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y2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包括急性感染者及无明显临床症状感染者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药敏)结果,指导临床抗生素应用。方法: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病例中,选取中段尿培养、血培养或结石培养有阳性结果者为入选病例,其中因梗阻造成急性感染并接受急诊输尿管置入DJ管或肾造瘘者21例,作为急性感染组;随机选择同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合并细菌培养阳性的上尿路结石病例64例,作为普通感染组,比较两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上尿路结石合并急性感染组21人,共培养出致病菌28株;普通感染组64人,共培养出致病菌70株。两组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急性组71.4%,普通组65.7%)。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急性组为35.7%,普通组32.9%),两组细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平均耐药率,急性感染组普遍高于普通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平均耐药率均在50%以上。二代头孢中头孢呋辛的平均耐药率达60%以上,三代头孢中头孢曲松耐药率达50%以上。喹诺酮类中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平均耐药率已达45%以上。氨基糖苷类敏感率较高,特别是阿米卡星,耐药率<10%。碳青霉烯类平均耐药率极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平均耐药率较低,明显优于头孢曲松(P<0.00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明显优于哌拉西林(P<0.001)。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急性感染者与普通感染者在细菌分布及耐药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合成青霉素类、二代头孢、部分三代头孢、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已不宜作为经验用药。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必要时可考虑使用。加入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耐药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是目前临床较为理想的经验用药选择。
其他文献
研究了基于三相边界层理论设计的中温质子传导膜H2S燃料电池的阳极与阴极催化剂,考察了3种阳极催化剂Pt、MoS2及复合金属硫化物(MoS2/NiS)电化学氧化硫化氢的性能和在硫化氢环境
对褐煤在氧化反应制备化学品、腐植酸制备以及功能碳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尽管褐煤的非能源化利用丰富了褐煤的利用方式,提高了褐煤利用的经济附加值,但仍存在
<正>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体现硝酸强氧化性的重要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见图1)存在着以下不足:①采用排水法无法收集到纯净的NO2气体;②装置拆
制备了壳聚糖-胶原角膜组织工程支架,考察了复合膜支架的光学性能、力学强度、结晶性、吸水率、亲水性、微观形貌及细胞亲和性,发现支架内胶原与壳聚糖两种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