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相互补充,可以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帮助中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健康的心理。文章针对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两者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以期对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辅导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中学不仅是文化课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个体心智从不成熟逐渐走向基本成熟的过渡阶段。因此,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各种新的挑战层出不穷,学生所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失败、挫折会让学生意志消沉,丧失信心,但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排解压力的方式,失败和挫折也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教育者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道德品质优良、心理健康向上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现代新型人才,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各项能力以外,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灵活自如地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内心强大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而内心懦弱、思想行为不端正的人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与发展者,必须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将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符合当前中学德育的实际情况
中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德育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从当前中学学生德育实施的具体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是将有关德育方面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德育方式很容易使中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后,教师更加关注中学生的价值体现和思想动向,使中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认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符合当前中学德育的实际情况,更容易被中学生所接受,所达到的效果也更加理想。
二、中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室
在寻求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途径的过程中,学校应当积极创设条件。如成立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室,鼓励学生敞开心扉,与辅导教师深入沟通,以便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氛围,也为德育教育的融入创造条件,缓解学生接受教育的压力。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充分信任学生,将师生交流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从而帮助、引导学生。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和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德育教育更有针对性。教师还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教育内容的内化。开展德育教育要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通过榜样示范、行为纠正、正面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另外,德育教育中使用的实践锻炼、讲道理等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样适用。所以,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室是为了找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通之处,以此为契机使二者相互融合,确保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二)德育教师不断增强业务能力
德育教师综合素质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成效。因此,德育教师必须保持学习的状态,在工作中不断钻研业务。加强技能训练,提升道德修养,养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身正示范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对学科和教师产生好感,进而用心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规范自身言行。不难看出,德育教师不断增强自身业务能力,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前提,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必要条件。同时,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能够深度分析学生言行举止,并能根据分析结果发现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施教,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確的价值观,培养高尚情操,让学生接受系统辅导。需要教师强调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德育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耐心,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刺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少数特殊学生的施教,需要教师持续交流、长期施教。所以,教师要耐心地指导,给予学生长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回到正常学习和生活中。
(三)加强对心理健康理论的研究
教师在具体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心理健康理论的研究。因为不同的中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不断涌现新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教师顺利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中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理论的研究。中学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最前沿的心理学理论和技巧,开展心理学研讨会议,促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体系中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两者之间既存在着一些差别,也有一定的关联。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变中学德育现状,非常有必要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促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徐创瑜.融合德育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优化高中班级管理[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104.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辅导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中学不仅是文化课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个体心智从不成熟逐渐走向基本成熟的过渡阶段。因此,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各种新的挑战层出不穷,学生所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失败、挫折会让学生意志消沉,丧失信心,但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排解压力的方式,失败和挫折也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教育者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道德品质优良、心理健康向上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现代新型人才,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各项能力以外,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灵活自如地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内心强大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而内心懦弱、思想行为不端正的人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与发展者,必须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将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符合当前中学德育的实际情况
中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德育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从当前中学学生德育实施的具体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是将有关德育方面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德育方式很容易使中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后,教师更加关注中学生的价值体现和思想动向,使中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认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符合当前中学德育的实际情况,更容易被中学生所接受,所达到的效果也更加理想。
二、中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室
在寻求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途径的过程中,学校应当积极创设条件。如成立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室,鼓励学生敞开心扉,与辅导教师深入沟通,以便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氛围,也为德育教育的融入创造条件,缓解学生接受教育的压力。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充分信任学生,将师生交流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从而帮助、引导学生。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和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德育教育更有针对性。教师还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教育内容的内化。开展德育教育要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通过榜样示范、行为纠正、正面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另外,德育教育中使用的实践锻炼、讲道理等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样适用。所以,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室是为了找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通之处,以此为契机使二者相互融合,确保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二)德育教师不断增强业务能力
德育教师综合素质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成效。因此,德育教师必须保持学习的状态,在工作中不断钻研业务。加强技能训练,提升道德修养,养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身正示范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对学科和教师产生好感,进而用心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规范自身言行。不难看出,德育教师不断增强自身业务能力,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前提,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必要条件。同时,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能够深度分析学生言行举止,并能根据分析结果发现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施教,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確的价值观,培养高尚情操,让学生接受系统辅导。需要教师强调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德育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耐心,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刺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少数特殊学生的施教,需要教师持续交流、长期施教。所以,教师要耐心地指导,给予学生长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回到正常学习和生活中。
(三)加强对心理健康理论的研究
教师在具体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心理健康理论的研究。因为不同的中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不断涌现新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教师顺利融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中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理论的研究。中学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最前沿的心理学理论和技巧,开展心理学研讨会议,促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体系中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两者之间既存在着一些差别,也有一定的关联。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变中学德育现状,非常有必要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促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徐创瑜.融合德育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优化高中班级管理[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