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效,必须把作文教学渗透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学生活学活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在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1.我的教学观
  1.1让学生把作文看做是一次聊天,一次愉快的、放松的、充满乐趣的交流。把作文当做自己的挚友,有了苦闷,向它倾诉,有了烦恼,向它表达,有了高兴或痛快的事,让它也高兴、痛快,当你要把说的都说出来,都写在纸上,你就会觉得心情无比舒畅。
  1.2把作文当做联系各学科的桥梁,所有学习的课本都是一篇篇的文章构成,当我们用心去体验作品中的境界,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把握教学的奥秘,体会语言的玄妙,深入观察世界,参与体育运动,解读形形色色的人,实际就是在充实生活,体验生活,也是对作文素材的积累。
  1.3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享受父母的宠爱,聆听父母的教诲,感受父母的辛苦,熟悉家里的环境,了解家庭和邻居及其他家庭的来往,了解社会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这样一种自觉的观察体验,实际就是一种生活。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2.1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如有一次习作训练要求介绍家中某一种日常用品,课上我拿了一把茶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汇报观察的情况,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观察无序性、抓不住特点、观察不具体的问题,于是因势利导,先提问学生:“这把茶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什么颜色的?它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又采用“遮幅式”的手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叙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从中领悟到观察某一器物可以从质地、颜色、形状,由局部到整体,也可以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课后又进一步延伸拓展,用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他器物,学以致用,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2.2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动物,让他们从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有了许多新发现,也产生了不少疑问,如:“鸭子能下水游泳,公鸡为什么下不了水?老水牛会尿尿,公鸡为什么不撒尿?”对学生的疑问,我不急于回答他们,而是引导他们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从中又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学生提笔状物时,活灵活现,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表达出真情实感。
  2.3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时,我除了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表情、语言等,还引导他们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心情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如一个学生在描述爸爸和妈妈吵架时的情景:妈妈满脸怒气,左手叉着腰,用右手的食指指着爸爸的鼻子,跺着脚,大声吼道:“姑奶奶还怕你吗?”这位学生要不是耳闻目睹这一幕,是无法写得这样形象逼真的。由此,以前那种千人一面的弊端也少见了。
  3.灵活使用积累的素材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4.在模仿范文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小学生活泼、天真,充满童真、童趣,模仿能力强,在作文教学中,好的范文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在作文教学中,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做范文。这些文章使学生感到亲切,无论在内容选材上还是在写作方法、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上都易于让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学生模仿与创新。许多学生思维敏捷,构思巧妙,发挥聪明才智,写出了与众不同、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桂林山水》一文中有几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读后人们仿佛身临其境,置身漓江。针对这种句式,我设计了以下练习,让学生补充:超市的菜品种真齐全……超市的菜真新鲜……超市的菜价格真便宜……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写一段话描写一处景物,并抓住景物的特点。
  5.展开较丰富的联想
  5.1发散思维。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我们可以训练学生对一个题目几种解答的能力。也可以给出一种图形让学生进行想象,如教学星座时,课本已明确出示了星座的名称,但学生的观察肯定有所不同,让学生另起名字,想象它们的形状像什么。
  5.2听朗诵配乐想象。《鸟的天堂》一课,让学生听鸟鸣想象大榕树作为鸟的家,那种热闹的场面。感受大榕树的繁茂;听流水声,想象大自然的安静与合谐;听周华健的《朋友》,想象朋友间的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的催人奋进的画面。
  5.3续写想象。在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讲的中途停下来,留下一个让学生发挥想象的余地。让他们发挥想象,续说下去。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而意无穷。如《穷人》一文结尾写道:桑娜掀开了帘子……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续写桑娜的神态,语言,动作和桑娜一家人的生活。
  5.4自由想象。比如《我希望我的房间……》,学生在这一个个“假设”中,发挥想象。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让学生不再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改革着重提出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快乐学习过程呈现的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动态,让学生充满学习欲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快乐教育 教学效率 提高方法  学习是一个认识活动、智力活动的过程,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当学习者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摘 要: 课堂导语设计的好坏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只有设计好导语,才能为新授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导语设计更为重要,作者提出采取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法、创设情境法、谈话导入法、媒体介入法、新旧结合等方法进行导语设计,从而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导语设计 设计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而传统式的作文教学效率低,反馈慢,指导与修改、评价不能及时跟上,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作文教学的网络化初见端倪。现代信息科技在作文教学特别是个性化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为此笔者在如何利用信息科技提高初中作文个性化教学效率方面做了以
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三年级一开始写作文,就好像面对一个关卡,心里忐忑不安。如果老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将严重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开始习作训练呢?我的做法如下。  1.写“悄悄话”  我采取让学生和老师说“悄悄话”的形式,引导学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什么条条框框。这样,学生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去写,表达藏在自己心里的思想。由于是“悄悄地”
胃癌在全世界和我国均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目前临床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但大部分胃癌在确诊时偏晚期,并且部分患者早期手术根治后仍可能发生复发和转移。新药及新的临
作文是学生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学生的习作中往往相当明显而集中地反映着他们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水平,是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创造性阐述世界的过程。因此,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客观标志。  然而,“作文难”的问题长期存在,“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一直制约着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影响着学校的全面发展。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