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车辆在行驶途中,突然一个急刹车,导致前后乘客相撞,暴发了一场争吵,最后演变成全武行。”记者在报道这一消息时,多处应该用“爆发”一词,都错成了“暴发”。这一差错在出版物中时有所见。 “暴发”和“爆发”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前者强调的是速度,后者强调的是力度。上述例句中的冲突是在急刹车的瞬间发生的,照理应该用强调速度的“暴发”,为什么正确的是“爆发”呢?某工具书上说,“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辆在行驶途中,突然一个急刹车,导致前后乘客相撞,暴发了一场争吵,最后演变成全武行。”记者在报道这一消息时,多处应该用“爆发”一词,都错成了“暴发”。这一差错在出版物中时有所见。
“暴发”和“爆发”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前者强调的是速度,后者强调的是力度。上述例句中的冲突是在急刹车的瞬间发生的,照理应该用强调速度的“暴发”,为什么正确的是“爆发”呢?某工具书上说,“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这和上述说法大同小异。它提供了一定的判断思路,但还是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车厢争吵总不至于是重大事件吧,为什么要用“爆发”呢?
华夏出版社田娟华编审曾告诉我一个辨析方法:“暴发”和“爆发”的区别在于一个“火”字,一个有火,一个无火。凡是和火有关的,一律用“爆发”;火山爆发,熔岩喷浆,地火奔突,用的是“爆发”;战争爆发,枪炮齐鸣,弹火纷飞,用的是“爆发”;夫妻吵架,疾言厉色,心火燃烧,用的还是“爆发”……可见,无论是自然之火,还是社会之火,是有形之火,还是无形之火,只要能称之为“火”的,用“爆发”无疑。
与火无关的,比如山洪,用“暴发”;各种传染病流行,用“暴发”;突然发财得势,成了“暴發户”之类,当然还应该用“暴发”。
仔细想想,前面说的力度或者猛烈性之类,其实都包含在这个“火”字之中。田编审的辨析方法,可谓抓住了关键点,合理而又可行。
其他文献
在图中可以看到,有13根火柴,它们代表农夫的围栏,这样摆放时可以形成6个大小一样的羊圈。现在,其中一根围栏被偷走了,农夫想用剩下的12根围成6个羊圈,要求每个羊圈必须大小相等。他该怎么办呢?这12根火柴必须都用到,不能重复也不能漏缺。
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形成能力。《人生的境界》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从哲学的角度谈及了关于人生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便于学生研读、理解、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维导图;文本研读;思维能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
沙漠中有一棵骆驼刺,青绿青绿的。 它扎根在沙土之中,树上的刺挺立着。太阳在天空高照着,风呼呼地吼着,沙土在它的身旁流去,滚热的沙砾,一颗一颗地灼烧着它,但它仍然坚强地站在那里。 在它的根底下,有一个深邃的洞口,下面住着一群鼠。鼠们为了躲避天上的大火球,全都住进了那沙下潮湿的洞穴之中。鼠饿了,对着根茎狠狠地咬一口,汁水甘甜,流入鼠的口中。駱驼刺强忍着痛,依然坚强地站在那里。 它长大了一点儿,叶
这篇说理的小文,源于朋友的不冷不热。 一直以来,我都秉承这样一个理念:自己写的书,不应该拿去送人。想看你的书,人家自然会去买。送给人家,因为没花钱,人家肯定不会珍惜。送书,和当下的签售一样,都是让写作者尴尬的事。 正因如此,我的书极少送人,但她是一个例外。 她住在遍地荷花开的小城,距离我生活的城市很近。我写的书,她都买来收藏在柜子里,闲来翻翻,用文字触动友情的温度。在第十本书上市后,我主动发
编者按: 九月开学季,新学年带着浓浓秋意走来。同学们面对又一年的学习,是否准备好了呢?也许,你还沉浸在暑假和伙伴们尽情嬉戏的快乐中,回味着炎炎夏日躲在屋檐下看书的清凉和悠闲。但是,现在同学们要抖擞精神,挥去身上的慵懒和倦怠,迎接新学年,迎接新挑战! 暑假过去了,初二新学年就在我们眼前,许多同学怕开学,因为一开学,他们就不可以随意地玩游戏了,更不能与同学们结伴出去旅游了。但与其逃避,倒不如轻轻松
近些年来,全球结核疫情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专家们认为,治疗结核病,患者除了遵医嘱服药外,还应注重饮食调养。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调养”,肺结核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此饮食上要注意加强营养,应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肉、禽蛋、鸭肉、甲鱼等,以弥补因疾病所致的消耗,有利组织细胞的修复。中医认为,肺结核患者由于长期低热、盗汗,属“木火质”体质,故饮食上还须注意滋阴清热,
摘要:语文高考试卷具有选拔性与引领性,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顾及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人文素养的强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一道道具体的考题,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还是作文,都由此及彼地告诉我们语文应该如何学、高考应该如何考。 关键词:语文考试;基础知识;核心素养 语文考试的功效说起来也不复杂,诸如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引导社会、家长、老师,特别是学生能够重视语文学习等。我们不妨将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多重的,写人就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切入,立体展现人物鲜活的个性,使笔下的人物“立”起来。要想将一个人物形象全方位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就要多方出击,从不同侧面精选典型素材,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可见,写人之文,只有素材给力,笔下人物才会形神毕肖,靓丽抢眼! 写活人物的关键就在于鲜明地展现人物的个性,而人物个性的塑造,必须依靠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事例就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具有代表性
登堂人室,也说“升堂入室”。“堂”“室”是房間的代称,在古代宫室,前面那问房间称为“堂”,也就是客厅;后面那间房间称为“室”,即现在的卧室。字面意思是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一般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成语出自《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多为褒义词,用于称颂人。近义词有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等,反义词包括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等
熊璇有着幸福的童年,在他的记忆中,有爸爸妈妈对他的百般呵护,还有姐姐和他的亲密无间。虽然家在农村,家里也并不富有,但和睦的家庭氛围造就了熊璇乐观、积极的良好品格。可惜这平凡却美好的生活结束得太快、太突然……就在他刚刚踏入小学大门时,熊璇人生中的逆境悄然而至。 逆境中选择了坚强 2008年的一个晚上,上小学一年级的熊璇正在家里认真地写作业,忙着干家务的妈妈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放下电话后,妈妈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