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nery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裂缝要重在预防,设计与施工相互结合,既要加强设计方面的监督与管理,也要加强施工方面的管理,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加大监督与检查力度,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裂缝发生,给用户一个满意的建筑产品。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控制措施;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由于这些因素而导致了施工裂缝的产生,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这两个方面对混凝土进行控制,同时还要注意工程施工的质量,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谨慎仔细的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避免工程施工裂缝的出现。
  1.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1.1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因
  建筑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主要表现在: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1.2混凝土材料的因素
  首先,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的水泥拌制的砂浆干缩性变化很大。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收缩大,而粉煤灰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性水泥收缩大。一般来说,其水灰比不变,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的收缩率越大,因为混凝土的干缩主要产生于水泥浆的干缩,水泥浆越少,混凝土中骨料对干缩的制约作用越显著。
  其次,混凝土中水的蒸发引起混凝土的收缩,水灰比越大水泥浆越稀,收缩率越大开裂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时减少用水量和水泥量对于改善干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更为有效,但应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采用,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要求。
  再次,粗细骨料含泥量过大、骨料颗粒级配不良都会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从而诱导裂缝的发生,骨料的密度大、级配好、弹性模量高、骨料粒径大则可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外加剂和掺合料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混凝土的用水量、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从而会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干缩值较大,特别是初期干缩值较大。防止裂缝的有效方法是使用膨胀剂,混凝土初期膨胀,后期干缩值小,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发生。
  最后,混凝土中使用的钢筋越多,产生的握裹力越强,从而约束了混凝土的变形,减少了收缩量,也防止了裂缝的产生。使用焊接钢筋网,纵筋、箍筋布置合理,布置细而密的钢筋能有效地防止裂缝。
  1.3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
  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也可以使楼板产生裂缝。当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当水泥水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断面,在荷载作用下,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使楼板表面出现裂缝,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拉力强度低,容易因塑性而产生裂缝。配合比设计不当直接影响砼的抗拉强度,是造成砼开裂不可忽视的原因。配合比不当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
  1.4施工工艺及养护的原因
  首先,混凝土拌和不匀、拌和时间过长,运输时间过长、运输泵送时改变了配合比,浇筑顺序不合理、速度太快等施工会改变混凝土的质量,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引起浇筑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裂缝。现场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抽撤过快,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发生。
  其次,混凝土的养护可改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则混凝土收缩越小。在养护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对拌和好的混凝土进行预冷却以降低温度,使浇筑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与温度梯度最小,外界对混凝土的约束最小。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凝结、硬化。混凝土养护时间过短,保持的湿度过低都会使得混凝土收缩变大,会引起裂缝。
  最后,施工中,振捣棒直接搁在钢筋上进行振动,钢筋被扰动,同时使得浇筑完的混凝土过早受到振动,影响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作用,也影响了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性。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造成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作用减小,对混凝土变形开裂的约束作用减弱。在风速过大或烈日暴晒的情况下施工,混凝土的收缩值大。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浇筑后,抹面的次数和保温工作不到位,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2.建筑施工裂缝预防措施分析
  2.1在设计过程中对施工裂缝产生的预防
  施工裂缝的产生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三种,一是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是由于材料对于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变形所导致的。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必须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将所有的构件都包裹在保温层之中,这样就能够尽量减少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温度裂缝;二是收缩裂缝。收缩裂缝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且混凝土的强度越高,收缩裂缝就越容易出现,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尽量减少对高强度混凝土的选用。对于一些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如房顶、建筑物两端等地可以按照构造的要求为其配置钢筋;三是非承重性裂缝。对于那些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应当尽量让温度作用与收缩作用同时出现,这样在建筑物出现变形时更容易协调。从而大大降低了裂缝的出现。
  2.2施工过程中预防裂缝的产生
  在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在满足施工工程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降低用水量以及水泥的用量。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在凝结硬化时会出现大量水分的蒸发,因此,需要降低混凝土在拌和时的用水量,这样就能够从源头上大大降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量,从而降低混凝土出现的收缩情况。因此,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的控制拌和混凝土时的用水量,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添加高效的减水剂。
  2.3加强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减少混凝土裂缝情况的出现,我认为这和混凝土材料的浇筑量、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以及混凝土的振捣浇筑时间等因素有关。当混凝土在浇筑完后的一天内,施工材料的吊卸因一律禁止,以避免对还未凝结的混凝土产生冲击振捣。这也就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监管力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在2 天内都应当注意避免对混凝土产生冲击振捣作用。第三天后方可进行正常的施工。
  3.结语
  在施工中切实抓好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施工工艺、切缝时间和深度、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通过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并采取有效的浇注后的防治措施,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科]
  【参考文献】
  [1]张展宇.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管理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
  [2]陈国辉.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8).
  [3]于彩峰.浅谈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措施与管理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大,移动基站配套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维护基站的工作是保证移动通信网络通信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相关问题作以浅析。  【关键词】移动基站;设备维护;网络优化;展望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主要负责与无线有关的各种功能,为MS(移动台)提供接入系统的UM接口,直接和MS通过无线相连接,系统中基站发生故障对整个移动网的影响是很大的。  1.移动基站配套设备维护工作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还需要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提高课堂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运动员与观众的攻击性行为是表现的最为明显的一种社会行为.本文运用运动心理学基本原理对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方面的问题惊醒分析,涉及到什么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房地产行业及相关建筑施工技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也相应的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考研。本文从当前国内房屋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出发,仔细阐述了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主流的几种施工技术,并就房屋建筑过程中的各阶段技术管理进行简要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0.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就使得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升高。作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而当前建筑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也严重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以及使用年限、安全与使用功能,本文对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成因以及防止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通病  在我国房屋建筑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阅读是锻炼一个人表达能力的最好方式之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语言技巧和语速记忆语音的清晰度方面。如果一个人他走到了公共场所,但是由于他的表达能力有限,很有可能会
介绍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基本特征,阐述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原则及其在《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课程中的应用,并对学习的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