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民间体育游戏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niao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陕西省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趣味多样等特点,其健身价值、巧妙的仪式性、趣味性和便捷性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参与,在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的开展中展现主独特的优势。本文在介绍陕西省民间体育游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其活动意义、活动内容和活动价值上分析出对全民健身运动的促进作用,旨在以此为突破口全面促进陕西省全面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作用
  “全民健身”是在国家的领导下,通过有步骤地动员并组织不同地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而民间体育游戏来源于农村民俗生活,具有独特的风情,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民俗性、健身行、经济性、娱乐性和群众性,吸引着广大群众的参与,它不受场地、器材和设施的限制,可以缓解体育资源紧缺的难题,所以,应充分利用我国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群众参与性高的特点,挖掘并发扬民间体育游戏,使其为全民健身服务。
  一、陕西省民间体育游戏主要内容
  本文参考陕西省民间体育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得出,陕西省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分布在陕北地区的体育游戏活动大致有21种,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扭秧歌、踢毽子、打沙包;关中地区大致包含22种,频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踢毽子、跳绳和荡秋千;而陕南主要有21种,频居前三位的是打麻将、打沙包和游泳,详见表1所示。
  二、陕西省民间体育游戏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一)民间体育游戏利于农村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为了深入贯彻和实施《全民健身計划纲要》中的要求和发展目标,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水平,使终身体育习惯和健身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是现如今体育工作者的关注热点问题。对于陕西省来说,在受到一定经济和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下,农村的体育硬件资源建设力度不到位,专业器材、场地不齐全,限制着农民的体育健身活动。然而陕西省民间体育游戏中存在大量的廉价体育项目,不受专业场地、器材和时间等限制,对于人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适合陕西省广大农村、山区健身运动的推广和利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二)民间体育游戏丰富了全民健身体育内容和方式
  据调查,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过程中体育项目的内容和形式较单一,这对于健身人群来说存在一定的枯燥感,但是陕西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和推广却提高了人们的健身热情,例如广受老年人喜爱的扭秧歌、太极拳、气功、下围棋等民间体育游戏,以及小学生喜爱的荡秋千、跳皮筋、跳绳、放风筝和打沙包等。这些民间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愉悦身心,其运动形式充满着生活的乐趣,表达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大多具有较强的竞技性、技术性和激烈性,而民间体育运动简单易学、趣味和休闲性较强,特别适合老年人、青少年儿童和体质较差的弱势群体。目前很多小学、幼儿园和社区协会组织了亲子类运动,其中很多属于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可见民间体育游戏丰富了全民健身的内容和形式,拓展了更多的健身群体,增加了业余生活的趣味性,为更多喜爱民俗体育的人群提供了健身资源,也利于陕西省民俗体育的继承和发扬。
  (三)民间体育游戏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首先,对运动系统具有积极的影响。民间体育游戏大多都是全身性运动项目,经常参加这类体育游戏,只要运动方法科学,运动时间和强度把控恰当,对人们的肌肉、骨骼、关节和韧带等运动系统具有显著的锻炼效果,增强肌肉的运动力量,有助于青少年骨骼发育,对老年群体来说则可以防止骨质疏松,增强骨骼、关节的抗折和柔韧性,防止韧带僵硬,有利于关节灵活性、伸展性的恢复。其次,由于民间体育游戏大多属于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经常参加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对心脏心肌的收缩力、血压和心搏量有正向调节作用,而且具有放松心情、消除杂念、愉悦身心的功效。
  三、小结
  陕西省民间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轻松简便的组织形式符合群众的体育需求,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具有较强的锻炼价值,具有现代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优势。它的趣味性吸引力廣大爱好者的参与,对于参与者形成一种社群归属感,利于民族凝聚力和集体意识的形成,陕西省民间体育游戏的不断挖掘和发扬,以及向着科学化、健身化、大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为陕西省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利于群众体育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持久开展。
  参考文献:
  [1]马连鹏,马爱军.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与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224-226.
  [2]谭黔.民俗体育引入高校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与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7):65-67.
  [3]工丽丽,梁建平,刘蓉.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社会意义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80-82.
  [4]奕秀群,于建志.民间体育在健身中的重要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6,(3):90-91.
  课题名称:陕西省民间体育游戏对全民健身的促进研究,课题编号16105。
其他文献
摘 要:校训往往凝结着一个学校的历史,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背景或创建历程,或者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一种精神追求。在牛津大学独特的人文情境下,校长如何更好的治校是一门哲学。  关键词:牛津大学;校训;校长;哲学  好的校训如同一个招牌,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标志,短小精悍,一目了然,能让人感受一个学校的个性和气质,特色与成就。牛津大学,建校于1167年,位于英国牛津市,它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
摘 要:现阶段,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物联网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本文从信息技术的视角出发对信息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应用融合展开分析。通过整合设计来满足汉语国际教学的需求。信息技术为终端平台融合国际语言与文化要素并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来探索汉语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进而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融合  一、引言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双创”教育快速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中,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双创”教育协同育人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高校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协同育人教育有机的融合,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下面从创新创业和协同育人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入手,进一步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融合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具体的
低碳经济是保证我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得以长期、有效、平稳的发展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融低碳理念入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长期以来,甘肃省的农业发展一直属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因而导致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严重。因此,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促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农业的发展
摘 要:目前的技校之中,计算机这门课程有着较高的地位,但是以技校的教學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究其原因是因为技校的教学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方法,不能跟上时代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计算机的教学,一定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所以,本文分析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其应用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计
摘 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特殊功能,切实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和行为践行,需要讲究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创新培育和践行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吸引力;改革培育和践行方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感召力;巧用培育和践行载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提升教师素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者的说服力。  关键词:新媒体;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还能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使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更快地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高校应结合网络的优势,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保驾护航。本文首先就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简单描述了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绪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
摘 要:冯骥才生于天津,长于天津,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从事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所以他的作品中多数都是以天津为大的创作背景,《俗世奇人》將人物描写与民国的天津这一时代背景相结合,单独成篇,看上去互不相连,实则将天津的“整体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冯骥才认为展示文化风俗的意义比写人生的文学更加深刻,《俗世奇人》正是通过不同传奇人物的描写构造出了一幅天津文化的风俗画。  关键词:人物塑造;传奇人
摘 要:顶岗实习安全关系到顶岗实习学生的切身利益。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顶岗实习学生对学校、实习单位、购买保险以及对学校指导老师几个方面,就实习安全问题对其心理预期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顶岗实习学生就实习安全问题对学校、实习单位、购买保险以及对学校指导老师都有很高的心理预期的结论。  关键词: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安全;心理预期  1顶岗实习学生就实习安全对实习单位及学校的心理预期  在学生顶岗实习过
在参加这个课题研究之前,我对自己是否能完成这个课题都存在着怀疑,但是随着这个课题研究的逐渐深入,渐渐地,我对语文课前预习的各步骤、各方法还有组织形式等有比以前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地领悟到我之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对课前预习这一块做得不够重视,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随着课题的慢慢深入的研究,我的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因为课前学生和我都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我的语文课堂更有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