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胰腺恶性肿瘤血管受侵与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your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前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SCTA)在胰腺恶性肿瘤血管受侵程度与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34例胰腺恶性肿瘤的术前64-SCTA资料,将胰腺恶性肿瘤对邻近血管的侵犯程度分5级,分别对动脉、静脉的受侵程度与病变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并与详细的手术记录进行了对照。

结果

病变邻近动脉受侵程度1级8例,2级6例,3级8例,4级10例,5级2例,评价经典切除术可切除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95.0%,准确性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2.9%,阴性预测值为95.0%,Kappa值0.879(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P<0.01)。静脉受侵程度1级0例, 2级6例,3级6例,4级13例,5级9例,评价经典切除术可切除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95.0%,准确性为88.2%,阳性预测值为91.7%,阴性预测值为86.4%,Kap pa值0.752(P<0.01), 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1)。

结论

64-SCT A是术前评价胰腺恶性肿瘤邻近血管受侵程度、可切除性的方便、有效方法,准确性高,有很高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对29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W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9例W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指标包括临床表现、肝脏生化指标、血清铜蓝蛋白、24 h尿铜、ATP7B基因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29例WD患者中,男18例,女11例,中位年龄25.9岁(5~71岁)。临床表现乏力18例(62.1%),腹胀
目的观察生命早期免疫应激对黄体生成素(LH)脉冲分泌的长期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在出生后第3、5天腹腔注射内毒素50μg/kg(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生后12周时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并植入17β-雌二醇胶囊,同时行动物心导管插管,留置静脉采血装置。对其每5 min采血25μl,共5 h。在基础值后2 h,两组动物给予静脉注射内毒素25μg/kg或者生理盐水300μl。用RT-PCR方
目的观察沉默环氧合酶2(COX-2)基因对人骨肉瘤细胞SaOS2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人骨肉瘤细胞SaOS2中内源性COX-2基因的表达,应用MTT和迁移实验等分别检测COX-2沉默对SaOS2增殖能力、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检测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mRNA和蛋白
期刊
目的评价伊马替尼治疗中危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6例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中危胃间质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服用伊马替尼患者(n=20)及未服药患者(n=26)术后无复发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伊马替尼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平均随访31(9~64)个月。20例服药患者中, 1例于停药后16个月发生肝转移;26例未服药患者中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多时相减影技术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数字化乳腺摄影。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注射对比剂前行蒙片3D mask扫描,注射对比剂同时开始连续采集9个时相,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分别选择动态增强的第1和第
期刊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阜外医院住院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血栓栓塞症是否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行分组,分别为CTEPH组44例、慢性肺血栓栓塞症(CPE)组24例和无肺血栓栓塞症及肺动脉高压的对照组48例,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肺运动试验检查。分析3组间心肺功能状态的差别
目的了解贵阳市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长期居住地与透析室距离远近对心血管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贵阳市12个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以病历记载为依据,采集病例进行分布特征及统计学分析。结果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采集贵阳市12个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共756例,男447例,女309例,男:女=1.45:1;平均年龄(49.1±14.7)岁。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496例(65.6%)
目的观察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单独使用超声引导能否达到与联合应用神经刺激器时相同的阻滞效果。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2011年1至5月,拟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前臂及上肢远端手术患者166例,按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S-NS)、超声引导组(US);分别定位尺、正中、桡和肌皮神经,每支神经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1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