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有调查显示,理想的教师应具备12种品格,其中排在第7位的是幽默感。幽默作为一种手段,在教师愉快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教学幽默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启迪性原则
教学幽默的根本属性之一是亦庄亦谐,庄谐统一。“庄”是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严肃性和规范性;“谐”是指教学手段的趣味性、诙谐性。“庄”与“谐”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庄”是目的,“谐”是手段。因此,教学幽默的“谐”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庄”。如果偏离了“庄”,“谐”毫无意义,幽默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就是说,教学幽默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谐”,而在于“庄”,即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得深刻的哲理或启迪。
真正懂得幽默艺术的教师,不会把笑声作为最高目标。因为仅使人发笑,那是滑稽;使人想一想再笑,那才是幽默。诚如美国著名演说家卡尔·温斯特所说,他让听众哈哈大笑,在听众张开嘴巴的时候,他丢一些东西让听众咀嚼。亦如我国古代一位文学家所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教学幽默应当富有真善美和启迪性。
二、教育性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幽默与讽刺是一对“双胞胎”,它们纠结在一起,很难分清。有幽默的讽刺,有讽刺的幽默。鲁迅先生特别擅长运用这些形式,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和一切丑恶的事物作斗争。但是幽默用于教学,却只能是“单生子”,因为教学幽默的对象是受教育的学生。教师应当依据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对是非曲直的爱憎好恶外化为富有真情实感的幽默语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相反。如果教师生搬硬套,只顾自己嘴皮子痛快,用鲁迅的手法讽刺学生,那就太不得体。
三、适时性原则
教学幽默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就必须抓住时机、抓住关键,灵活具体地运用。当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不能理解时,当学生精神疲劳、注意力转移时,当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时,当师生处于一种窘迫状态时,当学生情绪紧张时……总之,只要教学工作需要,教师适时运用教学幽默,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政治课教师在讲“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时,一个靠窗边的同学望着窗外,显然是走神了。这位教师不点名地说:“有位同学在凝视无边无际的苍穹,不知在想什么。也许是在想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吧。人坐教室里,心想窗外事,这叫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嘛。”在笑声中既收拢了学生的心,又活化了讲述的知识,真是一箭双雕!
(责编 晓 月)
一、启迪性原则
教学幽默的根本属性之一是亦庄亦谐,庄谐统一。“庄”是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严肃性和规范性;“谐”是指教学手段的趣味性、诙谐性。“庄”与“谐”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庄”是目的,“谐”是手段。因此,教学幽默的“谐”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庄”。如果偏离了“庄”,“谐”毫无意义,幽默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就是说,教学幽默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谐”,而在于“庄”,即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得深刻的哲理或启迪。
真正懂得幽默艺术的教师,不会把笑声作为最高目标。因为仅使人发笑,那是滑稽;使人想一想再笑,那才是幽默。诚如美国著名演说家卡尔·温斯特所说,他让听众哈哈大笑,在听众张开嘴巴的时候,他丢一些东西让听众咀嚼。亦如我国古代一位文学家所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教学幽默应当富有真善美和启迪性。
二、教育性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幽默与讽刺是一对“双胞胎”,它们纠结在一起,很难分清。有幽默的讽刺,有讽刺的幽默。鲁迅先生特别擅长运用这些形式,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和一切丑恶的事物作斗争。但是幽默用于教学,却只能是“单生子”,因为教学幽默的对象是受教育的学生。教师应当依据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对是非曲直的爱憎好恶外化为富有真情实感的幽默语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相反。如果教师生搬硬套,只顾自己嘴皮子痛快,用鲁迅的手法讽刺学生,那就太不得体。
三、适时性原则
教学幽默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就必须抓住时机、抓住关键,灵活具体地运用。当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不能理解时,当学生精神疲劳、注意力转移时,当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时,当师生处于一种窘迫状态时,当学生情绪紧张时……总之,只要教学工作需要,教师适时运用教学幽默,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政治课教师在讲“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时,一个靠窗边的同学望着窗外,显然是走神了。这位教师不点名地说:“有位同学在凝视无边无际的苍穹,不知在想什么。也许是在想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吧。人坐教室里,心想窗外事,这叫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嘛。”在笑声中既收拢了学生的心,又活化了讲述的知识,真是一箭双雕!
(责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