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集中体现;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要求;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到底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还是个别英雄人物创造了历史,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一切唯心主义者都认为历史是由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推动的,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主体地位,杰出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虽然一些封建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帝王具有某种“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并不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但从根本属性上来说,这些思想不过是封建剥削阶级维护其腐朽统治的伎俩和把戏而已,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
  与唯心主义所不同的是,唯物主义者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首先都必然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直接从事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则是一切体力和脑力劳动者,进而得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迁的根本性力量。正如恩格斯在《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所强调,“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没有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工人在公社时期的表现时所说的那种冲天的决心和本领,是不可能消灭专制制度的”豍。与此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英雄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它内在地包括了承认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的根本理论信仰。当前,全党全国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人民群众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侵害群众利益的相关责任人给予了严肃的党纪政纪处分,这一切都表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绝对地位的集中体现。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运动过程,具有其自身的逻辑特征,呈现出相对独立的思想逻辑。引入、融合、再生、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逻辑环节。引入就是把马恩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点通过语言翻译,使其由艰涩难懂的外文形态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中文形态;融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情况与当代的时代特征和新情况、新问题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再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中国的实践经验经过不断地提炼使其上升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创新就是根据实践的不断发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突破马恩经典作家在19世纪提出的已经不符合当代中国现实需求的个别观点和论断,并不断推动理论的新创造,提出新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工作对策,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逻辑特征中不难看出,我们党将马恩经典作家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思想运用到中国具体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领导和依靠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紧紧依靠廣大人民群众在基层农村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试验和摸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倡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为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同时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与群众路线的辩证关系
  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决定了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两个“先锋队”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项时期的根本性质和唯一宗旨。在民族危亡、风雨飘摇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紧紧依靠这一性质和宗旨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也随着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可以说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基础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党是在群众运动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也是在群众的支持下不断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它决定了群众路线必然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在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挥发着总揽全局的重要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首创精神对党治国理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的混乱和两年徘徊局面后,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党做了大量的不懈探索。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基层农村土地制度探索直接成为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大改革的实践来源;拥有着相对宽松和自由经济管理权限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和特区广大干部群众几十年的基层探索,为全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新格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些鲜活的实践经验反复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群众实践和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地位的强大生命力。在新时期我们加强党群工作新体制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直接的感知客体和工作对象即是人民群众,我们是否真正地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正确处理好党群关系无疑会加强群众对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深度理解和完全信任,进一步彰显党的性质、地位、宗旨的强大生命力。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伟大的中国梦
  1、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新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不仅加快了城镇化步伐、使得城乡格局发生改变,也带来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交织,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化。国际环境风云变幻,我国在处理事关国家主权、利益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外交问题上的压力倍增,国内群众的爱国抗议呼声高涨,部分地区事态上升为不理性的爱国暴力冲突甚至是以党群关系严重对立、尖锐为特点的群体性事件。这些新问题都对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树立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观念。树立群众工作新观念,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广大党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牢固树立“三观”,即服务观、民主观与民众利益本位观,“三观”的实质与核心就是要强化人民主体地位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全体共产黨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这无疑是对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牢固树立人民主体地位的最高指示和最好诠释。
  建立健全开展党群工作的新平台。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群工作新体制。要加强党对党群工作新体制的绝对领导,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取信于民,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能,强化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突破口,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文明行政、民主行政的科学化水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以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情为主线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的各项环节和程序,用惠民利民的新成果凝聚人心;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民主党派、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新闻媒体在参与党群工作新体制中的重要作用,搭建形式多样的沟通平台,多渠道地集中民意、汇聚民意。
  3、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坚持群众路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教育和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突出,只有真正地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才会获得持久的动力。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的实践经验表明,党的正确领导来自于人民群众,党的方针政策是群众现实经验的科学总结,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只有依靠群众,党的决策才会得到落实。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业层次的优化升级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整合一切社会阶层和社会力量,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坚持群众路线是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重大战略部署,助推中国梦实现的不竭动力和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豎。这个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执政规律的真理性总结,再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发展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屹立不倒,彰显了中国亿万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力量,这种本质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是无穷无尽的,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智慧的重要来源。人民主体地位思想从根本上来说,做到了两个层面的相统一:一是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集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顺应了客观规律性,同时也使党的各项工作有了科学的理论方法;二是把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和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相统一。在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当人民群众的梦想成真之日也就是中国梦的实现之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由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100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
  注释:
  列宁全集(第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5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12.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5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12
  [3]沈培平,赵绍敏.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探索[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
  [4]高峰.人民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3,34(1)
  作者简介:武州(1989—)、男、汉族、籍贯(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现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他文献
摘 要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的传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因而记者采访工作也成了党政工作一部分,任何人接受采访,被视为责无旁贷的“任务”。党政机关拥有权力,媒体也就相应具有了一定的“权力”。而现在,这一情形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对报刊的治理整顿,党政权力已退出了除少数党报党刊以外的较为广泛的传媒市场。在这种新情况下,本文从确保记者合理采访权
期刊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建筑节能设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相当有难度的任务,建筑行业能否健康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是否舒适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建筑节能设计可持续发展的
当前小学生家庭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庭作业缺乏吸引力,缺乏创造性,缺乏合理的设计以及学生、家长、老师对家庭作业的正确认识不够。布置家庭作业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我们的家庭作业不应该单单是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的作业,它应该是紧紧围绕着教育目的进行的,全方位都应适当考虑的。  一、更新理念,适应时代。  我们所处的时代,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未来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
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
海南解放后,毛泽东同志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作出专门指示,正确指导了海南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今天,重温他关于海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倍感亲切。毛泽东同志关于海南的一系列
跟踪与反跟踪结婚之初,他和她都年轻,不懂相处之道,所以时有争执。他最爱的事情之一是戴着耳机听音乐。但她不喜欢这件事,因为他一戴上耳机,她就觉得和他被隔在了两个世界。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作为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监理建筑在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监理工作还存在
摘 要 在英语的教学工作中,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成了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本文,笔者将对有关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及方法,以帮助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简便的阅读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 教学策略  一、引言  一直以来,阅读都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英语在阅读教学上的主要任务
“相聚北黄海,建设大丹东--千名中外企业家走进丹东系列活动”于10月8日隆重举行,丹东市共精心包装了1000个洽谈项目,有1743名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知名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