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低段教材记号字归类分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们一直用“六书”分析汉字,其中把合体字分为形旁和声旁,形旁和形旁可以组成会意字,形旁和声旁可以构成形声字。其实,这种分析法已经不是很适合现代汉字了,因为,在汉字发展的过程里,由于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有很多意符和音符失去了表义和表音的功能,变成了“记号”。如“年”,小篆是从禾、千声的形声字,写作“”。到楷书,“年”因形旁、声旁黏合而成了不能分析的独体记号字。再如“笛”,从竹,由声,后来音变了,“由”不能表音而成为记号,于是“笛”变成了半意符半记号字。鉴于汉字的大变化,1988年,著名汉字学家裘锡圭教授就在其著作《文字学概要》中指出:“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汉字教学要与时俱进,教师对汉字中的“记号”字符要正确理解,努力掌握,科学分析,防止错解汉字、生造字理。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选析了统编本小学语文低段教材“识字表”中四个来源的记号字、半记号字,以便归类教学。
  一、源自“省简”
  1.声旁和形旁的省简
  有些形声字在演变过程中,省去了声旁或者形旁的某个部分,保留的部分变成记号。记号与整字没有字义和字音上的关系,增加了学生的识记难度。追溯原声旁、形旁,复现构字理据,有助于学生意义识记。
  声旁省简。如“独”,繁体“獨”的声旁是“蜀”,“蜀”省简为“虫”,失去表义作用,成为记号。再如“杏”(“向”省简为“口”)、“辣”(“剌”省简为“束”)、“棉”(“绵”省简为“帛”)、“截”(“雀”省简为“隹”)、“将”(“酱”省简了“酉”)、“度”(“庶”省简了四点底)、“览”(“监”省简了“皿”)、“尝”(“尚”省简了“口”)、“船”(“铅”省简了“钅”)。
  形旁省简。如“奋”,繁体“奮”是会意字,用“田”和“奞”(鸟张开毛羽而身大),表示鸟振翅从田间飞起;“奞”省简为“大”,“奮”规范简化为“奋”,“大”无法表义,成为记号。“扫”,繁體“掃”,意符“帚”的金文作“”,笤帚形,加“扌”即手持扫帚表示洒扫;“帚”省简为“彐”,成为记号(“妇”字同样由“婦”省简而成)。“充”,下部“儿”是“亻”的变形,上部“”是“育”的省简,从育从人表示育儿长大成人,引申指满、足;“亭”“亮”,上部均是“高”省简了下部的“口”。
  汉字的这种省简现象,在2009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中叫作“某省”。教师如能正确教授“某省”的字,可免去记号难记之虞。
  2.非特征性部件的省简
  有些繁体字在简化时仅截取原字带有象征性的部件,而省简其余部件。所截取的这部分部件多因无法表义而成为记号。如,“业”,金文“”是象形字,上部“丵”像锯齿形,下部“巾”像装饰板,本义是古代乐器架上刻有锯齿的大木板,用来悬挂钟、磬等;楷书繁体写作“業”,简化时仅截取象征性的上部“业”,“业”看不出形音义关系,成为独体记号字。因在大木板上刻锯齿要谨慎,所以引申指谨慎,如“兢兢业业”;后假借表示书册的夹板,引申为学习的功课、知识,比如“学业”“毕业”;进而引申指工作、事务等,如“业务”“职业”“专业”“农业”。类似省简了非特征性部件的汉字还有“类(類)、声(聲)、习(習)、条(條)、乡(鄉)、开(開)、医(醫)、亲(親)、术(術)、壳(殻)”等。遇到字音或字义较陌生的记号字,结合生动形象的古文字形适度讲解整字形音义,有助于简化字的理解和掌握。
  二、源自“替换”
  有些繁体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简化时,直接用简单字符替换笔画繁多的部分,如,“这(這)、齐(齊)、乔(喬)、养(養)、师(師)、归(歸)、边(邉)、过(過)、礼(禮)”等字中的“文、、
其他文献
时间:2018年9月7日下午  地点:南宁某大学附属医院  人物:我,医护人员甲、乙、丙  (我到医院看到门头牌匾有“卒中中心”字样后询问值班的医护人员)  我:医生,上面那个叫什么“中心”的是怎样的一个治疗单位?是治疗什么的?  医护甲:那个呀,不就是“卒(zú)中(zhōng)中心”吗!治疗“中风”的。  我:治疗“中风”,那为什么你们读“卒(zú)中(zhōng)中心”不读“卒(zú)中(z
名师荐语  国内众多小学语文教学期刊中,当推《小学语文教学》。她独树一帜,出类拔萃。她所刊文章观点鲜明,文笔清新,案例生动,言语亲切。一线教师视她为不可或缺的良师与益友。本人既是她的作者,亦是她的读者。一册在手,终身受用。  ——贾志敏  自1981年《小学语文教学》创刊以来,我一直都是她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必读。几十年来,获益匪浅,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众多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中,她都给了我很多启迪。
“快乐读书吧”,是一个全新的栏目,是统编本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落实课标建议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大多教师对“快乐读书吧”栏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因此教学中常常出现目标不明、任务不清、教学形式单一、过程跟进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快乐读书吧”无法充分地发挥其应有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快乐读书吧”栏目的编排意图,真正通过“快乐读书吧”沟通课内
提到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初中,甚至是高中。的确,文言文与小学关系似乎不那么密切。一直以来,在不同版本的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数量都非常有限,正因为接触得少,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也就研究得不够深入,种种困惑让老师们更是觉得文言文不好教,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  困惑一:相对陌生  小学生,包括小学教师对文言文都比较陌生,原因就在于之前小学阶段的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数量太少了。以人教版教材为
一、我会写。37%  1.拼一拼,写下来。(10分)  zhōnɡ ɡuó běi jīnɡ kuài lè niǎo yǔ huā xiānɡ  shēn tǐ yùn dònɡ ɡāo xìnɡ hé fēnɡ xì yǔ  2.照样子写下来。(8分:4 4)  (1)  (2)出→ 高→ 今→ 双→ 后→  3.按笔画数写字。(4分)  以 乐 瓜 成 色 风 条 坐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
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写作能力不强,不仅说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尽如人意,还表明学生积累匮乏,语言库存告急。此时,在语文教学中重新认识积累,努力丰富积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如何丰富积累?过去,我们主要关注词语积累,这当然是必要的。然而,语言毕竟是第二信号系统,是经验、知识、思想、文化的载体。所以,我们不妨调整视角、转换思路,从语言的源头上着力,带动起语言的积累。反过来,又通过语言的积累,促进知识
《小王子》的经典之处在于不同读者阅读相同的文字可体味到不同的意味,其文与意蕴含着无限丰富情思与丰厚启迪。这深意如同当你脚踏大地,头顶星空,放眼瞭望,尽管你观察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是你从每个角度看到的视野总是波澜壮阔、气象万千、震撼心灵。在包罗万象的景象里,生发出想要看见或者是期待看见,让你有了更加强烈、更为迫切的未知之感,求知之望。阅读《小王子》,于我,正是这样一份磁石般的着迷吸引。我相信童话,自然
【教学目标】  1.回顾故事内容,并通过变换叙述角度重新讲述故事情节。  2.聚焦“驯服”,分析其内涵,了解驯服其实是指“要走进对方内心,建立起互相依赖、互相信任、互相负责、互相关怀的关联”。  3.分析大人和孩子的区别,了解其本质区别在于能否用心与外界建立起驯服的关联。(其中2、3为教学重难点)  【教学流程】  一、小王子的旅程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王子》故事的大概情况,也都了解到这个童话故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贯起来。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叶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学语文,不仅是得到语文的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要把运用知识变成一种
现在很多人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关注上面的动态,而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打开微信,秀图片,写心得,看各种评论。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也能利用微信,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于是,我尝试着让“微反思”走入学生的课堂。  一、重视每篇教材的“微反思”,可多角度、多元化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语言交际能力  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会让学生写感想或评论,不能长篇大论,而是学着以微信或微博的方式,几十或上百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