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明显的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教育技术以其独有的先进特性进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信息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整合物理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学科高效课堂上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提高 物理教学效果
一、细小问题“放大化”,提高物理教学的可视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很小,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影响了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教学时,把表盘放大,改变指针的位置和量程,让学生练习读数,实效很好。讲游标卡尺的使用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标尺放大,改变刻度的位置及游标的精度,让学生练习读数,还有秒表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效果非常好。在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等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在平面上进行的,要让学生在座位上看清楚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需要采取拿着实验让学生看或让学生到前边讲台上去观看等方法,这样做既麻烦又浪费时间。如果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投影仪进行放大既方便又节省时间,效果又好。演示时只需把磁体放在视频实物展台上,磁体上边再放上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上撒些铁粉,轻轻振动玻璃板,即可以在荧幕上看到清楚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放大作用”来提高可见度小的演示实验,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演示实验效果。
二、复习知识 “再现化”,提高物理教学的复习效果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进行的,有的实验在教学中做了演示实验或是学生探究实验,在复习时由于时间的延长而忘记或记不太清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实验是不适宜重复做的,尤其是在复习课时更不可能把平时教学时的演示实验都重做一遍。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重复再现”优势就可以达到复习的目的,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果。利用播放音像资料片(自制或购买的教学光盘)的方法把一些实验“再现”出来,教师还可以边讲边分析。例如: 电学实验“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进行复习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再利用CAI课件来演示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举典型事例分析应在电流表上串联多大的分压电阻及解决方法,达到复习巩固实验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板书问题“超文本”化,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果
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的一种先进技术,是多媒体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超文本”强大功能,为物理教学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学中,有时板书较多、例题及解题过程要规范、实物图、电路图或一些复杂的板画要出示等,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写、画,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就可以克服弊端。例如: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把讲课用的视频资料、例题分析、解题步骤、板图、练习题等,都用幻灯片的形式存储成不同的单元或专题学习网站,再用超链接的方法进行链接到需要的部分。当教师讲到需要用的部分时,就可以很方便的调出需要的内容。
四、实验操作“模拟化”,提高物理教学的实验效果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比如在研究《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的教学中,滑动变阻器的线圈、接线柱、滑片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原理、接法、作用是教学重点。如果恰当的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滑动变阻器进行动态组装,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抽象问题“直观化”,提高物理教学的理解效果
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许多是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事物现象,小到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大到天体的运动,它们的规律特征和本质非常抽象,理论性、逻辑性强,很难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观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一些动画和实录一些视频播放,让学生真正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本质。如在研究《分子规则运动》的教学中,采录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观看和分析,让他们真正认识大量分子实实在在地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同时又借助动画设计,让学生认识物体在彼此接触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达到更深刻的认识;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问题,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接受,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
六、网络教学“资源化”,提高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地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搜索、分析、组合与探究有关的信息,从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作好具体指导,如在学习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规律”后让学生在网上探究电磁波的种类;发射无线电波的原理;无线电磁波在各行种业中的应用,比如:电视机、手机、雷达等等。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通过网上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追求真理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更丰富了学生的书本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扩大了学生的知知面。
总之,物理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概念、规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例题讲解以及阶段复习,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完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广泛用,大大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提高 物理教学效果
一、细小问题“放大化”,提高物理教学的可视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很小,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影响了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教学时,把表盘放大,改变指针的位置和量程,让学生练习读数,实效很好。讲游标卡尺的使用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标尺放大,改变刻度的位置及游标的精度,让学生练习读数,还有秒表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效果非常好。在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等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在平面上进行的,要让学生在座位上看清楚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需要采取拿着实验让学生看或让学生到前边讲台上去观看等方法,这样做既麻烦又浪费时间。如果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投影仪进行放大既方便又节省时间,效果又好。演示时只需把磁体放在视频实物展台上,磁体上边再放上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上撒些铁粉,轻轻振动玻璃板,即可以在荧幕上看到清楚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放大作用”来提高可见度小的演示实验,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演示实验效果。
二、复习知识 “再现化”,提高物理教学的复习效果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进行的,有的实验在教学中做了演示实验或是学生探究实验,在复习时由于时间的延长而忘记或记不太清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实验是不适宜重复做的,尤其是在复习课时更不可能把平时教学时的演示实验都重做一遍。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重复再现”优势就可以达到复习的目的,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果。利用播放音像资料片(自制或购买的教学光盘)的方法把一些实验“再现”出来,教师还可以边讲边分析。例如: 电学实验“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进行复习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再利用CAI课件来演示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举典型事例分析应在电流表上串联多大的分压电阻及解决方法,达到复习巩固实验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板书问题“超文本”化,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果
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的一种先进技术,是多媒体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超文本”强大功能,为物理教学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学中,有时板书较多、例题及解题过程要规范、实物图、电路图或一些复杂的板画要出示等,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写、画,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就可以克服弊端。例如: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把讲课用的视频资料、例题分析、解题步骤、板图、练习题等,都用幻灯片的形式存储成不同的单元或专题学习网站,再用超链接的方法进行链接到需要的部分。当教师讲到需要用的部分时,就可以很方便的调出需要的内容。
四、实验操作“模拟化”,提高物理教学的实验效果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比如在研究《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的教学中,滑动变阻器的线圈、接线柱、滑片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原理、接法、作用是教学重点。如果恰当的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滑动变阻器进行动态组装,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抽象问题“直观化”,提高物理教学的理解效果
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许多是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事物现象,小到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大到天体的运动,它们的规律特征和本质非常抽象,理论性、逻辑性强,很难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观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一些动画和实录一些视频播放,让学生真正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本质。如在研究《分子规则运动》的教学中,采录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观看和分析,让他们真正认识大量分子实实在在地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同时又借助动画设计,让学生认识物体在彼此接触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达到更深刻的认识;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问题,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接受,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
六、网络教学“资源化”,提高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地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搜索、分析、组合与探究有关的信息,从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作好具体指导,如在学习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规律”后让学生在网上探究电磁波的种类;发射无线电波的原理;无线电磁波在各行种业中的应用,比如:电视机、手机、雷达等等。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通过网上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追求真理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更丰富了学生的书本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扩大了学生的知知面。
总之,物理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概念、规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例题讲解以及阶段复习,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完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广泛用,大大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