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神经营养因子3、血管生成素1基因转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功能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通过腺病毒转染等方法对其进行基因修饰,使其能够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NT-3)、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等,从而应用于组织工程研究中。目的:探讨VEGF165、NT-3、Ang-1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鉴定。以巨细胞病毒(CMV)作为启动子,构建2个腺病毒载体,其一为双顺反子载体,携带h VEGF165及Ang-1基因(Adv-Bic);其二为携带NT-3基因载体,即Adv NT-3。以不同感染复数值将Adv-Bic(绿色荧光)及Adv NT-3(红色荧光)同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2 d后根据荧光显微镜下绿色及红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确定最佳感染复数值。将生长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以最适感染复数值转染Adv-Bic(无荧光标记)及Adv NT-3(无荧光标记);对照组以相同感染复数值转染空白对照病毒。两组分别于体外培养7 d后进行免疫荧光及q PCR检测。结果与结论:(1)间质干细胞表面分子CD29、CD44呈阳性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分子CD34、CD45呈阴性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2)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绿色及红色荧光蛋白表达,随着感染复数值增大荧光表达量逐渐增强,感染复数值为100时荧光表达最强烈;(3)免疫荧光及q PCR结果显示,实验组VEGF165、NT-3、Ang-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血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CD31、CD3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SE、Nest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4)结果提示,VEGF165、NT-3、Ang-1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过表达VEGF165、NT-3、Ang-1生长因子,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
其他文献
畸胎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胚芽细胞肿瘤,其发病率占活体儿的1/35000~1/40000.肿瘤中可含有许多分化良好的来源于三胚层的组织,但是很少有包含类似器官样的结构。
卵巢类同醇细胞瘤又称脂质细胞瘤,是一组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即瘤细胞呈大圆形或多边形,酷似黄体细胞、间质细胞及肾上腺皮质细胞,并分泌各种类同醇激素而产生临床综合征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