,试行教学模式改革。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全面引入国外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学生。如我校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办了TAFE旅游管理专业,迄今已成功办学8年,中澳合作办学为商务英语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先进教学资源参考,且商务英语教师参与TAFE专业教学,亲身体验了TAFE的教学模式,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商务英语专业老师通过亲身指导各类涉外展会,借助涉外展会平台,开拓了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行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要状况,更新理念,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一手资料。
总之,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建设必须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自我调整改造,以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老牌的外语专业,影响力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专业建设方面勇于探索,以保持其发展动力,发挥专业优势,又好又快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刘清涛,伊宏伟.谈高职教改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8).
[3]马君,谢勇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问题略论[J].中国高教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