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聋人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聋人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是让聋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的是在数学学习中聋人学生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聋人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他们理解数学的重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重结果而轻过程,其弊端之一是割裂了学习知识与发展智慧、能力的内在联系。对于聋人学生而言,他们接受数学知识更为困难,因而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尤为重要。本文以“认识平行线”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让聋人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做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意愿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习“认识平行线”前,聋人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但“认识平行线”对抽象能力本就薄弱的四年级聋人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应始终遵循聋人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并借助生活中的平行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同时,教师应注重发挥聋人学生的视觉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将学习主动权交给他们,并给其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
  一、游戏激趣,理解同一平面
  根据四年级聋人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可知,他们很难理解“同一平面”这个概念。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平行线都是在同一平面内的,所以教师不必突出“同一平面”,但也不能忽视这一概念。因此,笔者在新课开始前设计了课前游戏这一环节,请学生把两支笔轻轻地扔在桌上,说一说出现了哪几种情况。学生回答:一种情况是两支笔都在桌面上;另一种情况是一支笔在桌面上,另一支笔在地面上。由此笔者引出:在数学中,我们说都在桌面上的这两支笔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而一支在桌面上,另一支在地面上的就不在同一平面内。最终,笔者引出今天的数学课,与学生一同研究同一平面内的物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聋人学生在游戏中直观体会“同一平面”的概念,同时强调今天的数学问题是在同一平面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的。
  二、联系生活,感知平行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笔者从聋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事物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1.从生活中引出平行线
  课堂伊始,笔者创设了聋人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大课间活动。笔者首先出示的是我校大课间活动的镜头,再逐步呈现各个班正在进行的游戏项目,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聋人学生说一说各个班都在进行什么游戏,并从各张图片中抽象出两条直线。之后,笔者再进行适当的追问,让聋人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授知识。
  2.从教室中找出平行线
  在聋人学生初步认识了平行线的概念之后,笔者让他们在教室里找平行线。在聋人学生找平行线的过程中,笔者引导他们认识平行线:平行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线段。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能让聋人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会和理解数学。
  3.从生活中找出平行线
  在总结环节,笔者再次让聋人学生回归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行线,并进行拓展,如让他们了解为什么电线要设计为平行的、为什么铁轨是平行的,在丰富聋人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有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进而培养聋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分类比较,认识平行
  通过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聋人学生对抽象出来的四组直线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让聋人学生根据这四组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在分类前,笔者预设出了几种不同的情况,如图1所示。
  学生给出的答案如下。
  第一种:分为两类——③是第一类;①、②和④是第二类。
  第二种:分为两类——①和③是第一类;②和④是第二类。
  第三种:分为三类——①是第一类;②和④是第二类;③是第三类。
  之后,笔者通过适当的引导,让聋人学生体会直线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直观地呈现出直线延长后相交的过程,让聋人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引出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不同的位置关系——相交和不相交,并且明确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接下来,教师通过直观的认识及相应的语言练习,让聋人学生进一步加深互相平行和平行线的概念。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平行线和简单的巩固练习,加深他们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注重从聋人学生的生活出发,让他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构建知识,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另一方面注重抽象概念的建立和理解,通过讨论互相平行这一概念的含义,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通过分类,聋人学生了解到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不同的位置关系;通过比较,聋人学生对于互相平行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巩固练习,聋人学生加深了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
  四、动手操作,内化平行
  动手操作是聋人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经验的最好途径,它可以启发聋人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使其产生探索的欲望。聋人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就是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
  1.动手操作,创造平行
  在聋人学生建立并理解了平行概念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内化这一概念,而动手操为内化概念提供了保障。在聋人学生认识、理解平行概念的基础上,笔者让他们充分利用手边的材料创造一组平行线,通过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自主探索创造一组平行线。聋人学生在摆、折、画的过程中,亲历了创造平行线的过程,同时在操作中感悟了平行线的特点、加深了对平行线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在“做”中学会知识、在“做”中学会思考、在“做”中学会创造。   2.深化认识,内化平行
  在这一环节,笔者主要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让聋人学生初步探究“同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特征。首先,笔者让聋人学生用同一张方格纸画出两组不同的平行线。通过直观观察,学生发现不同的平行线有可能方向不一样,也有可能距离不一样。这时,笔者提出问题:“同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聋人学生在操作画平行线的距离时会发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其次,笔者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引导聋人学生利用这一性质感悟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再让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平行线的内涵。通过思考、观察、操作、练习等环节,达到了使聋人学生内化概念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聋人学生多看、多做、多想、多“说”,使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做”中学会知识,在“做”中学会思考,在“做”中学会创造。这样不仅能激发聋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还能培养聋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周卫东.引领孩子徜徉在数学的“意义世界”里——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寻[J].江西教育,2014(Z2):37-41.
  孙敏娟.《认识平行》教学设计与意图说明[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4(12):52-54.
  钟爱明.“认识平行”教学与反思[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Z1):75-76.
  陈敏.在自主探索中主动学习——“认识平行”教学设计[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8):110-111.
  刘晓伟.给聋校数学课堂注入活力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9):117 119.
  杨芳.谈怎样让小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專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43-546.
  张妍.小学数学思想渗透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30):33-35.
  李素惠.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学周刊,2019(25):67.
  陆俊玲.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关注数学抽象素养的发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77.
  张丽红.聋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29):146.
  陈洪才.让聋生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过程[J].新课程导学,2018(28):68.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赏析短文写作指导、学生写作的研究,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探究赏析短文写作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赏析短文写作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阅读技巧,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加深自身的积累,提高了学生对现代文阅读题解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心灵的成长。同时,赏析短文写作也能反过来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赏析短文 写作 意义 解题 心灵成长 教学相长  
【摘要】文章论述了利用问卷调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拓展课外知识,提高合理迁移知识的技能以及操作能力。通过检测方法可以看出,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了活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在成绩方面不断进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实践运用  一、引言  活动教学模式也可叫作活动型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
【摘要】生活、游戏、发展三位一体,是幼儿学习最大的独特之处,融幼儿的学习于一日生活中,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让教师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更好地落实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理念。幼儿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回归生活,努力践行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共同推动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  【关键词】生成课程;生活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指引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的学科,旨在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情绪,帮助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文章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了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  【关键词】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学;爱国主义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国家与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美术教学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教师就必须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  【关键词】快乐高效;美术课堂;初中美术教学  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
【摘要】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该阶段的幼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幼儿教育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和素养的发展。结合生活教育理念,笔者开展了幼儿园田园课程的开发研究。本文主要从区域田园环境设置,为幼儿创设田园环境;户外田园活动设置,家园合作下的野外拓展;课程田园游戏设置,在一日活动中加以渗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幼儿;田园课程  笔者曾经看过一个
【摘要】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单元导读中的语文要素开始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中,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落实显得尤为突出。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以语文要素为指导,通过“找准‘靶心’,有的放矢”“基于习作教学要求进行阅读教学”“在情境中教学习作,指导习作过程”“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关注学生诉求”四个方面实现语文要素在习作单元教学中的“软着陆”,进而降低习作难度,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摘要】在我国古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塾,学生都是以整本书为学习对象的。与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更能提供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承载综合能力的进阶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标准(2017年版)》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推广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是继承优良传统、推进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方式深度融合的要求,也是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认知过程、灵活运用阅读策略、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需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
【摘要】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幼儿园与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主要环境。幼儿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应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如此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家庭是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两大教育资源,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游戏资源库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摘要】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通过对说课的参与或观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作者从自身参加电类专业课程“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的经验出发,重点谈了“说”与“课”这两个核心内容,具体阐述了说课稿、现场说、教学设计和说课课件这四个重点。  【关键词】说课;说课稿;现场说;教学设计;说课课件  一、序言  所谓说课,就是任课教师依据各学科相应的教学规程,采用讲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