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个体需要与集体规则的矛盾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包容个体差异。建立合理规则
  集体规则的制定既是为了满足群体的需要,也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个体的合理权益。因此,当个别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特殊需要时,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只要是对该幼儿发展有益又不妨碍他人的,教师就应予以支持。教师对幼儿个体需要的支持,会帮助其产生对自我的认同感,并进一步树立自信,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因此,满足个体需要与树立集体意识并不矛盾。
  当然,如果个别幼儿的特殊要求妨碍了其他幼儿的发展,则需要考虑另外的安排。比如,有幼儿想在集体语言活动中讲长篇故事,如果教师满足了他的要求,就有可能妨碍其他幼儿的思维和表达。教师不妨建立“讲故事预约制度”,在晨间谈话、午餐后、离园前等环节安排讲故事时间,满足个别需要。
  二、根据领域特点。实施多元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不可能整齐划一地在同一时间完成作品,所以,教师要科学安排,让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活动。比如,在一次活动中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提供多种材料,画得快的幼儿可以进一步丰富画面,有兴趣的可以再画一幅,不想画的可以去图书区阅读等,画得慢的或意犹未尽的可以转移到美工区继续创作……
  至于评价形式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应多进行过程中的评价,以引导幼儿关注活动过程;要重视个别与小组的评价,不必每次都把所有幼儿集中起来面面俱到地讲评;可以灵活利用餐前等零星谈话时间,不让讲评挤占幼儿的创作时间;可以推出主题画展、个人画展等,使评价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三、及时发现幼儿优点,激励幼儿自我发展
  从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小雨是个“一向调皮”的孩子,而这次美术活动正是一次帮助小雨改变同伴印象的良机。
  我的班里也有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萌萌,她在集体活动中经常会被冠以“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他人”等负面评价。在一次橡皮泥创作活动中,刚开始她东张西望,没能进入状态,而当大家都基本完成作品开始整理时,她突然静下心来开始创作了,丝毫不受他人影响。于是,我专门搬了一张小桌子给她,鼓励她坚持完成创作。最后,她的作品获得了同伴的一致好评。那次活动让萌萌对橡皮泥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帮助她改变了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
  正是幼儿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学习需要,才让每个幼儿都有很多这样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果教师善于发现、捕捉这样的契机,相信一定会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江苏如皋 江晨)
其他文献
甲 我出一条谜语,你能猜   出来吗?  乙 猜谜语?咱是狗撵鸭子   ——呱呱叫!  甲 先别吹,你听着:“一条   狗,叫汪汪,一刀砍在大   腿上,右腿砍弯拖在地,   腿没伤来耳朵伤!谜底   打一个字。”  乙 你这谜语,不怎么样!狗   是人类的朋友,不能打,   更不能拿刀砍,还把腿   砍弯拖在地,真没人性!  甲 你先别骂,狗腿不是没   断吗!  
“千年老妖”是他给自己起的外号。其实他才13岁,为什么就叫“千年老妖“呢?原因当然很多了。  这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是班里的尖子生。可在生活中,他却总觉得自己很孤独,常常愁眉不展。他父亲在外地打工,数月才能回家一次,每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家里日子一直过得很苦。母亲总是不停抱怨,只要他一犯错,妈妈就哭个没完,边哭边唠叨,说自己命苦,日子过得差,孩子也不懂事……他听不得哭声,幼小的心灵却时常被哭声所笼罩
头孢哌酮/舒巴坦是近年来开发的头孢菌素复合制剂,对多数G+菌和G-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我们用它治疗下呼吸道感染184例,并与头孢塞肟钠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