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程应用意识 实践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
  
  一、新教材中的应用问题
  
  传统教材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重视不够,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脆弱。新教材对此做了大的调整,增加了具有广泛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的各个方面。
  1.每一章的序言,都编排了一个现实中的应用问题,引入该章的知识内容,以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如在第三章《数列》以趣味话题:“国王对国际象棋棋盘发明者奖励的麦粒数”的计算作为章头序言,激发学习欲望,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以实际例子引入课题。高中数学的十章内容中,分别就概念引入、实例说明、数学表示等方面有三十一处都恰当的运用了实际问题和具体情景。如用“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表示分段函数,用功和位移的关系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等。实例引入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了铺垫。
  3.例题中的应用问题。例题中安排应用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通过范例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4.练习、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应用问题的分量。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在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其中练习题有45题,占总数的12.4%;习题有105题,占总数的18.15%}复习题有50题,占总数的14.91%。分别涉及增长率、行程问题、物理、化学、生物问题,储蓄等各个方面,量大面宽,情景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自主实践性于一体。
  5.阅读材料。问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扩大学生阅读面的阅读材料,新教材中共安排了15个,其中:
  (1)历史故事方面的,如第二章《函数》的“对数和指数发展简史”,第五章《平面向量》中的“人们早期是怎么样测量地球的半径的?”
  (2)扩充知识方面,有第五章《平面向量*中的“向量的三种类型”等。
  6.新增了“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
  为了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活动性,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问题的教学实践
  
  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5—17周岁,他们认识过程的各种心理成份虽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但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其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
  1.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思想的渗透与训练
  教学应用题的常规思路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为数学问题。具体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审题:引导学生从粗读到细研,冷静、慎密的阅读题目,明确问题中所含的量及相关量的数学关系。对学生生疏情景、名词、概念作必要的解释和提示,以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2)建模:明白题意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量的特点,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建成数学模型。
  (3)求解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结论
  (4)还原:将得到的结论,根据实际意义适当增删,还原为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为了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及时结合所学章节,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顺利解决数学建模的困难,如将高中的应用题归为:①增长率(或减少率)问题②行程问题③合力的问题④排列组合问题⑤最值问题⑥概率问题等。这样,学生遇到应用问题时,针对问题情景,就可以,通过类比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利用联想,建立数学模型。
  3.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法。高中新教材的数学应用问题遍及教材的各个方面,教学时针对不同内容,有的放矢,各有侧重,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章头序言,指导阅读,留下悬念。对图文并茂的章头序言,由教师简单提出或由学生阅读,使学生稍作碰壁,留下解题悬念,增强解决问题的欲望。
  (2)重视例题的示范作用。例题是连接理论知识,与问题之间的桥梁,示范性强。因此要重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3)指导练习,巩固方法。充分运用课本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外阅读,补充提高。对于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根据教学进度提出阅读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习作业,重视实际操作与团结协作。完成实习作业,可以打破单一沉寂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实地测量,加深影响,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6)研究性课题,重视自主探究。“研究性课题”是新教材中的一个专题性栏目,具有探究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既是所学内容的实际综合应用,又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训练价值。
其他文献
人们愿意把教师比作红烛,我却觉得那种只照亮他人的美丽有些凄凉,毕竟那点点滴滴垂泪如泣的过程是在燃烧着自己,人们愿意把教师比作园丁,我却觉得那种只满足于不辍耕耘的辛勤有些轻飘,毕竟人非花草,种花容易树人难。我更愿意把教育当作分享,分享学生们如花的年华,分享学生们成长的喜悦。深受母亲影响,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老师,幸运的是长大后我能够从事这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所以,在每一个平凡而亲切的日子里,我感受着
【摘要】分析教师权威的内涵,阐释了在新时代及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权威弱化的原因,提出了教师权威重构的几点建议:理性对待传统权威,从知识权威的传授者转向引导者,构建民主的法定权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教师权威 弱化 重构    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之下,信息来源和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使得信息获得较之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快捷性、平等性,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下,教师权威面临着怎样的挑
自课改实验以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等都有了崭新可喜的变化,致力于学习方式转变的种种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小学语文教学一改往日机械灌输和条分缕析式的传统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教育教学设计的首位,于是小语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标提出的一些理念理解不到位,以致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与困惑、矛盾与冲突,继而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
作为老师,不是把知识“填鸭式”地输送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如灯塔如舵手,引导学生如何“扬波击水”。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时代。我认为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把学习的快乐传递给学生    知识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读书学习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身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这种快乐和享受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时的
[摘要]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并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的作用,因此,在国内各大工科类院校开设土木工程专业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土木工程要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改革。  [关键词] 土木工程;兴趣;多媒体;实验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土木工程概论》应该是关于土木工程的专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源泉。本文结合“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实践,探讨通过课堂内容创新、创新性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创新性活动等方式,使课堂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新生的创新性培养。  [关键词] 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创新性    国际经济法是法学专业的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系统地了解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96-02  摘要: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体力活动减少,而生理压力、工作压力、环境压力的增大,对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体育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增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体育课 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名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写作发生兴趣时,让他们长时间从事写作活动,他们也不会感到累,更不会感到是一种包袱。相反他们会排除一切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可以说,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在写“心里话”活动中有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是主要途径之一。而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幼儿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思考。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的过程。2_——6岁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书面语言启蒙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重视早期阅读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书籍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阅读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对同一个问题或事实,探求不同解答方法。不仅从大处着眼,在教学思路上求异,而且更多的关注细节,在教学细节处求异。这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拓展知识,培养思维的活跃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为了开拓学生知识领域,我采用了多种手段,让学生获得较丰富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