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加速和增速,特别是我国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为市政绿化行业带来了快速成长的契机。然而许多市政绿化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管理困难、经营不善的问题。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绿化企业的软肋。为了更好,应对现代化企业的挑战,推进市政绿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将就市政绿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市政绿化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框架
0.引言
对于园林绿化企业的定义,建设部曾经发文做出相关定义。建设部建城[1995]383 号文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中指出:“园林绿化企业是指从事各类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组织承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城市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生产、养护和经营,提供有关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业务的所有企业。随着近年来绿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园林绿化企业主要是指以承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可见市政园林绿化企业是指这一类从事城镇园林和城镇苗木、花卉、盆景等养护的企业,一类企业既有民营企业还有国有企业。
在我国进行企业体制改革以前,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因此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和人力政策及财务政策等都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时代背景。然而随着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推进,许多市政企业转变成为了股份企业,其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内部控制模式等都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和提升。
企业控股权的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变化,还有内部管理的控制协调上。然而,企业的变革必须以企业原有的文化基因为基础来开展,原先企业的改制已经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烙印,对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形成了很大的阻碍。特别是,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在吸收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建立先进的管理体质上,比原来的绿化企业具有更强的组织优势。因此在市场放开的今天,园林企业如何应对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变成了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许多园林绿化企业在积极开拓外部市场的同时,却因为忽略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而导致了企业的经营失败。因此对于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更快速、高效地进行业务头站的同时保持着企业良好的内部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不同的经营活动,是许多园林企业必须意识到的问题。
1.市政绿化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框架形成
1.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根据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有关内部控制的定义,其明白指出了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不仅仅包含了公司治理层,其涉及到了全体员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内部控制的本质不仅是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它还是一个过程以及在管控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管理因素。刘英杰(2008)还指出“一般地说,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等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和程序管理,促使各个经营环节充分发挥其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作用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内部控制实质上是有效地执行组织策略的必备工具。”可见内部控制对于开展企业有序经营是多么重要。企业控制已然成为了企业在发展中比不可缺的管理方式。
1.2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形成和选择
现有的许多内部控制,包括国内外的研究已经提出了许多的内部控制模式,企业的关注点现在已经不在于有多少控制模式,更加关注的是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控制模式。就国外的研究来看,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安东尼(2004)按照管理层级将其分为战略规划、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Nilsson和olive(2001)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将其分为战略管理控制、价值管理控制和业绩管理控制。就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而言,许多学者亦有自己的观点,如张相洲(2003)将内部控制系统分为三个维度:制度控制、市场控制、文化控制,企业实际运行的内部控制系统是这三个维度有机结合的过程。池国华(2003)从控制目标角度将内部控制分为达到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控制、实现经营活动效率和效果的控制以及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控制。这表明了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是可选择框架众多,但是企业不应当盲目选择这些控制框架,而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选择切合实际的控制体系。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议
2.1建议一套严密和完整的财务监督审计体系
一套严密的财务体系有助于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实施,并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进行评价,进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财务内控体系包括了工程支出审计、工程支出付款流程及审核、内部财务规章制度、月度或者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等。即以财务体系为开展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基础,延伸到企业各个方面,分析企业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加强薄弱环节的财务监控如审计来进行改善作业流程。在例行的制度审查中,对于企业内控的执行效果进行例行评价,以不断强化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推动企业建立成熟的内部控制体系。
2.2加强对企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完善用人体系
有人曾说: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个制度,缺少了高素质、自觉的员工去遵守和执行形同废纸。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员工,包括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等。因此,企业拥有高素质、合格或者优秀的员工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企业在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上能够加强该类人员的内部控制制度意识教育,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就会比较顺利。此外,在推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公平和合理的用人体系是不可缺少的。企业必须挑选合适的人选到合适的岗位,否则人岗不匹配的现象出现,企业的内控体系在该环节变成了一项薄弱环节之处。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企业各方的积极配合,并形成一整套完整和可操作的组织体系,包括文化体系,财务体系,人员素质体系等。市政绿化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套强行有力的内部管控系统是企业事业成功的得力助手。但是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必须立足企业的自身情境,不可生搬硬套和囫囵吞枣。否则,企业不仅不能得到内部控制带来的有序、稳定和发展的结果,还有可能使得已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得到削弱,并进而使得企业人才流失,在竞争中失利。
【参考文献】
[1]徐荣才一,李三喜.内部控制规范化操作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阎金鄂,陈关亭.内部控制评价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EB/OL].http二//~aso.net.cn/Pages/comman/index.aspx,2008.6.
[4]张宜霞,舒惠好.内部控制国际比较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郭晓梅,傅元略.Zpm--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评價模型.上海会计,2002(12).
[6]财政部企业会计指数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企业会计指数编制的基本思路与调查问卷设计[R].财政部调查研究栏目,2010(1).
【关键词】市政绿化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框架
0.引言
对于园林绿化企业的定义,建设部曾经发文做出相关定义。建设部建城[1995]383 号文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中指出:“园林绿化企业是指从事各类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组织承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城市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生产、养护和经营,提供有关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业务的所有企业。随着近年来绿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园林绿化企业主要是指以承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可见市政园林绿化企业是指这一类从事城镇园林和城镇苗木、花卉、盆景等养护的企业,一类企业既有民营企业还有国有企业。
在我国进行企业体制改革以前,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因此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和人力政策及财务政策等都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时代背景。然而随着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推进,许多市政企业转变成为了股份企业,其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内部控制模式等都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和提升。
企业控股权的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变化,还有内部管理的控制协调上。然而,企业的变革必须以企业原有的文化基因为基础来开展,原先企业的改制已经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烙印,对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形成了很大的阻碍。特别是,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在吸收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建立先进的管理体质上,比原来的绿化企业具有更强的组织优势。因此在市场放开的今天,园林企业如何应对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变成了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许多园林绿化企业在积极开拓外部市场的同时,却因为忽略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而导致了企业的经营失败。因此对于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更快速、高效地进行业务头站的同时保持着企业良好的内部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不同的经营活动,是许多园林企业必须意识到的问题。
1.市政绿化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框架形成
1.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根据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有关内部控制的定义,其明白指出了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不仅仅包含了公司治理层,其涉及到了全体员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内部控制的本质不仅是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它还是一个过程以及在管控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管理因素。刘英杰(2008)还指出“一般地说,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等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和程序管理,促使各个经营环节充分发挥其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作用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内部控制实质上是有效地执行组织策略的必备工具。”可见内部控制对于开展企业有序经营是多么重要。企业控制已然成为了企业在发展中比不可缺的管理方式。
1.2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形成和选择
现有的许多内部控制,包括国内外的研究已经提出了许多的内部控制模式,企业的关注点现在已经不在于有多少控制模式,更加关注的是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控制模式。就国外的研究来看,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安东尼(2004)按照管理层级将其分为战略规划、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Nilsson和olive(2001)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将其分为战略管理控制、价值管理控制和业绩管理控制。就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而言,许多学者亦有自己的观点,如张相洲(2003)将内部控制系统分为三个维度:制度控制、市场控制、文化控制,企业实际运行的内部控制系统是这三个维度有机结合的过程。池国华(2003)从控制目标角度将内部控制分为达到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控制、实现经营活动效率和效果的控制以及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控制。这表明了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是可选择框架众多,但是企业不应当盲目选择这些控制框架,而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选择切合实际的控制体系。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议
2.1建议一套严密和完整的财务监督审计体系
一套严密的财务体系有助于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实施,并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进行评价,进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财务内控体系包括了工程支出审计、工程支出付款流程及审核、内部财务规章制度、月度或者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等。即以财务体系为开展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基础,延伸到企业各个方面,分析企业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加强薄弱环节的财务监控如审计来进行改善作业流程。在例行的制度审查中,对于企业内控的执行效果进行例行评价,以不断强化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推动企业建立成熟的内部控制体系。
2.2加强对企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完善用人体系
有人曾说: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个制度,缺少了高素质、自觉的员工去遵守和执行形同废纸。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员工,包括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等。因此,企业拥有高素质、合格或者优秀的员工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企业在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上能够加强该类人员的内部控制制度意识教育,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就会比较顺利。此外,在推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公平和合理的用人体系是不可缺少的。企业必须挑选合适的人选到合适的岗位,否则人岗不匹配的现象出现,企业的内控体系在该环节变成了一项薄弱环节之处。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企业各方的积极配合,并形成一整套完整和可操作的组织体系,包括文化体系,财务体系,人员素质体系等。市政绿化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套强行有力的内部管控系统是企业事业成功的得力助手。但是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必须立足企业的自身情境,不可生搬硬套和囫囵吞枣。否则,企业不仅不能得到内部控制带来的有序、稳定和发展的结果,还有可能使得已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得到削弱,并进而使得企业人才流失,在竞争中失利。
【参考文献】
[1]徐荣才一,李三喜.内部控制规范化操作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阎金鄂,陈关亭.内部控制评价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EB/OL].http二//~aso.net.cn/Pages/comman/index.aspx,2008.6.
[4]张宜霞,舒惠好.内部控制国际比较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郭晓梅,傅元略.Zpm--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评價模型.上海会计,2002(12).
[6]财政部企业会计指数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企业会计指数编制的基本思路与调查问卷设计[R].财政部调查研究栏目,2010(1).