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自在的牧童生活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oryanz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首诗的大意是:辽阔的原野,绿草如茵,连绵数里,晚风送来几声悠扬的笛声,时断时续。牧童回到家中,饱餐一顿,天已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了明亮的月色中。
  绿草、原野、笛声、晚风、牧童、明月,诗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静自然的水墨画卷。这样一幅有声有色、有人有景的画面,不由得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洗礼,变得宁静而平和。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是多么安然与闲适,多么令人向往。作者对牧童无羁无绊、自由轻松生活的刻画,使一个活泼而勤勞的农家儿童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草铺横野六七里”,绿草、原野,这是视觉的感受。一个“铺”字,表现了绿草的茂盛和原野的辽阔,为牧童的出场营造了一个开阔美丽的场景,洋溢着自然和宁静的气息。
  “笛弄晚风三四声”,笛弄、晚风,这是听觉的感受。“弄”富有情趣——那时断时续的悠扬笛声仿佛在逗弄着晚风,这与牧童可爱活泼的形象何其相配!诗词中出现“弄”字,往往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优美意境。如“山光物态弄春晖”(唐·张旭《山行留客》),“迟迟春日弄轻柔”(宋·朱淑真《眼儿媚》),“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这些“弄”字无不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情态和意趣,真是独具匠心。“三四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也反映出牧童的稚态。通过写笛声塑造人物形象,角度独特。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是对牧童的直接描写。牧童吃饱饭时,已经过了黄昏,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明月下了,尽显其知足、洒脱之态。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一说是唐代的吕岩,即吕洞宾,唐末人,曾担任过县令,后入终南山学道,被道教全真派奉为祖师,又传为道教“八仙”之一。另一说是这首诗载于《千家诗》,题为“答钟弱翁”,署名“牧童”。相传宋人钟弱翁醉心功名,一日有一道士携牧童相见。钟弱翁于是指着牧童对道士说:“道人颇能赋此乎?”道士笑着说:“不烦我语,是儿能之。”他们让牧童作诗,牧童就写下了这首诗。很明显这是在劝告钟弱翁放下对名利的追逐,过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其他文献
马达叔叔开了一家石材厂,专门制作橱柜、茶几等。原材料是很大的大理石板,经过机器切割,再由马达叔叔那双会魔法的大手一组装,就是一件漂亮的成品了。  石材厂生意很好,因此,没过多久,院子里切割下来的边角料就堆了一大堆。  “这么多的废石料,好占地方呀,快送到垃圾场吧!”马达婶婶说道。  马达叔叔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些废石料说不定还有什么用处,扔了怪可惜的,但是一时又想不起可以干什么用。  
有一只叫牛牛的小蜗牛,住在一座高楼的墙角下。牛牛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日出。为了看日出,它每天天都早早起床,然后一点点慢慢爬到草叶子上。  有一天早上,牛牛正在努力向上爬,突然听到一个声音说:“牛牛,你每天都起这么早,是为了什么呀?”  牛牛抬头一看,原来是头顶上的邻居小蓝鸟。牛牛说:“看日出呀!日出这么美,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原来是这样呀!可是,草叶子上能看到什么呢?看日出,最好是到楼顶上。
【考点阐释】  “内容”指写进文章里的人物、事物、资料、数据等。所谓“内容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记叙文叙述具体,描写到家,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了中心思想,内容便是充实的;议论文论述充分,论据丰富,论证方法灵活,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内容便是充实的。  “中心明确”是指文章的主旨鲜明而准确。“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
我有一只豆芽发夹,它的造型来源于真豆芽,灵感源自动漫人物“慢羊羊”头上的那根草。  我偷偷地把这只发夹戴到妹妹头上,然后故作惊讶地对妹妹说:“妹妹,你那么久不洗头,头上居然冒出根‘豆芽’!”妹妹惊慌地对我说:“姐姐,那怎么办?怎么办?”我爽快地说:“走,姐带你去小诊所。”妹妹看着我,更加害怕了:“不要,我最怕看医生了!”我“苦恼”地想了想,说:“嗯,把你眼睛闭上。”然后把豆芽发夹小心翼翼地取下来,
离开乡村很多年了,不忘的有许多。又到栀子花开的季节了,我想起外婆,她习惯了在这个季节,会在胸口别上飘香的栀子花。  走进外婆的院子,走近栀子花,时常会想起外婆的话语:做人不要太尖刻。  外婆一生乐观,从没有和别人红过脸,笑总挂在脸上。如果说追求,她不懂,外婆只是天天很早起来,然后下地劳动,在她那片天地里,洒着汗水。  我对栀子花的喜爱,就从那时开始。那是我快乐的童年,远离父母,居住在江南一个小镇的
平时,因为大家习惯于将“俸”和“禄”连用,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俸”和“禄”是一回事,没什么区别。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在古代,“俸”和“禄”差别相当大。  在《论语别裁》里,南怀瑾曾探讨过二者的不同,他说:“‘俸’等于现在的月薪,‘禄’有食物配给。禄位是永远的,所以过去重在禄。”如果再细分,“俸”指钱币,又称俸银或俸钱;“禄”指谷物,又称禄米,所以,史料常以俸银和禄米来计算官吏的俸禄。  但具体到每
【导引语】  作文时,摘录一段闪烁着睿智和哲理的语段,或在文章中摘上一两句能概括出全文主旨的名言名句,单独成段,放在标题的下面,这就是题记。题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开宗明义,点明文章的主题,凸显文章的神韵,激发读者的兴趣,活画出文章的灵魂。它像一位佳人配上了一串闪着耀眼光亮的珍珠项链,能为文章增添迷人的艺术魅力,读后,如食鲜果,如饮洌泉。设计题记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开宗明义,点化文题。
今天,我要给奶奶画张像。  “奶奶,我要给你画张像!请把头往右偏一点,好了。”瞧,那稀疏的眉毛下,一双眼睛充满了慈祥和爱。那次我生病了:是您,陪伴我度过了漫长的打针时间;是您,在我吃不下饭时一口一口把米饭喂到我嘴里;是您,在我晚上睡不好又咳得厉害时唱我爱听的歌哄我睡着……这样几天,您的眼睛都红肿了。对!先把眼睛仔细画上!  一看到您的耳朵,我就想起我小时候那温馨感人的一幕。我是一个胆小鬼,因为看了
虫声新透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清晨或夜晚阵阵凉风总会让人禁不住打寒战。然而,你可曾发现这春寒料峭中的淡淡暖意:那是夜深人静时的“虫声新透”,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声音,在刚刚泛出绿意的纱窗上,画出优美的曲线。从这声音里,我读懂了春天到来的喜悦,读懂了生命活力的颤动。  感受春天,我曾把目光投注到花紅柳绿、河水荡漾的春意上,岂不知这细微声音中蕴含鲜活的生命力量?又怎能读懂这弱小生命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关于“勤奋”与“成功”,从小到大,我读到了许多这方面的至理名言。比如“天才出于勤奋”“勤奋是成功之母”“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苦心人”。是啊,一个人不挥洒勤奋的汗水,怎么可能会收获成功的硕果?  于是我在学习上狠下苦功,百般努力,可是,我的成绩一直平平,从来没有进入过年级前列。对此,我感到特别困惑:为什么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为什么勤奋了却不能成功?  随着年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