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明文教学尽显趣味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富有知识性、科学性,能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但说明文跟其它体裁课文相比,既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生动活泼的描述,因此,小学生阅读兴趣不大,学习热情不易调动。如何让说明文教学走出教和学的低谷,如何让说明文教出趣味,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关键在于教师教学中能否领悟新课标精神,创新教学方式,从不同文本的表达特点出发,巧妙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说明文教学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出精彩。
  一、妙趣开头,激活学习情感
  我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说明文教学的重要渠道之一。结合说明文内容平实,语言朴素的特点。教学时,如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说明文教学的开头,营造“课伊始趣亦浓”的氛围,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其情绪饱满地去学习、去探究。1. 情境导入。即恰当地运用图片、幻灯、录像、电影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2. 语言激发。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3. 悬念设置。即精心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情。4. 故事创设。即老师通过美妙的故事情节,链接到所学的说明文中,更好地为说明文的拓展服务,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
  二、自主探究,激活求知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一切所感所悟都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就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乐于读,乐于思,学贵有疑”的学习期待。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积极思维。在学习《鱼与潜水艇》一课,我先让学生自己预习,提出问题,带着解决问题的欲望来上课,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解决。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学习自觉性也提高了。另外,当学生觉得无疑时,老师还要善于“激疑”、“设疑”,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学生思维才能活跃,乐在其中,智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揣摩品味,激活语言精彩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无论是放声朗读、个别读还是集体读,都是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表达的最好的方法。说明文教学也不例外。如果说明文的教学忽略语言文字的品味,仅仅只停留在对课文结构,说明方法讲解上,那教学了无生趣,枯燥乏味,说明文也就成了语文学科的“匆匆过客”,自然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让学生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精彩呢?我认为,教师须对教学细节进行精雕细刻,从文本出发,语言特点入手,依托语言,活化语言,让学生在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读全文的过程中,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才会悟得快、悟得多。在说明文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必能使学生领略到语言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从而激活阅读内动力,于无形中把握语意,敏化语感,享受品读之乐趣,激活语言的精彩。
  四、化难为易,激活抽象想象
  说明文的内容,有些阐述的是学生常见的事物,也有不少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直观教学,尽量利用插图、模型、标本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看到具体的事物,以加深印象,便于理解,并从中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鱼和潜水艇》,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鱼鳔和潜水艇中“柜子”的作用,就在课上用水缸、气球、小瓶做了演示实验:水缸内放满了水,用气球代替“鳔”,小瓶代替潜水艇的“柜子”。气球充满气,就浮了上来;放了气,就沉下去了。小瓶内无水时,就浮在水面上;装了水,它就沉下去了。这样的直观教学,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科学道理。实践证明:说明文要化难为易,就必须注重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多参加实验活动,还要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用掌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五、拓展延伸,激活创作火花
  说明文教学不应只是一般的常识课,而必须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把知识的重点讲解清楚,使学生不仅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而且能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更重要的是把课内知识拓展延伸,实现学习的迁移。为此,我们必须善于设计相关训练,注意课内外结合,生活与实践结合,使课内外教学多姿多彩。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多媒体演示。多媒体以其独有的功能,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上,能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或虚拟情境,还学生一个生动、奇妙的数学世界,使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清晰化、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拓宽教学时空,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区域经济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各区域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中央政府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集声、文、色、形于一体,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丰富了教学活动的模式,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阅读、写作、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革命。 
化学是一门到初三才开设的课程,内容浅显且较少,是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点,化学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首要任务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思维能力是人脑通过对输入信息加工整合而制作出思维产品的能力,是思维的逻辑性、批评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综合体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维才能提高。  一、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略)  二、化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与手段  激发
一、现象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地激活原本凝固的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反观我们的教学,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读”未能重视,认为是可有可无,或是有进行指导,但训练未到位就匆匆过场,形式痕迹重,真正的效果欠缺。  现象一:教师滔滔不绝,学生
〓〓中学生语文的素养的培养,是在感悟意义中成长的,随着意义的逐步清晰、逐步增多,智慧也逐步成长起来,人由意义向前推动着,长大了,最终变成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思想深邃的完整的人。  〓〓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某种景物,心中忽有感受,思绪满怀,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情随景生,触景生情”,而景物描写往往不能孤立起来,写人、叙事与写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指出教师的“教”起着“指导”“引领”“点拨”的作用。因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应当把阅读时间和阅读过程还给学生,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从而使阅读教学从一种程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快乐地学习,自主地获取知识, 是每一个语文老师要追求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请选择你所喜欢的”这一具有人文关怀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成为学生不断提高完善的土壤和动力。  一、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如《陋室铭》是极富哲理一
公共租赁房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推出的一种新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房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立法支撑。针对当前公共租赁房立法存在的位阶较低,条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