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日白,玉韫珠藏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候,人生在世,对于自身来说,也无须想得太过复杂,其实只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该让人知道什么,另一方面是该深藏什么。说白了其实也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该把什么展示在别人面前。
  四百年前,明代的思想家洪应明,就曾写过: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寥寥数语,便解答了我们的疑问,而且从修身到修心,从内在到外在,都给予了精确的解释。
  那么,不可使人不知的,是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那不是刻意的展示,而是自然散发出来的一种人格魅力。就像蓝天,就像太阳,举头即见。只有心底无私胸襟坦荡,为人行事自然显现出自己的风范,从而让人感受到内在的东西。只有让别人知道了这些,才会从根本上认识你,这是一个人立世的基本。
  而对于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却是不可使人易知。注意,不是使人不知,而是不使人易知。一个人的才华,是纯内在的东西,不能过于表现,也不用过于自负。因为,才华的增长伴随着光芒的迸射,终究是隐藏不住的。过于夸耀,易使人妒,也易使人烦。随着时间的流逝,才华会渐渐地展现,也慢慢地深入人心。如玉在山,日久而生烟;如珠在蚌,天长则光现。才华的展露,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可以说,《菜根谭》中所论的这两方面,是顺势而为的大智慧。而观现在之人,却常常本末倒置,一切都以利益出发,不惜毁形毁象,哪管立德立言。
  展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并不是内心的真实体现,这样的错位,便扭曲了人格。明明内心欲望滔天藏污纳垢,却偏偏要刻意做出无欲无求两袖清风的态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这些人的心里满是阴暗,却又不得不标榜自己;再就是,这些人需要用一个正面的形象,来掩盖心底的邪恶。可是,他们表现出来的,或许可蒙蔽一时,却不能欺人一世。高天永恒,日月常在,真正的君子胸怀和思想,经得起时间和事件的考验。
  而对于才华方面,现在的人更是浮躁无比。莫说不使人易知,而是怕别人不知,迫不及待地展示,甚至吹嘘。若是一杯水的量,可以夸大成一池水。其实才华这东西,所谓的展现,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流露,就像水满则溢,就像光强则明,到了一定时候,是遮挡不住的奔涌。可急功近利的人们,为了某种目的,不愿意去积累,不愿意去等。甚至有些人已经颇具才华,却不懂得“韫”与“藏”的真谛,结果落下轻狂自大之名,不为人所用。
  所以,思想行为方面的使人知,其实说的是德,而才华方面的不使人易知,其实说的是智。德为品质,是立身之本;智为态度,是立世之基。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在纷繁的世间既不改变自己,也能融于社会。
  故此,打破心灵的桎梏,不让欲望支配内心的思想,让心与阳光辉映,在世人的眼中,你就是一个坦荡乐观的人;平复心中的浮动,让生命平静,去积累学识,耐得住等待也耐得住寂寞,终有一日会得到世人的认可。
  不可使人不知与不可使人易知,实是人生的大境界,也并不是怎样高远,只要依本心,守静笃,我们自然在此境界中,我们也自然会心生大欢喜。
  (编辑/杨逸)
其他文献
人性是什么?有人说,人性是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有人说,人性是人的天然属性,不可能先天带来,却可以后天重塑。对于人性,我们一向认为:“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甚至认为:“人之初,性不善。性相近,习相远。”  对于人性,西方人的看法与我们相近。在西方人眼里,“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生活在世上,不仅要吃饭
囫囵吞枣等同于浪费  我们大都不爱吃苦瓜。听歌曲《苦瓜》,黄伟文把苦瓜写得那么让人迷醉:“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却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所以,为了吃出苦瓜的智慧,一次晚餐前,我主动要父亲买苦瓜,说想试试这味道。父亲的诧异在我意料之中。清炒苦瓜,只放盐,而这盐,又让苦瓜的苦更深了。只用筷子尖夹了小小一块入口倒不觉什么,只嚼了一口,苦汁出来,一下便充满了整个口腔,实在难以下咽。自己选
曾看到一个题为“恩将仇报,拳打救命恩人”的帖子,写的是一件落水者在水中掙脱抢救者,被救上岸后,不但不感谢救命恩人,还对其拳打脚踢破口大骂的事情。小编深谙图文并茂之道,文字叙述后又配发了几张照片,里面有落水者怒目挥拳的镜头,有抢救者臂膀上的殷红色伤痕,有抢救者哀怨愤懑的脸庞。这使帖子一下子火了起来,半天时间,阅读量便达一万多。  常上网的人都知道,看帖不但要看正文,还要看网民的留言,有时留言比正文还
我还没有以这种方式来读过书,读书是希望环境很安静、人很少,然后心静下来,再慢慢读书。今天站在舞台上,和这么多朋友交流读书的体会,这还是第一次。但我感觉这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读书和交流的方式,我特别想把我的感慨与在座的各位分享。  大家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我在工作中常被问及的:“为什么要读书啊?读书有什么用啊?”本来我以为这种问题还用问,后来我一想,我年轻时候也这样。二十多岁时,我曾经到一位功成名就的老
最近,山城重庆出了一个年仅17岁的“机械达人”,他运用从网上自学的知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花了1000元钱,造出了一台3D打印机。他就是重庆铁路中学高三学生黄利书。问他,这么“高大上”的3D打印机是怎么造出来的?他腼腆地笑了笑说:“是拆出来的。”  黄利书从小就对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东西有着惊人的破坏力,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上小学时,他对遥控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为什么会动啊?于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周有光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很喜欢看别人对他的批评。有一次,周有光的儿子周晓平看到有一篇关于周有光的文章,后面跟了很多的回帖,于是就打印了很厚的一沓全给他看了。周有光说:“人家捧我的话,你就不要打印了,把那些批评我的帖子给我看就可以了。”有人写文章骂他,骂得很难听,还有人质问他有什么资格谈经济问题
2016年高考,来自四川的杨羽香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四川师范大学。在欢天喜地的同时,杨羽香深叹一口气,家中已经一贫如洗,恐怕难以支撑她上大学。妈妈也是一脸忧愁,女儿这么争气,让她放弃上大学,这怎么说得出口?可是,学费怎么办呢?  冷静下来后,杨羽香告诉妈妈,她不会让家里为难,但是她也不会放弃上大学,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她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一定能够改变全家人的命运。至于学费,她
口头歉意说一万遍,不如用行动改正一次。  当第N个新来的同事开始刻意疏远何东时,办公室里的同事没有一个感到意外。  何东是部门的老人儿了,最大的优点是平易近人,在新老同事面前,都喜欢开玩笑,没个正行。  一团和气的样子总是能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所以新来的同事都会跟他走得特别近,但是,这种和谐的场面往往好景不长。为什么?口说无凭眼见为实,先截取几个小片段吧:  部门聚餐,他总是姗姗来迟的那一个,
童寯(1900-1983)  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童寯是中国近代建筑学家,1952年起任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童寯有去学院图书馆看书的习惯,每天步行半小时来到图书馆,虽年已八旬依旧风雨无阻。院领导担心童寯的身体,决定为他配备轿车,专门接送。童寯知道了,板着面孔:“汽油是非
一头利落的马尾辫儿,一身颜色鲜亮的体操服,一脸冷峻自信的神情,让她更显干练成熟。她的出现,仁川亚运会体操馆轰动了。  她是个传奇人物,今年39岁,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已经太超龄了,可她却一如既往地续写着传奇。10年间,她曾先后代表3个国家参加过6届奥运会,10次世锦赛。这次,她将代表自己的祖国征战仁川亚运会。  示意、助跑、起跳,一道靓丽的弧线在人们眼前划过,她稳稳地落在场地上。她成功了,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