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渗透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w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渗透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称呼语。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
  感谢和答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隐私。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打招呼。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介绍。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三、文化渗透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 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其他文献
“我绝望,掉入深井,我低头,却看见井水里闪耀着满目星光。我总是,在最深的苦难与绝望里,看见最深刻的美丽。”  ——题记  所有的星光,都是由最初漫长的黑夜来诞生,熬过那段深不见底的恐惧与彷徨。然后,经过黑夜反反复复的打磨,兀自燃烧,渐臻光亮。那星光,纹画进你的肌肤和骨骼,篆刻进你的脊梁与胸膛。以她被打磨千万次后的璀璨夺目,在灵魂深处,发烫。  诗里说,只有经过乌云打磨的月亮才会更亮;一把刀,只有经
面对浩如烟海的人类知识宝库的积累,面对当今社会已然进入的信息爆炸时代,面对读“书”向读“图”的转变,我们怎样去读书,怎样去思想呢? In the face of the accumulation o
中国的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为人在世应讲究立身处世,言谈举止、处理事情都得讲究一个度,“无过而无不及”,把握好尺度,将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柳暗花明”,实现自己
期刊
没有星星的夜晚,安静到压抑的空气,我望向窗外,除了无尽的黑夜,我什么都没有看到。我闭着眼睛却迟迟无法入睡。不知不觉就回想起过去的种种——悲伤而又快乐而又平静。一幕一幕在脑海中放映,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仿佛还是昨天,可是昨天已非常遥远,但我闭上双眼我还看得见。”怎么感觉才睁眼闭眼的瞬间,一切都已变成了曾经,恍然如梦。  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  小时候,我们折着纸飞机,折着自己的未来,比赛谁飞得更
教材改革无疑是语文教育改革系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教育是通过课程和教学得以实施的,而课程则是在教材设定的方案基础上展现的。如果说课程标准是理念形态的课程方
从小事做起,以身示范,以德育人,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尝试构建一套适用于辽宁省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地推进辽宁省民办院校的发展,提升辽宁省民办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采取开展问卷调查的形式阐明了辽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导入,这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是相一致的。文化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和质量合适性原则,可采用对比分析、观察阅读、举办讲座等方法。  关键词:中学 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原则 方法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记得有一次,有一个美国客人对我的一个朋友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内容,由于涉及到专业的哲学词汇,对于缺乏相关训练的中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都比较困难.特别是单元总结课,需要通过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框架,
在幼儿的学习阶段,游戏教学法时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比起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边做游戏边学习的方式似乎更能够被幼儿所接受.在在幼儿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