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境教学方式探析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iis6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景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每种方式的具体适用范围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善于采用相应的情景创设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情景教学 情景创设 情景选择
  
  情景教学已越来越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情景教学不同创设途径,不同文体、内容对情景教学的不同选择,对情景教学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总结,使语文教师在利用情景教学时,做到有选择、有“花招”。
  一、真材实料“现情境”
  说明文因体裁的限制,大多内容平实、语言朴素,较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类文章多是对事物或事理的说明,尤其是在教学事物说明文时,如果教师能够找到具体实物进行演示讲解,就会让学生形成更直观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事物的特征和写作技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说屏》一课,这是一篇介绍有关屏风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现在的学生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很少见过屏风,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种事物,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我特意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屏风,让学生对这一事物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再配合从古至今各种屏风的图片,结合文中的精美语句,让学生既弄清事物的特征,又得到美的熏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妙语生花“借情境”
  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信息的传递,尤其是在诗词的教学中,诗词短小精炼,但背后的意蕴却很深厚,课堂上如果教师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把某种情形、某种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既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千百年来被人们所称道,在教学时,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我的话语想象:“黄沙漫漫,浩瀚无边,孤烟一缕,由烽火台升起,直上青天;长河似带,大漠尽头,一轮红日,坠落天边……”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王维所要表达的情感了。
  三、形声兼备“赏情境”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迅猛发展,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在教学相关课文时, 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 在课前放映一段与课文相关的录像,让学生先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大脑中形成该文较为完整的印象,再加上教师对课文重点、疑点的分析,就会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熟悉课文内容。
  如教学《安塞腰鼓》时,课前先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在漫漫黄沙之上,那极具震撼力的鼓声、跃动的红绸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而这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冲击也是不言而谕的,有了这样的感受再走进课堂,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魅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声情并茂“诉情境”
  语文教学的内容大多是一种以情动人的东西,它能够使阅读者获得内心情感上的美感体验。而音乐也是人们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重要载体,如果这种体验能够与音乐融为一体,将很容易使这种感情达到共鸣,阅读者就会受到作品的强烈感染,既而犹如身临其境而大受感动,直至产生移情。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感情含蓄深沉,语言却很朴素,情感的流露蕴含在平铺直叙的字里行间。这种课文如果单凭课堂讲解,学生不一定都能体会个中深情, 更不定会产生激情。因此,我通过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一种母爱情境,唤起学生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将学生带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通过我与学生的共同解读,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进行拓展升华,使母爱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使学生的感情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直击他们的心灵,渗透了德育教育。
  五、活灵活现“演情境”
  课本中的寓言故事、戏剧或小说的某些片断,很适合表演。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根据课文体裁及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走进课本,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所要反映的主题。戏演好了,人物的形象、作品的主题等就勿需多讲了。
  如学习《扁鹊见蔡桓公》时,我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预习,在学生粗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准备的过程就对扁鹊与蔡桓公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品位,熟知了故事发生的经过结果,这篇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他们解决了,老师无需多讲,效果还很好。
  六、走进生活“感情境”
  语文教学中,作文占很大的比重。那么,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创设情景呢?其实“生活中处处皆情境”,学生每天置身其中,但往往缺少认识,如果教师能在合适的时间,结合教学内容,去唤醒学生的这些日常的积累,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鲁教版初一语文第三单元写作训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课上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大讲如何构思、怎样布局,而是带领学生游览了校园,和学生一起观察落叶并回忆它们往日的繁华,一起仰望柿子树上红彤彤的柿子,聆听冬青丛中鸟的鸣叫声……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们眼中突然变得不寻常了,回到教室,我没有做过多的交代,只是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学生完成的出奇的快,质量也较高。
  情景教学,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只要语文教师勤于钻研、善于选择、精于设计,一定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德育的天堂、学生的乐土,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模仿,不断操练。轻松的学习心态,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环境,能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语言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演示开始。通过某种游戏进行英语教学,游戏的趣味性极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成功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并使学生沉浸在交际性游戏的愉悦之中。在活动中
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能使教学双方都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顺利。教学中只有准确选择切入点,才能做到“牵一点而动全文”,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实效性得到最大的显现与提升。  切入点就是一篇文章中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内容部位。这内容部位不仅仅局限于构成文章的主要元素——字、词、句
职业技术教育自改革开放初期的小规模、大面积发展,到后来的大规模、大面积、多层次全面发展,特别是到2005年的鼎盛时期,各级各类职教学校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和面积之广,都是空前的。但是从此以后,便逐年滑坡,到了2009年在校生人数还不足2005年的一半,而且形势还在继续恶化。多数学校招生不足,步履艰难,个别规模小、实力差的学校则处于倒闭、半倒闭状态,有的已经关门。  职教学校这种逐年下滑的原因是多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本文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为核心,从师生关系、学习氛围、学习积极性、教学手段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研讨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为出发点的全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师生关系 学习氛围 竞争意识 教学手段 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本,强调以任务型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区域经济发展是创新的基础。本文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得出长江上游地区2006—2016年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时采用耦合协
高中物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物理课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方面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设计了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然而,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则需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物理教学模式。从国内外物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来看,应当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指导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一、怎样理解科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