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是优化人才素质,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重视音乐课的创新,是每个音乐教师的责任。
一 、围绕兴趣,选择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课堂导入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遵循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精心选择新颖生动、富于童趣的方法,如配乐讲故事、利用课件插图、游戏、谜语等形式导入新课。
2.趣味式教学法
在歌曲教学前,进行简短而集中的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自然、良好嗓音的重要途径。学生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对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更是关怀备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富有情趣的发声练习曲。如为了让学生唱出“哟”的欢快劲,笔者问学生:“鱼儿上钩了,小猫会怎么样?”学生就会模仿小猫高兴地叫“哟”,然后笔者说:“声音应当提起来,要结实有力、清纯悦耳。”接着,笔者再进行示范,要求学生注意看笔者的口形,听笔者的发音。
3.形象式教学法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学生感受音乐的第一步就是从节奏入手的。根据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音符有X X–0 0 等,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地告诉学生X是一拍,x是半拍,就会影响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果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语音和儿歌,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节奏练习的平淡无味。此外,辅之以拍手、跺脚等方式能训练学生反应的灵敏度,培养他们大脑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为以后的识谱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体态律动和歌舞表演式教学法
体态律动是指在音乐伴奏下身体的运动,如拍手、摇头、跺脚、摇动身躯等;歌舞表演是在歌曲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在音乐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体态律动和歌舞表演这两种技能,能够把抽象的说教化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既能根据歌词内容创造动作,又能根据动作记忆歌词。载歌载舞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二度创作中,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受到了艺术的感染和激励,进而产生“一定要学好它”的愿望。
二、音乐教学的创新方法
1.启发想象,主动参与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的真谛。在音乐课堂中,教学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创新中去。
2.树立新型师生观,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合作伙伴,是一个组织者和引路人。教师要保护和调动学生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习。
3.改革方法,正确评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要由“观众”变为“演员”。如在欣赏一首乐曲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几次乐曲,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正确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教学中,表扬是教师常用的法宝。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用“你真聪明”“真精彩”“你真了不起”等语言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即便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只要闪烁出创新火花,教师都应多加赞赏。
21世纪的竞争不在战场,不在市场,而在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投身于音乐教学的改革中,迎接音乐教育事业的春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一 、围绕兴趣,选择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课堂导入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遵循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精心选择新颖生动、富于童趣的方法,如配乐讲故事、利用课件插图、游戏、谜语等形式导入新课。
2.趣味式教学法
在歌曲教学前,进行简短而集中的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自然、良好嗓音的重要途径。学生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对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更是关怀备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富有情趣的发声练习曲。如为了让学生唱出“哟”的欢快劲,笔者问学生:“鱼儿上钩了,小猫会怎么样?”学生就会模仿小猫高兴地叫“哟”,然后笔者说:“声音应当提起来,要结实有力、清纯悦耳。”接着,笔者再进行示范,要求学生注意看笔者的口形,听笔者的发音。
3.形象式教学法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学生感受音乐的第一步就是从节奏入手的。根据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音符有X X–0 0 等,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地告诉学生X是一拍,x是半拍,就会影响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果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语音和儿歌,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节奏练习的平淡无味。此外,辅之以拍手、跺脚等方式能训练学生反应的灵敏度,培养他们大脑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为以后的识谱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体态律动和歌舞表演式教学法
体态律动是指在音乐伴奏下身体的运动,如拍手、摇头、跺脚、摇动身躯等;歌舞表演是在歌曲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在音乐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体态律动和歌舞表演这两种技能,能够把抽象的说教化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既能根据歌词内容创造动作,又能根据动作记忆歌词。载歌载舞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二度创作中,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受到了艺术的感染和激励,进而产生“一定要学好它”的愿望。
二、音乐教学的创新方法
1.启发想象,主动参与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的真谛。在音乐课堂中,教学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创新中去。
2.树立新型师生观,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合作伙伴,是一个组织者和引路人。教师要保护和调动学生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习。
3.改革方法,正确评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要由“观众”变为“演员”。如在欣赏一首乐曲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几次乐曲,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正确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教学中,表扬是教师常用的法宝。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用“你真聪明”“真精彩”“你真了不起”等语言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即便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只要闪烁出创新火花,教师都应多加赞赏。
21世纪的竞争不在战场,不在市场,而在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投身于音乐教学的改革中,迎接音乐教育事业的春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