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校体育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反映社会的要求,以适应将来
的工作中的各种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学生应该在学校就要培养这种适应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之能够设计和评价自己,包括走向社会后也能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
,也就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应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
从学生毕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走出校门,到了社会工作岗位后,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学校体育课中
所学的"三基"来自觉地锻炼身体。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育忽视了培养和发展学生
体育能力的缘故。在大力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
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的传授,那是很不够的,特别是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
过程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基
时期。因此,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作为体育教师不但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
的传授,而且更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育心,尤其是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学会正确的
运动技能基础上,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从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
奠定基础。现就中学生的体育能力及其培养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价
值,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
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锻炼行为的习惯。
第一,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自我锻炼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的
锻炼意识和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二,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
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体
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强调学生学习主
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遇到
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
工作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参与活
动,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感染学生。况且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教法就
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就会加强课内课外的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
的自我锻炼能力的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美育内容,如对美的欣赏、追求、向往等。而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乐于
学习,不断进步,它可以起到一种积极的、主动的、促进的作用。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
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锻炼,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各种"美"的乐趣。这也是实现体育与健
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因此,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美的教
育,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或生动的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于乐。在教学设计时,要适当从美学
角度考虑,如场地是否整洁;器材布置是否有序;示范动作是否优美、准确;语言讲解是否清晰、简练等
等,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要做
到语言美、教法美、动作示范美、形体美等,并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美的课堂环境学习中,充分感受
到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所综合显示的健康美,及人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美、形体美、表演美
、心灵美等,进而自觉地通过体育锻炼增强素质,提高修养,塑造美的体形,感悟美的心灵,促进身体机
能的改善及對美的渴望与追求,产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热爱生活、勇于
开拓创新的人。
三、灵活把握主要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采用灵活方法。
在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上,教师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教学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反映切合体育
课改思想,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教学评价。教学的过程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
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好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教材的教法,体育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正确的动作认识和运动兴趣。练习时的分组,采用性别分组
、技术分组、自由搭配等,学生在练习时有目标,有竞争,有帮助,有快乐。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
活动,也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体育教师安排学生游戏,既可以安排和主教材有关的体育游戏,也可
以安排新游戏。但根本的前提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得以快乐和笑声。教师可以制定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对
于高中生来说,可以根据现有的体育器材或者不用器材,让学生自由创设游戏;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给 予分组指导,对自编游戏最新颖、最科学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对每个游戏给予鼓励和评价,提出改进方案
,调动了学生创作积极性和热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又提高了课堂的氛围。
四、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
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
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教学上采用"注人式"或"灌输式"的
方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学生在校
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
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加强体育意识和对学
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
面发展。表现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辅导能力。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
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
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
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
由于一再重复而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
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而直译并不会妨碍读者的理解。
3、不忠的文学翻译可读性好,增彩不增意。
一是在"善解愿意"的基础上,对原文句法结构进行"化淤除滞",重新组合,译文的表达符合译入语的
规范,使读者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看起来顺眼。英译汉时,要力求避免"欧式汉语";汉译英时则就
避免"中式英语"。即使想介绍对方的文化现象、思维方式,也要尽量使其明白易懂。如果读者读起来很别
扭、甚至颇费猜度,则说明译文是失败的。
如下例句是祝庆生翻译的19世纪英国小说家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的一些译文:
(1) It was as if a band of Italian days had come from the south, like a flock of glorious
passenger birds, and lighted to rest them on the cliffs of Albion.( Charlotte Bronte, 1980:
250)
仿佛有一群意大利天气,像欢乐的过路鸟从南方飞来,栖息在阿尔比恩的悬崖上。(p.332)
(2) Go into the library -- I mean, if you please. (Charlotte Bronte, 1980: 125)
到图书馆去--我的意思是说,要是你高兴的话。(p. 159)
(3) Gathering my faculties, I looked about me, Rain, wind, and darkness filled the air. (
Charlotte Bronte,1980: 43)
等恢复正常以后,我向四周看了看,空中充满了风、雨和黑暗。(p.49-50)
在上述的3个译例中,例(1)、的译文语意晦涩。有学者在评论例(1)所在的段落时认为,该段"文笔明
白颇晓畅,语言优美……"(吴南松2000),从整体而言,此评不谬,但"一群意大利天气"似乎"明白晓畅
"不够,令人费解:例(2)、(3)的语言不符合当代汉语地道的表达习惯,因而就谈不上表达优美。用
上述专家们给出的标准衡量属于地地道道的"死译"。
二是在不增加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应尽力进行一些文字润饰,使之增添一些文采(原文粗劣者除外)。"
可读性好"的译文能使读者乐在其中,有美学感受。
[例1] America is a vast country, and as Robert Burchfield has written, "American English,
as taught to foreigners, is…not spoken by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
[译文] 美国幅员辽阔,正如罗伯特.伯奇菲尔所述:"美国英语,教外国人是这么教,大多数美国人却
并不这么说。"
"vast "在这里就译出了文采,如只译为"广阔","辽阔","国家很大",译文效果就逊色很多。
[例2] This old man gets up and goes to bed with the sun everyday.
[译文] 这们老翁每天黎明即起,日落而息。
译文表意准确,并运用汉语的两个四字句达到了音韵对仗的修辞效果、译得颇有文采,推动了译文的
美感。如译为"随着太阳起床,随着太阳而作息",则别扭许多。
汉译英的情况也是如此:
[例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译文1] The fundamental way out for agriculture lies in mechanization.
[译文2] The key to agriculture is mechanization.
译文2更富文采,因为"key"一词用在这里较为生动,表示"something tha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is necessary for success"。如使用"way out",还有可能使外国读者误解为农业目前已经陷入了
困境。
[例4]信任应当是相互的。
[译文1] Trust is mutual.
[译文2] Trust should be a two-way street.
譯文1平淡,译文2生动。
[例5]我们应该抢时间赶任务。
[译文1] It is better for us to hurry in our work so as to fulfill what we are assigned to
do ahead of time.
[译文2] We should work against the clock.
译文2洗练而简明。
[例6]我们在仁义期间畅所欲言
[译文1] We freely express our opinions during the meeting.
[译文2] We has luxury of opinions during the meeting.
译文2的"to have luxury of opinions"用得很巧。
三、结束语
"信"是翻译的基本要素,正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绝对"信"也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在文学翻译
中盲目追求"信",那么,所译出的文学作品晦涩难懂,缺乏美感。它既不能正确的传达原语文化,更不能
促进各种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译林出版社1999 ;
[4]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的工作中的各种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学生应该在学校就要培养这种适应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之能够设计和评价自己,包括走向社会后也能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
,也就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应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
从学生毕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走出校门,到了社会工作岗位后,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学校体育课中
所学的"三基"来自觉地锻炼身体。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育忽视了培养和发展学生
体育能力的缘故。在大力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
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的传授,那是很不够的,特别是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
过程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基
时期。因此,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作为体育教师不但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
的传授,而且更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育心,尤其是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学会正确的
运动技能基础上,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从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
奠定基础。现就中学生的体育能力及其培养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价
值,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
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锻炼行为的习惯。
第一,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自我锻炼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的
锻炼意识和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二,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
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体
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强调学生学习主
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遇到
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
工作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参与活
动,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感染学生。况且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教法就
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就会加强课内课外的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
的自我锻炼能力的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美育内容,如对美的欣赏、追求、向往等。而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乐于
学习,不断进步,它可以起到一种积极的、主动的、促进的作用。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
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锻炼,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各种"美"的乐趣。这也是实现体育与健
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因此,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美的教
育,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或生动的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于乐。在教学设计时,要适当从美学
角度考虑,如场地是否整洁;器材布置是否有序;示范动作是否优美、准确;语言讲解是否清晰、简练等
等,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要做
到语言美、教法美、动作示范美、形体美等,并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美的课堂环境学习中,充分感受
到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所综合显示的健康美,及人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美、形体美、表演美
、心灵美等,进而自觉地通过体育锻炼增强素质,提高修养,塑造美的体形,感悟美的心灵,促进身体机
能的改善及對美的渴望与追求,产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热爱生活、勇于
开拓创新的人。
三、灵活把握主要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采用灵活方法。
在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上,教师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教学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反映切合体育
课改思想,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教学评价。教学的过程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
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好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教材的教法,体育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正确的动作认识和运动兴趣。练习时的分组,采用性别分组
、技术分组、自由搭配等,学生在练习时有目标,有竞争,有帮助,有快乐。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
活动,也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体育教师安排学生游戏,既可以安排和主教材有关的体育游戏,也可
以安排新游戏。但根本的前提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得以快乐和笑声。教师可以制定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对
于高中生来说,可以根据现有的体育器材或者不用器材,让学生自由创设游戏;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给 予分组指导,对自编游戏最新颖、最科学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对每个游戏给予鼓励和评价,提出改进方案
,调动了学生创作积极性和热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又提高了课堂的氛围。
四、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
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
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教学上采用"注人式"或"灌输式"的
方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学生在校
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
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加强体育意识和对学
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
面发展。表现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辅导能力。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
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
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
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
由于一再重复而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
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而直译并不会妨碍读者的理解。
3、不忠的文学翻译可读性好,增彩不增意。
一是在"善解愿意"的基础上,对原文句法结构进行"化淤除滞",重新组合,译文的表达符合译入语的
规范,使读者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看起来顺眼。英译汉时,要力求避免"欧式汉语";汉译英时则就
避免"中式英语"。即使想介绍对方的文化现象、思维方式,也要尽量使其明白易懂。如果读者读起来很别
扭、甚至颇费猜度,则说明译文是失败的。
如下例句是祝庆生翻译的19世纪英国小说家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的一些译文:
(1) It was as if a band of Italian days had come from the south, like a flock of glorious
passenger birds, and lighted to rest them on the cliffs of Albion.( Charlotte Bronte, 1980:
250)
仿佛有一群意大利天气,像欢乐的过路鸟从南方飞来,栖息在阿尔比恩的悬崖上。(p.332)
(2) Go into the library -- I mean, if you please. (Charlotte Bronte, 1980: 125)
到图书馆去--我的意思是说,要是你高兴的话。(p. 159)
(3) Gathering my faculties, I looked about me, Rain, wind, and darkness filled the air. (
Charlotte Bronte,1980: 43)
等恢复正常以后,我向四周看了看,空中充满了风、雨和黑暗。(p.49-50)
在上述的3个译例中,例(1)、的译文语意晦涩。有学者在评论例(1)所在的段落时认为,该段"文笔明
白颇晓畅,语言优美……"(吴南松2000),从整体而言,此评不谬,但"一群意大利天气"似乎"明白晓畅
"不够,令人费解:例(2)、(3)的语言不符合当代汉语地道的表达习惯,因而就谈不上表达优美。用
上述专家们给出的标准衡量属于地地道道的"死译"。
二是在不增加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应尽力进行一些文字润饰,使之增添一些文采(原文粗劣者除外)。"
可读性好"的译文能使读者乐在其中,有美学感受。
[例1] America is a vast country, and as Robert Burchfield has written, "American English,
as taught to foreigners, is…not spoken by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
[译文] 美国幅员辽阔,正如罗伯特.伯奇菲尔所述:"美国英语,教外国人是这么教,大多数美国人却
并不这么说。"
"vast "在这里就译出了文采,如只译为"广阔","辽阔","国家很大",译文效果就逊色很多。
[例2] This old man gets up and goes to bed with the sun everyday.
[译文] 这们老翁每天黎明即起,日落而息。
译文表意准确,并运用汉语的两个四字句达到了音韵对仗的修辞效果、译得颇有文采,推动了译文的
美感。如译为"随着太阳起床,随着太阳而作息",则别扭许多。
汉译英的情况也是如此:
[例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译文1] The fundamental way out for agriculture lies in mechanization.
[译文2] The key to agriculture is mechanization.
译文2更富文采,因为"key"一词用在这里较为生动,表示"something tha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is necessary for success"。如使用"way out",还有可能使外国读者误解为农业目前已经陷入了
困境。
[例4]信任应当是相互的。
[译文1] Trust is mutual.
[译文2] Trust should be a two-way street.
譯文1平淡,译文2生动。
[例5]我们应该抢时间赶任务。
[译文1] It is better for us to hurry in our work so as to fulfill what we are assigned to
do ahead of time.
[译文2] We should work against the clock.
译文2洗练而简明。
[例6]我们在仁义期间畅所欲言
[译文1] We freely express our opinions during the meeting.
[译文2] We has luxury of opinions during the meeting.
译文2的"to have luxury of opinions"用得很巧。
三、结束语
"信"是翻译的基本要素,正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绝对"信"也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在文学翻译
中盲目追求"信",那么,所译出的文学作品晦涩难懂,缺乏美感。它既不能正确的传达原语文化,更不能
促进各种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译林出版社1999 ;
[4]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